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人文鹿城 | 千百年前的名画与温州的春天

i鹿城 2024-07-11



前段时间,温州朔门古港遗址入选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兴奋之余,我们对于古港,还有更多的遐想与疑问。

比如当时温州港一带的人们如何过清明如何过春天?

我们就这样,从“清明”回顾到千年前的《清明上河图》,再到700年前的《江山胜览图》。

将很快发现,它们与温州人,与温州的春天,都有真真切切的关系。

当你今夜抬头仰望某一处星空时,也许你看到的是那处星空千年前的样子,但当你细看一幅千年前的纪实画作时,它却真的就是画作那个年代的样子。




▲清明上河图(局部)



清明节,自然是要扫墓祭祖的,千年前的中国人就如此。

但是回到“气清景明,万物皆显”的清明节气原意,内容还要丰富许多。

我们若深究下去,会意外发现,我们竟然在宋时的清明里,看到了时下流行的户外露营与围炉煮茶。

《东京梦华录》说:“寒食第三日即清明节矣。四野如市,往往就芳树之下,或园囿之间,罗列杯盘,互相劝酬,都城之歌儿舞女,遍满园亭,抵暮而归。轿子即以杨柳杂花装簇顶上,四垂遮映。自此三日,皆出城上坟。”

东京,也就是北宋都城汴梁。如上所述,当时都城的人们在清明节,都纷纷去郊游踏青,不仅在树下围炉煮茶,还互相劝酒。

张择端(约1085年—1145年)的千古名画《清明上河图》,描述的就是北宋都城汴梁清明节的风物民情。

“《清明上河图》是宋代张择端所绘写的描状北宋时代(960—1127)的东京汴梁城的人情物态的。时节是清明的时候,也就是春天的三月三日,许多树木还是秃枝光杈,并未长叶,只有杨柳的细条已经浅浅地泛出了嫩黄色来,天气是还有点凉意,可是严冬已经过去了。春天带来了润朗的天气,绿色一天天地多了起来,得春很早的杏花正在烂漫地盛开着。在这个佳节,人民追念着他们的亡逝了的先人或亲人。

以上这段文字,来自温籍著名文物学家郑振铎出版于1958年的《清明上河图的研究》。

《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曾于1921年被末代皇帝溥仪偷运出宫,从而流落民间。中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正是郑振铎等人的努力,这幅长卷得以回归北京故宫博物院。

当然,《清明上河图》与温州的关系,还不止如此。




▲江山胜览图(局部)


作为研究《江山胜览图》的权威专家,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余辉,前段时间特地来到温州,他沿着《江山胜览图》中的景致布局,分别走访了图中描绘过的温州朔门古港遗址、江心屿等地。

《江山胜览图》是元代温籍宫廷画家王振鹏绘制的一件纪实性风情画巨作。10年前,在一次拍卖会上,该长卷以1.012亿元的成交价,被一位国内个人藏家竞得。

《江山胜览图》长卷纪实主体,正是元代温州江海一带的农历四月初八日春天景致。

我们在画卷里可以很清晰看到,当时位于朔门附近江海交接处的温州港里,停泊着许多大型商船,船主们都在等着天气更暖、洋流更适合航行的时候,向着远方的星辰大海起锚。

温州港西边的河上有一座桥,行人走过桥面,就进了温州城。


《江山揽胜图》描绘的繁茂景象


温州城里,热闹的景象扑面而来:街面上,有杂耍的,演出温州南戏的,挑着担子卖雨伞的,甚至还有迎亲的队伍;街旁,是近乎满座的茶坊、酒肆还有药铺、杂货铺……

据余辉的研究,北宋南迁直至南宋末年,宋朝有许多宫廷画师也南渡到了温州。元代之后,这些安家在温州的画师及子孙,其中一些人又回到了元朝宫廷供职。因而元时,宫廷画师中有不少是温州人。

被誉为元代界画第一人的王振鹏,曾任秘书监典簿,掌管的正是宫中收藏的书画图籍。在此期间,他阅览许多张择端画作真迹,《清明上河图》就是其中之一。而所绘的传世画作《金明池争标图》(又名《西湖争标图》),则直接描摹自张择端的同名作品。

看过《西湖争标图》我们就不难发现,宋时温州的许多民间习俗,其实与都城汴梁与临安相仿

北宋杨蟠描述温州城的诗作《永嘉》里有这样两句:“西湖宴赏争标日,多少珠帘不下钩。”描述当时温州城西湖面龙舟竞渡争标的场面,这与汴梁端午时的龙舟习俗是相同的。

如果我们仔细比对《江山胜览图》与《清明上河图》,会发现,同为顶级宫廷界画画师,王振鹏《江山胜览图》的船、江岸建筑等绘画风格,更是直接模仿自《清明上河图》。

如今,通过这些流传下来的名作,我们仿佛跨越了时间,看到了千百年前温州的春天。



文字:翁卿仑

编辑:嘉琦
责编:志坚
审核:苗苗



推 丨荐丨 阅丨 读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