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学这些事,你怎么看?

2017-09-21 网络舆情


大学建筑安上青楼名,妥吗?


  近日,安徽安庆市区保护性建筑名录中,将安庆师大菱湖校区的近代建筑国立安徽大学教职工宿舍楼称为“安徽大学青楼”,引发广泛关注。



反方:安上青楼名,真乃斯文扫地

东方网评论称,历史悠久的大学建筑安上青楼名,不但违背了文物保护的法规本义,也丧失了文化保护的自觉,真乃斯文扫地。安庆有关部门应该温习一下城市历史文化课程,听听广大民众的心声,最起码补一补常识,切莫让莫名其妙、低俗不堪的“青楼”坏了一所大学乃至一个城市的名声,贻笑大方。东北新闻网发表江锡钰观点,“青楼”作为妓院的别称,是没有任何歧义的社会共识。把一个高等学府的教职工宿舍楼命名为“青楼”,说客气点,是“不严肃”,说重点,那就是对安徽大学历史和安庆师范大学教职工的侮辱。


正方:对“青楼”之名有太多误解

红网表示,其实“青楼”的本意指的是豪华精致的雅舍,有时候则是豪门大户的代称,并非人们所熟知的烟花场所。如今,将一间有历史意义的教职工宿舍冠上青楼之名,从好的方面看,也有让“青楼”回归风雅的作用。我们让这些风雅名字回归本意,未尝不好。



大学将网络成果算论文,合适吗?


  近日,浙江大学发布规定,在校师生在媒体及其“两微一端”发表的网文将可认定为国内权威、一级、核心等学术期刊论文,作为成果纳入晋升评聘和评奖评优。该规定推出后,引发热议。


反方:将学术与点击量划等号,不可取

  有人质疑,网络文章、作品能否保持学术的严肃性?北京大学教授张千帆认为,“学术有基本标准,不能用点击量来衡量,有的学术作品有很重要的学术贡献,但是,未必有什么点击量,甚至寥寥无几。浙江大学的做法,实际上是在一定程度上将学术与点击量划了等号。尤其是将商业门户网站和‘10万+’等作为标准,更不可取。”


正方:让研究者学会与公众对话,有积极意义

红网表示,长期以来,这些学术核心内容堆放在大部头的论文中,发挥的实际作用并不太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其过于深奥的学术话语体系,导致“藏在深山无人知”。而浙江大学优化了学术论文评价标准,将优秀网络文化成果认定为学术期刊论文,给研究者学会如何与公众对话搭建了桥梁。浙江大学的论文新标准,既可以让研究者学会“好好说话”,学会用老百姓接受的方式传递学术知识,又可以净化网络空间,让老百姓不至于被“伪科学”毒害。在促进理论研究的同时,也能够让大学充分发挥社会服务功能,意义重大。



用大数据分配宿舍,合理吗?


  今年,南京大学针对新生推出“宿舍匹配系统”,采用“大数据”分析匹配,将作息时间、卫生习惯、学习特点、社交偏好等方面相似度高的同学安排在同一间宿舍。



反方:“人以群分”也有短板

《南方都市报》表示,大数据虽好,但也有短板。哪些数据计入参考,哪些数据不计入,或者没法统计,都可能让匹配的精度下降。此外,生活习惯其实是可以互相影响的。卫生习惯不好,经常通宵,让这类学生待在一起,是不是有点“破罐子破摔”?“人以群分”,从教育的角度,有利也有弊。毕竟,学习与不同的人相处,“和而不同”,是大学教育很重要的一环。将来到了社会上,总不能按照大数据来选择朋友、同事和领导。


正方:大数据帮找好室友,值得点赞

《广州日报》认为,此举不仅获得学生好评,更体现出学校科学化、人性化的管理模式。有网民表示,当一个个细胞(宿舍)良性成长,那么整个有机体(大学)也就有了突破发展的基础。南京大学这一创新之举于细微处见真章。中国江苏网表示,南京大学按新生习惯“归类”,尊重个体彰显教育进步,也体现了我国高等教育办学理念的又一进步。




欢迎广大读者留言!


作者:人民网舆情监测室主任舆情分析师 白杨

来源:《网络舆情》舆情观察·观点PK台

页面编辑: 发行部 林敏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