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反而想问观众,你们到底喜欢港产片的什么?|专访韦家辉&刘青云

庞宏波 悦幕中国电影观察 2022-12-21


韦家辉:“这个问题其实我想反问内地观众们,他们喜欢港产片的什么,我也很想知道。不过我觉得香港人拍这种犯罪片还有其他片子,是有我们的力量,我们火力很猛的。”

/庞宏波


2022年暑期档“好消息”最多的一天。

7月8日,是上海影院复工的第一天。而同一天,《人生大事》累积票房突破10亿,成为了自春节档之后第一部突破10亿大关的影片。也正是这一天,此前凭借点映口碑不断被拔高市场期待的《神探大战》也正式开画。

港片每一年都在市场承载着“重任”,在过去四年时间里每一年都向市场输出了一部10亿+的“爆款”,而且票房的天花板不断被推高。尤其是《拆弹专家2》和《怒火·重案》相继打破票房纪录之后,港产片似乎突然重新找到了“票房密码”。

在原有的黄金班底+双雄“影帝”+爽片的“爆款法则”基础上,港产片的表达开始重拾“深刻”,这恰恰又满足了当下观众的“刚需”,这一点实际上恰好也是《神探大战》被调高期待的原因。

港片对于当下的市场观众来说更像是一张“安全牌”,在剧场效应得到“基本保障”的前提下,偶然的惊喜就成为了观众买票入场的推动力。

导演韦家辉在接受悦幕采访时,反问内地观众究竟喜欢港产片的什么。但一句“我们火力很猛的”恰恰也就切中了关键词。


1

“我们火力很猛的”

将商业元素最大化,对于当下观众来说就是一张“安全牌”。

港产片在内地电影市场的核心竞争力,就在于影片商业元素不断升级。《神探大战》在前期宣传上,将“硬、爽、邪、暴”四个字打在了正式海报上,对于港产犯罪片来说这四个字就是当下阶段最容易下沉市场的标签。

但是和其他港产犯罪片略有不同之处在于,《神探大战》有一部被“误认”的前作。15年前《神探》曾获得了第64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的提名,截至目前豆瓣评分也高达8.5分。在港产犯罪片的历史上,《神探》是一部很难绕开的高口碑之作。因此15年后的《神探大战》被天然的认定为是《神探》的续集,但韦家辉导演坚决的否认了这一点。

“《神探大战》和《神探》完全是两个类型,《神探大战》不是《神探》的续集,如果熟悉银河映像电影的话就知道银河映像的电影通常分两种,一种是作者风格强一些的,比如《PTU》、比如《枪火》、比如《神探》,这种就是作者风格较强的;另一种就是《大只佬》啊、《瘦身男女》啊、《孤男寡女》这种比较商业一些的电影,是一些观众向的剧场效应大一些的电影。我觉得其实《神探》属于作者风格强的电影,而《神探大战》对我来说是属于比较商业的电影,是那种观众在电影院里比较容易追求到刺激感的电影,剧场效应更强的。”

反馈在《神探大战》里,这种剧场效应的刺激毫无疑问体现在了多场大规模火拼戏当中,满足了内地观众对于港产片的“基本视听诉求”。与此同时,相比《神探》更聚焦的魔警案,《神探大战》则是连案命案的“集合体”,但在剧作结构上则通过“神探案”将连环命案巧妙的串联起来。

关于港产片,实际上市场有一个明确的舆论转向。一是人才青黄不接,为数不多的“影帝”反复进行新的排列组合;二是类型单一,依然是以犯罪片为类型主力。“量产”的港产犯罪片因为口碑的平平无奇,一度让观众产生了很重的审美疲劳。

但是2018年,《无双》在国庆档逆袭,累积票房达到了12.73亿。正是这部影片,开启了近几年港产犯罪片一个新的“时代”。2019年暑期档,《扫毒2》首次突破13亿,此后两年进入到后疫情时代,《拆弹专家2》和《怒火·重案》相继打破票房纪录。

而除了已经上映的《神探大战》,未来还有梁朝伟+刘德华主演的《金手指》、张学友+谢霆锋主演的《海关战线》、刘青云+古天乐主演的《扫毒3》。

依然是港产犯罪片,依然是影帝“双雄对决”,从类型元素来看并没有改变,但港产犯罪片却前仆后继的保持“火力”。除了在类型基本商业元素上尽量最大化满足观众类型刚需之外,港产片在“火力”的定义上实际上也有自己的迭代。


2

影帝的“角色迭代”

