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2018-06-01

类型:教会生活丨作者:章圣任主编:李贤丨排版:雷芬芬



我们越来越多地接触到心理辅导,并且也有许多以基督教为名的心理辅导机构陆续出现。那么,我们该怎么看待心理辅导呢?作为基督徒,我们能接受心理辅导吗?

我们也访问了一些基督徒,发现有人支持、有人反对,当然也有人无所谓支持或者反对。有大量的人认为,心理辅导没有对错之分,是价值中立的;也有不少的人以为,心理辅导有大量成功的案例,有效果反证其合理性;但也有人对心理辅导是否与圣经的教导相合表示担忧。

心理辅导是中立的吗?

心理辅导真的是价值中立,无所谓对错之分的吗?其实不是。现在的心理辅导并非一个规范化的工作,且良莠不分、鱼龙混杂。其中,后现代主义、东方神秘主义的色彩浓重。比如,现在的心理辅导很少使人从自身找原因,反倒采用冥想、打坐、学动物爬、尖叫等,甚至有些已经走火入魔、有邪灵工作的嫌疑。

现在的心理辅导中,对自我的认知、对外界的认知,普遍基于错误的价值观念。只强调工具的作用,而忽略了价值的作用。比如,有心理障碍的人,往往比较自卑,心理辅导就片面强调人的潜能,以至于带来人对自己价值判断的夸大。诸如此类的问题,不胜枚举。

也就是说,作为方法来看,心理辅导的确是中立的。但事实上,心理辅导就其内容来说,是有对错之分的。合乎圣经的,我们要予以支持并接受;不合乎圣经的,我们也该果断地拒绝。

有效果就是合理的吗?

以心理辅导的效果来反推心理辅导的合理性,是不合适、且是危险的。这是功利主义信仰在心理辅导问题上的反映。我们该知道,有效果的事物未必是合理的,同样,合理的事物未必是有效果的(特别是短期的效果)。

心理辅导若只强调工具的作用,追求短期的疗效的话,就很容易采用偏离圣经的办法来实现。因为短期疗效来看,一些诸如积极思想之类的疗法,的确可以立竿见影。但其后患是无穷的,人若着迷于这些,就不再对上帝持有信心,反倒是一味地采用心理暗示、自我鼓励了。这样,从短期来看是有疗效,但复发的几率非常高,且是失去永恒的。得不偿失!

但对于一些个案来讲,我们并不应该一味地拒绝所有短期疗效的心理辅导。在合适的时候,也是可以适当采用的。何谓合适的时候,就在于每一个具体参与辅导的人的具体判断了。但必须要在可以控制的范围之内。

“空瓶子”与“止痛药”!

我们所以为的中立的心理辅导,就像是一只“空瓶子”。里面若没有任何液体,它不过是一个器皿,就是中立的。可惜,每一种呈现出来的心理辅导都不会只是“空瓶子”,它里面装有液体。所装的液体是好的,它就是好的;所装的液体若是有毒的,它就是有害的。

重视短期疗效的心理辅导,就像是“止痛药”。乍一使用,看似疗效很好,立马解除了疼痛,但事实上,病根还在,且要反复使用、反复发作。“止痛药”在合适的时候,可以使用(仅为暂时缓解痛苦);不可过量、不可依赖,反要同时积极使用根治的药物。若用“止痛药”代替治疗,损失就大了。重视短期疗效的心理辅导也是这样。

如何能合乎圣经的呢?

基督徒当然可以接受心理辅导,但不能单单强调是否具有疗效的工具作用,也应该强调作为工具的心理辅导手段本身的价值观念是否符合圣经。因此,亟需有基于圣经、基于牧养的基督教心理辅导的方法被研究出来。已经从事专业心理辅导的基督徒,需要多从这方面思考、学习和应用;正在牧养教会的长老、牧师,需要基于圣经和牧养学习一些心理辅导、心理关怀的方法。

基督徒自己接受心理辅导、或者推荐别人接受心理辅导的,最好找上述的基督教心理辅导从业人员和具有心理辅导技能、掌握心理辅导方法的长老、牧师。但坊间这两类人实在缺乏,所以,也推荐阅读基于圣经教导的、采用合适的心理辅导方法的书籍。比如,尼尔安德生的《重燃盼望》及其他相关书籍,毕竟阅读也是一种心灵对话。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