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不再只是功夫大师的“专利”,他让咏春拳走进当代生活

梁天天、靳铃涵 光明网 2023-07-23

6月10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主题为“加强非遗系统性保护 促进可持续发展”。


非遗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对非遗保护传承工作的重视、关心和关怀,滋养着非遗事业的厚土,结出累累硕果,推动着非遗与现代生活密切连接,吐露芬芳。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我们采访了2022中国非遗年度提名人物、国家级非遗项目咏春拳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郑祖杰,聆听他的非遗传承故事。

谈起咏春拳,大家脑海里一定会浮现出一幕幕经典画面,叶问、李小龙这些咏春大师的名字相信很多人也耳熟能详。2022中国非遗年度提名人物、国家级非遗项目咏春拳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郑祖杰感慨道:“别看现在咏春拳的学习已蔚然成风,其真正在国内盛行也不过是近十年的时间。”这些年来郑祖杰一直对咏春拳的传承和推广尽心竭力。

谈起何时与咏春拳结下不解之缘,郑祖杰回忆道:“这一切都要从我对李小龙的‘偶像情节’说起”。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咏春拳宗师李小龙激起无数习武爱好者们心中的功夫梦,郑祖杰就是其中一员,1998年郑祖杰拜国际咏春拳大师郑忠为师,自此开始系统地练习咏春拳,而这一练,就是二十多个春秋。

2007年电视剧《李小龙传奇》在广东开拍,郑祖杰出演功夫演员角色,并担任咏春拳功夫动作指导及主演李小龙扮演者陈国坤的咏春拳动作替身。2008年,这部根据李小龙生平改编的50集电视剧一经播出便引发强烈反响。自此以后以咏春拳为背景的功夫电影纷至沓来,《叶问》《一代宗师》《师父》……借着这股影视剧的“东风”,郑祖杰决定为福建咏春拳“申遗”。经过不懈努力,2009年,福建咏春拳被列为福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14年12月,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咏春有三套拳法,第一套叫小念头,第二套叫寻桥,第三套叫标月指。这三套拳本身是通过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来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一个体系。”习武二十多年,郑祖杰已经把这些拳理领悟得炉火纯青,在他看来,咏春拳不仅是一门技法,更是一条更高纬度去实现一个人的成长过程。“咏春里的‘小念头’其实就是人要认识这个世界,要从了解自己开始,要起这样一个排除杂念的念头,与自己对话,你通过跟你的气息在对话,跟你的意念的对话,跟你的身形每个对话,慢慢的开始提升你的觉察力,找到自己。”通过咏春拳郑祖杰找到了蕴含着“去除杂念与自己对话”的生活哲理。

从习武者到传承人,身份的转变使得郑祖杰开始考虑起了咏春拳的未来。“作为传承人,我比其他的咏春爱好者被赋予更多责任和担当,我必须思考更久远的一些东西。文化传承要能够生生不息,就必须有一套体系,我把它叫做阶梯式传承与生态闭环。”这些年,郑祖杰为推广咏春拳的不遗余力。他开办传习所,广授弟子,先后到警察学院、学校和单位企业开展传承活动。谈到如何让咏春拳可持续发展,郑祖杰深刻地意识到要让咏春拳真正实现创造性转化,让咏春真正地被“用”起来。因此,他在2013年将咏春拳与中小学的广播体操相结合,融会贯通,创编了一套独具匠心的咏春拳操,在进校园实践中深受广大师生热烈欢迎。2014年9月,他将咏春拳八斩刀法运用到军警短棍的提议,被相关单位采纳。

未来,郑祖杰计划整合各方资源,汇集国际咏春拳同盟,创作一部以咏春拳为主题的音乐舞台剧,通过不同的媒介形式把咏春拳的内核呈现给大众。

“我觉得做任何一件事情,工作也好,练功也好,背后都是需要用心去做。只要走的是正道、大道,想心之所向、勇往直前,我相信一定会未来可期。”拳如人生,拳理亦是做人的道理。郑祖杰坚信,咏春拳的传奇故事一定会在未来继续上演。



责编:李佳琦  编辑:岳沛
来源:光明网  记者:梁天天、靳铃涵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