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头条︱2017年碳纤维产业高端会议在威海举行
7月20日,2017年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碳纤维分会年会暨碳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链创新发展论坛在威海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主办,碳纤维制备及工程化国家工程实验室(光威拓展)、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碳纤维分会承办。大会以提质、协同、融合为主题,旨在进一步凝聚行业发展共识,搭建行业交流平台,促进产业链协同发展。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会长端小平,中国工程院院士蒋士成、俞建勇,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司调研员陈新伟,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司调研员韩敬友,国家质检总局质量管理司刘杰,威海市临港区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蔡曙光,威海市经信委副主任孙玉忠,碳纤维产业发展促进中心主任邵志辉,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副会长贺燕丽、王玉萍,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碳纤维分会轮值会长、威海拓展纤维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书乡,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徐樑桦,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五三研究所总工程师魏化震等专家领导,以及来自中国兵器集团、中国石油、吉林碳谷、中复神鹰、江苏恒神、常州宏发纵横、长城华冠、上海交大、哈尔滨工业大学、江苏澳盛等碳纤维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研究院所等相关单位代表近150人参加会议。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会长端小平
端小平在致辞时特别指出,中国碳纤维事业的起步和发展离不开老一代企业家的老骥伏枥、辛勤耕耘,在他的提议下,全场嘉宾对以光威集团及威海拓展的创始人陈光威为代表的老一代企业家们为中国的碳纤维事业所做出的贡献表示最深切的感谢和最崇高的敬意!
新材料技术是世界各国必争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当前最重要、发展最快的科学技术领域之一。而碳纤维一直都是新材料行业的重点,近年来,我国碳纤维行业发展取得了重大突破。端小平对此做了一个阶段性的总结:一是2016年真正有千吨级的生产线达产了,凭此我们可以跻身于碳纤维生产大国。二是单个企业年销售量突破1000吨,凭此我们的企业能够跻身于全球碳纤维生产大型企业行列当中。三是多家企业突破了碳纤维原丝干喷湿法纺丝技术,T700级碳纤维实现了稳定生产,并且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具有了一定市场竞争力,这表明我们龙头企业的技术研发能力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四是国内碳纤维生产企业首次在民用领域实现了盈利,这说明国产碳纤维已逐渐得到了市场认可。相关数据显示,2016年国产碳纤维用量占到国内碳纤维全部加工量的23%,将近1/4,我们期待再过两三年这个数字能超过40%。
▲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副会长贺燕丽主持年会
在2017年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碳纤维分会年会上,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碳纤维分会副秘书长吕佳滨做工作报告,他从产能、产量、技术、质量、国内市场、进口统计等方面介绍了2016年我国碳纤维行业的发展情况,并对碳纤维分会一年来的工作进行总结汇报。
▲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碳纤维分会副秘书长吕佳滨
2016年,我国碳纤维量约4000吨,较2015年增长约500吨,生产情况有一定好转并实现小幅增长。国内市场对碳纤维的需求仍保持增长,建筑补强领域的碳纤维用量较去年相比基本保持稳定,约1200吨左右;风力发电、汽车零部件、管道需求增长较大;碳纤维预浸料需求也保持一定增长,原因是体育休闲领域用量有小幅上升,球拍、高尔夫球杆、渔具等传统体育休闲领域的碳纤维市场虽已趋于饱和,发展速度有所减缓,但随着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消费者对个性化产品提出更高要求,碳纤维新产品更新加快,手机和笔记本外壳、滑雪产品、户外产品、箱包、小型无人机等新兴休闲领域用量逐渐增多。
▲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国家碳纤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徐樑华
