查看原文
其他

“土豆院士”种起了水稻,他有个终极梦想…

光明网 2022-10-21

四年前,

朱有勇拿着一颗硕大的土豆

走上全国两会的“代表通道”,

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土豆院士”。

澜沧的土豆火了,

可“土豆院士”的目标远不止于此。


四年后,

在“党代表通道”上,

中共二十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

云南农业大学名誉校长朱有勇

分享了水稻旱地种植的两个创新点,

实现了水稻上山、旱地种植,

解决了当地口粮生产的难题。


“水稻上山很受农民欢迎,

今年云南推广了50万亩,

蒿枝坝村推广了405亩,

最高亩产788公斤,最低634公斤,

总产28万公斤。

蒿枝坝村277人,

人均产量超过了1000公斤,

饭碗牢牢地端在了我们自己的手中。”

朱有勇表示。



我的终极梦想就是

让老百姓们更好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

朱有勇如此阐释自己的梦想。


无论是冬季土豆还是旱种水稻,

面对镜头,

朱有勇聊得最多的话题依然是农业,

“不少人叫我‘农民院士’‘土豆院士’,

我也乐意,

本来就是个种地的”。


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大会开幕前,举行“党代表通道”采访活动。图为朱有勇代表接受采访。中新社记者 蒋启明 摄


“我是一个农民,会种庄稼的农民”


1955年,

朱有勇出生于云南省一个农民家庭,

大学考入了云南农业大学。


2011年,
朱有勇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成为云南省农业农村系统第一位院士
这时,他决定不再担任云南农业大学校长。

“行政管理很重要,
但我更愿意把全部的时间和精力,
放到科研上!”
他说:
“我做院士也好,当教授也罢,
实际上归根结底,
我是一个农民,会种庄稼的农民。”


资料图:朱有勇院士团队指导农民科学种植。


没让百姓享受到成果,就是失职!

2015年,
年逾六旬的朱有勇自告奋勇,
来到云南省澜沧县蒿枝坝村,
带领当地民众摆脱贫困。

彼时,
澜沧县是云南深度贫困县,
当地村民人均年收入只有1千元左右。
“四处漏风的土坯房、茅草房,
几袋苞谷,几件炊具,一张床,
一两头猪、一只鸡,
就是一户人家的全部家当。


朱有勇心里五味杂陈,
一次次走进田间地头,
拄着棍子到深山密林开展实地调研。
在村里租了一块地,
带着团队一起种起了土豆。
土豆采挖的时候,
农民从来没见过土豆
能长出这么多,个头儿这么大。

朱有勇跟老百姓算了一笔账
每亩地平均3.1吨土豆
卖价3000元一吨
一亩地农民收入9000多元
种一亩就能脱贫,种两亩就能奔小康!

脱下西装、扛起锄头,
朱有勇与老百姓们同吃同住同劳动,
把实验室搬到了田间地头。
这一干就是七年。


两会上卖土豆,直播间里炒土豆


老百姓的土豆丰收了,
朱有勇又身先士卒,
只要有机会,就不遗余力地“吆喝”起来。
2018年3月,全国两会的代表通道里,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
朱有勇把老乡种出来的土豆,
吆喝到了人民大会堂,
向全国的媒体展示。



澜沧县脱贫摘帽以后,

建酒厂、开设技能培训班、

筹建职业技术学校,

他忙着“扶上马,再送一程”。

2020年4月,

眼看上百吨土豆受疫情影响要滞销,

朱有勇干脆在网络直播间里

上手炒土豆丝带货。

仅用1小时,

当日挖出的近25吨土豆销售一空



“农民需要什么,我们就研究什么”


2022年10月18日,

朱有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很乐意被大家称作“农民院士”。

在他看来,

农业科技工作者的宗旨就是

解决农民的问题,

农民需要什么,就要研究什么,

让千家万户的农民富起来就是他们的初心


作为中国工程院

在云南省澜沧县驻村科技特派员,

朱有勇和农民们一起努力做好生产,

看着庄稼从播种、生长到收获,

自己也跟着高兴。


我的梦就是在美丽的农村,

每个人都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这就是我想要的。”


朱有勇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在打赢脱贫攻坚的战场上,
还有千千万万的科技工作者,
他们把汗水洒在了田野,
把论文写在了大地。

向每一位扶贫工作者,致敬!

推荐阅读


1、宇宙最大!中国天眼新发现

2、工信部:加大青年科技人才薪酬、住房、子女入学支持力度


★更多精彩视频




更多精彩视频,请关注光明网视频号




责编:李佳琦  编辑:岳沛
来源:中国新闻社、中国新闻网、中新视频、央视新闻、共青团中央、时代楷模发布厅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