深挖角色,给观众带来新鲜感。

这两年,港产犯罪片之所以能够突破票房天花板,很大的原因在于角色塑造的成功。尤其是《拆弹专家2》里刘德华饰演的潘乘风、《怒火·重案》里谢霆锋饰演的邱刚敖,成为了这两年内地电影市场最成功的角色之一。

原因在于角色给予了观众强烈的新鲜感,刘德华饰演的“潘乘风”不能简单的拿正派或者反派、是黑还是白来定义,谢霆锋饰演的邱刚敖之所以走向“邪”的原因也赢得了很多观众的同情。

《拆弹专家2》里潘乘风在失去腿之后手举横幅控诉不公以及《怒火·重案》里邱刚敖在法庭上感知“背叛”,都成为了这两年华语片给人留下很深记忆的两场戏。

港产犯罪片不再脸谱化角色,给予了观众强烈的新鲜感。再加上香港黄金一代演员的演技保障,自然成为了观众重拾港产犯罪片的原因之一。

在《神探大战》里,刘青云饰演的李俊同样也让观众记忆深刻。有着天然“正义脸”的刘青云饰演一名神探并不意外,但李俊这个角色在“狂”和“疯”之间极限徘徊,还是让观众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刘青云。

在电影里,李俊反复念叨着“我是神探,不是疯子”,尽管最终的剧情走向并不难猜,但是却给予了李俊这个角色很大的空间。在面对“人性考验”的关头,刘青云罕见的以一种极其外放的风格来诠释李俊这个角色如何守住人性的底线。而在最后的开放式结局里,也将李俊这个角色的“人物弧光”交代地更加完整。

刘青云也表示“《神探》最难的地方是没剧本,一开始和导演沟通方向有点奇怪,我想象的和导演说的不同。李俊是火气很大,很猛的,我自己如果处理的话会比较温柔。”


3

港片的“深刻”击中观众刚需

港产犯罪片终于明白了什么是重要的。

黄金时代的港产犯罪片实际在表达上是极其深刻的,但是在内地电影市场最鼎盛的阶段,港产片逐渐“退形”成为了标准的爆米花电影,通过一个又一个“兄弟情”的故事来诠释所谓的”邪不压正”。

但从2018年开始,观众对于口碑的看重自然需要港产犯罪片在表达上有着更大的诚意。而时隔15年,韦家辉导演表示,如今再拍摄犯罪片最优先考虑的是“表达”。

“是不是犯罪电影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戏的中心思想和想法,因为(我)年纪大了,希望拍出一部电影后是对世界有益的”。

《神探大战》和《神探》相比,“大战”是重要的。因为韦家辉导演毫不避讳的认为《神探大战》是一部剧场效应更强的商业电影。为了呈现“大战”,电影有着更烧脑的剧情,连环命案的环环相扣反复挑动着观众的神经、电影也配备了更大制作的火拼场面、甚至在“神探”这个名号上,神探并非只是李俊,关于“神探”的定义也是“大战”的一份子。

更曲折的故事情节、更离奇的人物角色、更刺激的视听体验,外在的“大战”反复强化着导演口中的剧场效应。但在韦家辉导演看来为什么“大战”才是更为重要的,这恰恰是《神探大战》点映能够口碑突围的关键。

“《神探大战》是一群正义与一群自以为正义的人的一场大战。但这场大战里面,肯定有一方是真正的正义,而另一方是以为自己是真正的正义。人都有自己相信的信仰,然后拼尽全力去奋战,但万一你相信的东西是不对的,那你会怎样做呢?这是我电影想传达的一些想法。”

有趣的是电影里用特效制作了一只怪物,在现实主义的犯罪片里实际上显得有些“突兀”。但这只怪物却处处扣题,一方面强化了李俊“反其道而行”的孤独,被看作是患有精神疾病的“神探”努力地寻求真相;另一方面通过怪物的具像化,反复通过“与怪物战斗,小心自己成为怪物”来守住李俊的底线。

在《神探大战》里,韦家辉在如何平衡最大化观众娱乐体验和寻求犯罪片深刻表达上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实际上对于港产片而言,从业者很清楚自身的优势。现如今更深刻的主题表达和更丰富的人物角色恰好同当下观众的刚需产生了共振。

【送票】
转发到朋友圈,截图到后台
随机抽取获得《神探大战》全国通兑券

推荐阅读


广电总局2022年3月全国重点网络影视剧拍摄规划登记备案情况

2022年4月网络微短剧规划备案通过片目


跃幕电影

本公众号由北京跃幕电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排他使用,为唯一运营主体

悦幕备用号

微信号:leapscreen

新浪微博:@跃幕

商务合作:rpxlalala

bobphb

转载/进群交流:waz732

▇ 扫码关注我们

我就知道你点赞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