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国家碳纤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徐樑华作题为“提升产业技术成熟度,促进国产碳纤维应用发展”的报告。指出,当前,我国碳纤维产业化及技术发展遇到共性问题,即碳纤维性能和价格同应用市场的期望值仍有一定差距,技术体系不完善,产品特色与优势不明显,整体来看,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的应用拓展进展较为缓慢。
未来国产碳纤维企业要从几方面着力:一要注重规模与创新。二要提高投入产出比。日本东丽和美国赫氏(Hexel)的碳纤维生产装备的投入产出比约为42%~48%,而国产碳纤维装备的投入产出失衡。三要推进研发精益化,从技术层面提高利润,切忌简单克隆式扩产,低成本化是碳纤维技术的重要内容,但低价值化应用不是碳纤维发展的主流。四是企业要关注高端领域应用,提升应用服务水平,实现价值放大,要卖碳纤维的价值而不是价格,不能“糟蹋了碳纤维”,不能打价格战。五要在新机制新模式实现跨越发展,要坚持“技术+装备+应用”三位一体驱动,实现碳纤维制造和应用的协同,实现“军民融合”和协同发展。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53研究所总工程师魏化震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53研究所总工程师魏化震作题为“碳纤维和复合材料在军工领域的应用及军民协同创新的思考和建议”的报告。他介绍了碳纤维及复合材料在兵器武器装备、航空航天及船舶等领域的研究及应用情况,指出,随着军工各种装备向轻量化和更可靠、长寿命、低成本化方向发展,碳纤维及复合材料在各领域的用量将会显著增加,特别是陆军装备种类繁多,装备量大,兵器行业将是我国碳纤维最大的军工需求市场,可有效牵引高品级纤维的国产化自主保障。
同时,魏化震分析了我国军用先进复合材料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建议从国家政策机制、企业发展战略、技术产品发展等方面规范高品级纤维及复合材料的有序、高效发展,满足军、民领域对碳纤维的需求,做到能用、敢用、用得起,助力军用先进复合材料技术军民深度融合、协同创新发展。
会上,方大江成、浙江精工、江苏恒神、山西钢科、西安富瑞达、吉林碳谷、中复神鹰、江苏澳盛、中石化上海石化、光威拓展、吉林精功、常州宏发纵横等企业代表分享了各自企业的最新发展成果、经验和建议。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司调研员韩敬友
韩敬友表示,碳纤维产业要加强创新,产学研用要加强合作,碳纤维企业不一定所有的工作都自己干,某些部分可委托科研院所去做;同时企业要增强服务意识,比如建装备的时候就要考虑到要为哪些客户服务,他希望行业企业和工信部加强交流沟通,以便工信部更好地为行业服务,积极推进碳纤维行业的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俞建勇
俞建勇指出,要充分认识碳纤维发展的重大意义和发展前景。近10年,国产碳纤维产业取得长足进步,一些基本品种都已具备,规模化生产线建设取得成果,在满足国家军工战略需求方面达到了基本的保障能力,这是提升大家信心的重要方面。
我国碳纤维企业与国际企业的差距体现在技术水平、企业运营、产用对接、应用拓展等方面。总体看,我国碳纤维产业的发展仍处于青年时期,仍需要不断提升和成熟,遇到的难题也属于发展中的问题。
下一步,要从国家整体战略需求、从企业发展内生动力等多方面,推动产业发展。从国家层面看,在重大战略材料领域要紧盯世界前沿发展技术,必须关注重点产品,关注量大面广的基础材料。企业方面,扩大碳纤维应用是关键,要关注如何和应用对接,要考虑重点领域重点突破,形成每个企业的不同特色。应用还应强调重点的专注性,才能使企业走出不同的发展路线。
▲中国工程院院士蒋士成
蒋士成指出,接下来行业应实现有序发展,有侧重地培养一些重点企业,避免同质化竞争,要结合中国市场实际需求,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碳纤维产业系统。希望行业协会今后要加大在这些方面的规范,结合碳纤维的实际需求,建立碳纤维产业的标准体系。
▲会议代表分享企业发展成果和经验
当前,碳纤维行业发展过程中遇到一些现实的问题和困难,如碳纤维产业化制备技术体系尚不完善,个别关键技术和装备还有待突破,碳纤维应用设计与应用服务能力欠缺,碳纤维稳定化、低成本化生产和产品系列化生产等还有较长的路要走,但更应该看到近年来碳纤维行业取得的不俗成绩:如千吨级生产线达产、单个企业年销售量突破1000顿、T700级碳纤维实现了稳定的生产、首家民用碳纤维生产企业实现盈利等,都标志着国产碳纤维产业在稳步向前推进;且国产碳纤维已可基本满足国防军工需求,在民用航空、交通能源、工程机械装备、建筑结构和海洋工程等领域也得到广泛应用。为此,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十年,在老一代企业家精神的激励与鞭策下,在行业企业的共同努力下,将迎来我国碳纤维行业创新发展的新时代。
▲会议代表在现场交流
推荐阅读
先锋人物︱第一届“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三联华鼎卓越基金”“杰出工程师奖”和“杰出技术工人奖”花落谁家?(附详细获奖名单)
------------------------------------
了解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
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
官方微信:hxxhwx
官方网站:www.ccf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