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来自夏至的信丨景风南来 万物荣极

光明网
2024-09-06

【来自夏至的信】



荷曳蛙鸣,夏意渐深。


夏至来了,带着西瓜的清甜、雪糕的冰爽和橘子汽水无可替代的限定记忆。


这一天的太阳,为北半球带来了一年中最长的白天,也为生活在这里的我们开启了又一段明亮滚烫的时光。


古人认为,夏为大,至为极,万物到此壮大繁茂到极点。阳气达到了极致,同时也是阴气始萌的时节,夏至三候便循此而来:一候鹿角解,鹿的角向前生,所以鹿属阳兽,夏至阳气始衰而阴气生,鹿角便开始脱落;二候蝉始鸣,夏蝉生于盛阳,感阴而鸣;三候半夏生,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生长而得名。由此可见,炎热的仲夏,一些喜阴的生物开始生长了。


夏至虽然阳气盛,白昼长,但并不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俗话说“热在三伏”,过了夏至,气温还将继续升高。


此时温度高、日照长、雨水丰沛,水热同季将非常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农人们依旧要顶着仲夏的湿热劳作在田间,滴下的汗水饱含生命的不易。


“消暑”即是夏至时节最为重要的养生课题。古时,女孩子们会通过互赠折扇、脂粉的方式以盼清凉。


景风南来,莲花初放,“赏莲”也是夏日里一项极具风雅的活动。莲花素有“凌波仙子”的雅称,以其高洁清雅被历代文人所偏爱。宋代大儒周敦颐的千古名篇《爱莲说》更是定格了莲花“中通外直”“亭亭净植”的清廉君子意象和文人节操。


现今流传更广的夏至习俗大概是吃夏至面“吃了夏至面,一天短一线。”新麦制成的面条散发着麦香,搭配时鲜过水做成凉面,炎炎夏日食用再舒服不过。杜甫曾将喜爱的槐叶冷淘(一种用槐叶制作的凉面)写入诗中:“碧鲜俱照箸,香饭兼苞芦。经齿冷于雪,劝人投此珠。”可见对于应季时鲜的喜爱和追求古今有之。除了面条,各地还有其他的夏至食俗,但都离不开应季尝鲜、清热消夏的本意,渗透着因时而适、顺应天时、天人相应的古老智慧。


夏至之景,有阳光熠熠,有疾风骤雨,也有午后和傍晚宁静闲适的小憩时光。阴阳消长,时序更迭,生命随四时流转。万物荣极的季节,也正是我们挥洒汗水、耕耘不辍,在骄阳下感受生命律动的好节景!



上下拉动

让我们以一组诗词

迎接谷雨节气


竹枝词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岸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


——唐·刘禹锡



夏至避暑北池(节选)


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未及施政教,所忧变炎凉。


——唐·韦应物



咏廿四气诗·夏至五月中(节选)


处处闻蝉响,须知五月中。

龙潜渌水穴,火助太阳宫。


——唐·元稹




和梦得夏至忆苏州呈卢宾客(节选)


忆在苏州日,常谙夏至筵。

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

——唐·白居易



夏至后初暑登连天观


登台长早下台迟,

移遍胡床无处移。

不是清凉罢挥扇,

自缘手倦歇些时。


——宋·杨万里



夏天的风是调色师,

它一吹,

荷花粉了,葡萄紫了,西瓜绿了。


监制:张宁 廖慧

统筹:李政葳 张璋

策划:王宏泽

撰文:张璋

设计/排版:董诺 刘昊 王宏泽




责编:岳沛  编辑:李佳琦
来源:光明网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光明网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