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当95后碰上恩施玉露,她能开辟出哪些新玩法?

李佳琦、靳铃涵 光明网 2023-12-28

2022年11月29日,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在摩洛哥拉巴特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7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在“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一周年之际,我们采访了一批年轻的非遗传承人,探寻他们与中国茶的故事。



在“世界硒都”湖北恩施,一种茶叶自古就与西湖龙井、武夷岩茶、黄山毛峰齐名,它便是恩施玉露。2022年11月29日晚,“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其中就包括恩施玉露制作技艺。

作为中国蒸青针形绿茶的典型代表,恩施玉露“形似松针、清香持久”,天然富含有机硒。源自唐朝的蒸青工艺还赋予了它与众不同的品质特征:汤色青绿、叶底嫩绿、滋味鲜爽、回甘持久。

然而,恩施玉露制作技艺却一度濒临失传。恩施地处武陵山腹地,旧时交通不便,致使茶叶外销不畅。与此同时,自20世纪80年代起,当国内各地开始普遍采用机械制茶,恩施玉露仍采用耗时的手工制作方式,导致产品没有市场竞争力。到20世纪90年代,除了民间极少量手工制作,恩施玉露的加工基本停止。

2005年,江苏客商张文旗到恩施考察旅游项目,想尝一口恩施玉露,却找不到店铺。随后,张文旗与彼时希望尽快恢复恩施玉露生产,拓宽茶农茶叶销售渠道的干部一拍即合。当年年底,张文旗在恩施市芭蕉侗族乡注册成立了公司。经过多年的发展,如今,恩施玉露的生产加工基本实现了全流程自动化。

2020年春,“95后”隗正为入职该公司,作为一名茶艺师和电商主播,初进公司,她便接触到了多场大型直播以及推介会。在密集的推介活动之后,隗正为开始发现,因为没有系统地学习过恩施玉露制作技艺,在介绍恩施玉露时只能停留在表面,很多技艺因为没有实操过,不能具体阐述,无法与大家做太多深入的交流。

与此同时,受到张文旗恢复恩施玉露制作技艺,将其发展成为一个带动当地百姓致富产业的事迹感染,2022年初,隗正为正式拜恩施玉露制作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张文旗为师,开始学习恩施玉露制作技艺。她提到:“在做茶的过程中,当把各个环节领悟好之后,我能够完成这一整套流程,自己非常有成就感。在做茶的时候,能够把所有的心思放在上面,只想着把茶做好,没有其他的杂念,也相当于是一个沉淀自己的过程。”

通过系统地学习恩施玉露制作技艺,隗正为对技艺的关键环节以及动作要领都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再向大家介绍时,可以很快地理解他们想要了解的点在哪里,并将恩施玉露制作技艺更精准地介绍给大家。

2023年1月,隗正为调到恩施玉露博物馆工作,任接待中心主任,负责博物馆日常游客接待、讲解、恩施玉露制作技艺教学等工作,至今共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嘉宾及游客1万余人。

隗正为说:“提起喝茶,大多数人第一时间想起的都是拿个玻璃杯,放点茶叶,再一杯开水倒进去,并且认为茶只能这么喝。”为了让游客更加深入地了解恩施玉露及其蕴含的丰富茶文化,隗正为和她所在的团队通过头脑风暴,开辟出了一些新颖的玩法。

在恩施玉露博物馆,游客可以体验到唐代煎茶、宋代点茶、茶百戏等一系列与茶有关的活动,还可以通过茶礼学习、吃茶点等了解更多与茶有关的文化。隗正为坦言:“希望通过这些多样化的方式,可以让大家从恩施玉露这个优美名称出发,全方位、多感官领略恩施玉露茶文化。”

依托线上、线下多渠道的展示和传播方式,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走进恩施玉露博物馆,了解恩施玉露的制作工艺、品鉴方法、历史文化。隗正为欣喜地说:“恩施玉露博物馆已经从‘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状态,成长为湖北的一张靓丽名片。”

“希望能够跟着师父好好学习,未来有一份自己的成果,把恩施玉露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下去。”隗正为谈到,她将不断地从传统文化中寻找灵感,创新传播手段,以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为传承和发展恩施玉露制作技艺贡献独特力量。


责编:岳沛  编辑:刘雨婷
来源:光明网  记者:李佳琦、靳铃涵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