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关注北美报告视频号
(进入视频,点击账号头像,加关注)
注:为了及时收到我们的推送,请至本号首页点击右上角,将公众号加星标,感谢诸位读者。
本文所有内容未经版权方许可,请勿转载。
来源:北美报告
责任编辑:林伯儒
平台:温哥华头条
微信ID:Vancouverheadline
请点“赞”和“在看”,赏小编一朵小黄花~
有话随便说,长短随意:editor@lahoo.ca
↓ 点击“阅读原文” 更多精彩尽在加拿大乐活网
[温哥华头条Vancouverheadline 编辑]
注意!
本文授权转载自:北美报告
微信号:canadanews
据《每日邮报》报道,加州在短短三周内报告了第3例奶牛工感染禽流感病例,这是美国两年内第17例人类感染H5N1流感病例。
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员宣布,最新的患者出现轻微症状,包括眼睛发红和眼睛感染,3名患者均无需住院治疗。
图自:dailymail
专家认为,感染是由每位患者密切接触的奶牛传播的。患者之间并不认识,目前还没有迹象表明感染会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报告称,2024年有6例接触奶牛的人感染禽流感病例,自2022年以来有9例接触家禽的人感染禽流感病例,分布在五个州。其中一人感染该病,但并未与受感染的牲畜有过已知接触。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表示,鉴于禽流感在至少14个州的数百个奶牛群中蔓延的速度,未来几个月可能还会出现更多的病例。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已收到另外两名可能感染禽流感的加州人的更多样本,但他们仍需要接受该机构的确认测试以确认结果。
目前,在全国范围内,该病毒已经感染了48个州的1亿多只鸟以及14个州的295个奶牛群。
起初今年7月份,五名家禽养殖工人被感染,他们出现了同样的症状,还出现了一些呼吸短促,但和加州的工人一样,他们仍不需要去医院。
加州的患者均出现流泪、眼睛感染、轻微发烧和流鼻涕的症状。
要知道,由于禽流感中招的人们症状的严重程度各不相同,包括流感样症状、疼痛、呼吸短促、眼部发炎、腹泻、恶心和呕吐。它可能看起来类似于流感的上呼吸道感染。
在最严重的情况下,禽流感会导致肺炎和呼吸衰竭。
受感染的动物会通过唾液、粘液和粪便排出病毒,这些病毒会进入水、土壤和各种坚硬表面,并可在这些地方存活长达48小时,具体时间取决于空气温度和湿度。
尽管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坚称该病毒对公众的风险仍然很低,但专家们担心,所有迹象都表明该病毒有可能引发与Covid-19类似的潜在大流行。
据报道,专家们认为禽流感可能会导致大量死亡人数,“比新冠大流行严重100倍”。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研究人员研究了从患者身上采集的每个病毒样本的基因组成,没有发现任何突变的迹象。
据悉,病毒突变会使病毒更容易感染或在人与人之间传播,或使其对抗病毒药物产生耐药性。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表示,与动物有密切接触的人感染是可以预料的,并且不会改变其向公众传达的总体风险较低的信息。
但外界专家越来越担心,随着病毒的持续传播,不仅会让更多的农民患病,而且还会获得在更大范围内感染人类的能力。
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前副防备部长Rick Bright表示,由于病毒在农场的鸟类和奶牛之间传播,“感染人类的机会正在增加”。
Rick Bright补充道:“我们不知道有多少牛被感染,我们不知道有多少人接触过这种病毒……如果我们不能在病毒变异并有效地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之前将其发现,那么我们就无法控制它了。”
该病毒在加利福尼亚州的奶牛场中肆虐,引发了该州农场工人中更大范围爆发疫情的担忧。
据农场报告,多达50%至60%的牛群受到感染,约15%的奶牛死亡。
根据加州乳制品质量保证计划:“随着受感染牛群数量的增加,生产商的担忧是可以理解的,他们想知道如何防止疾病进入他们的牛群,以及如果感染了疾病,如何最好地控制疾病。”
加拿大食品与药品管理局说,美国农业部(USDA)通报说,在美国一些州的患病奶牛的未消毒牛奶中检测到了禽流感病毒。
目前还不清楚饮用感染 H5N1 病毒的奶牛的生牛奶是否会有风险。但研究确实表明,生牛奶可能携带各种危险的病原体,如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和李斯特菌,这些病原体都以引起食物中毒而闻名。
尽管如此,还是有层层保护措施来防止受污染的牛奶流入消费者手中。
科罗拉多大学免疫学和微生物学系助理教授Jenna Guthmiller在社交媒体上指出:"奶农通过将患病奶牛与其他牛群隔离来控制农场传染病,从而有效地将他们的牛奶排除在总体供应之外。"
加拿大奶农协会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加拿大乳制品生产商已经遵守了世界上一些最高的生物安全标准。”
接受新闻采访的几位加拿大奶农也表示,他们正在采取更严格的措施,以防止禽流感进入他们的牛群。
文源:economictimes、cbc、dailyhive
欢迎关注北美报告视频号
(进入视频,点击账号头像,加关注)
注:为了及时收到我们的推送,请至本号首页点击右上角,将公众号加星标,感谢诸位读者。
本文所有内容未经版权方许可,请勿转载。
来源:北美报告
责任编辑:林伯儒
平台:温哥华头条
微信ID:Vancouverheadline
请点“赞”和“在看”,赏小编一朵小黄花~
有话随便说,长短随意:editor@lahoo.ca
↓ 点击“阅读原文” 更多精彩尽在加拿大乐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