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诞生于6700年前!一起来聆听这件古老乐器的天籁之音

靳铃涵、梁天天 光明网 2023-07-23
“埙之为器,立秋之音也”
《乐书》中描述的
这件神秘乐器就是埙。
福建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古埙代表性传承人赵良山和赵亮父子,
为了古埙的“复活”之路
倾尽一生的心血。
本期《匠心坚守》非遗传承系列节目
让我们走近古埙代表性传承人赵亮,
为我们讲述“埙”的韵与情。


埙是中国最古老的闭口吹奏乐器,
有6700多年的历史。
它起源于一种叫作“石流星”的狩猎工具,
由陶土烧制而成,
有一至六音孔等不同形态。
其音色古远幽深被古人称为“立秋之音”。
经多次演变,
形成了如今的哨埙、泥哨、
呜嘟、陶笛等。


埙,启发了古人制作乐器的灵感,
常被用于祭祀场所,
后失传于民间。
随着近现代考古发现,
直到八十年代初期,
埙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
在厦门,
有“中国古埙第一人”之称的赵良山,
对濒临失传的埙创新钻研,
将千年古埙搬上了现代舞台。
2011年,赵良山因病离世。
其子赵亮带着父亲的嘱托
将古埙文化发扬光大,
他不仅带着古埙登上绚丽舞台,
还回归三尺讲台,
将埙的声音传播得更远、更广。


近年来,
作为古埙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的赵亮
成立古埙演奏技艺传习中心,
通过讲座、演出、教学等等
将埙的演奏技艺及相关文化
融入了闽南文化,
并多次与当地南音乐团、民乐团合作,
与台湾地区陶笛艺术界进行交流。

2008年开始厦门大学开设陶笛选修课,
2016年厦门大学开设了埙(陶笛)专业,
成为全国最早将埙列入专业目录的高校,
而赵亮也成了全国首位高校埙专业教师。
“在古埙成为非遗项目后,
我就明确了传承思路,
力所能及地结合我们厦大的师生,
再结合我们传习中心的力量
开展了一些进校园的活动”,
在赵亮不遗余力地发掘和传承下,
古埙演奏技艺的传承发展与教学传播,
在闽海之滨扎下了根。


历经萧条直至失传,
到如今在赵亮父子的手中
终于“复活”并得到有力推广,
埙,这件诞生在数千年前中国的古老乐器,
正在拂去尘土,
迎来它的美好时代……



责编:李佳琦  编辑:岳沛
来源:光明网  记者:靳铃涵、梁天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