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赣州这个“网红村”火了!你打卡了吗?
说到赣州“网红村”
你会想到哪里?
小编觉得,肯定少不了
于都县梓山镇潭头村
“红”在哪?
一起来看看!
于都县潭头村
☝☝☝
点击上图打开VR
2019年5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潭头村,实地考察革命老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发展情况。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已经进入决胜的关键阶段,各地区各部门要再加把劲,着力解决好‘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让老区人民过上幸福生活。”
日子越过越红火
“梓山潭头,吃苦两头;晴三天,挑拦肩头;雨三天,水进灶头”。曾是村里贫困的写照。
潭头村“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雕塑。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潭头村村口的9个大字
道出了老区人民的心声
也是村民生活的最好注脚
已有700多年历史的于都县梓山镇潭头村,是有名的红军村,全村有32名烈士。受多种因素的制约,这里原来是一个贫困村。
近些年,潭头村乘着苏区振兴的东风,通过发展特色产业,一改贫困落后的面貌。先后建起了大棚蔬菜基地、红心柚基地及“一村一品”种养合作社等产业项目,全村所有贫困户全部入社,并陆续摘掉了“穷帽子”。2017年,潭头村整村脱贫退出,从贫困村变身为远近闻名的生态村。
得知于都县脱贫退出,潭头村村民洋溢出幸福的笑容。
如今的潭头村
村民富裕、生态环境美、宜居宜游宜业
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乡村新景象
贫困红军村变身生态宜居村
潭头村民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潭头村村口的笑脸墙,向来往游客展示着村民的精神面貌,预示着未来大家的日子将过得越来越红火。
红土地上升腾新“硒”望
2019年5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于都县梓山镇潭头村梓山富硒蔬菜产业园考察调研产业扶贫情况,并嘱托“一定要把富硒这个品牌打好”。
脱贫后不是进入了保险箱
还要防止返贫更要致富
致富,主要靠内生动力
依靠自己的双手
走出一条长远的致富路
▲于都县梓山万亩富硒绿色蔬菜产业基地,采用“农业+就业”模式,已吸纳100余名贫困劳动力就业。
潭头村坚持从村情出发,因村制宜,依托富硒资源优势,打造富硒特色产业,唱响富硒品牌。实行经营集约化、规模化,将一家一户的土地集中起来,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模式,农户以土地入股,将土地发挥出最大的效益,推动产业不断的壮大。
▲在于都县梓山富硒蔬菜产业园,郭月华(右一)和村民将采摘的丝瓜套网、装筐。
原来富硒蔬菜主要销往赣州中心城区,现在通过培育新品种、创品牌,产品销往长沙、深圳、上海等大城市高端市场,并且“登上”中欧班列,走向国际市场。产业提质增效,村民收入也稳步提高,光是土地租金收益,每年户均获得1148元。
5月19日,赣州市富硒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赣州市蔬菜交易展销会在于都县梓山镇潭头村举行。活动现场,市民驻足观看。
走特色产业发展之路
是防返贫快致富最有效的途径
背靠产业这棵大树好乘凉
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火红
红色研学新风尚
村容村貌变靓了
富硒品牌打响了
乡村旅游也火起来了
潭头村莲花池倒影下的村庄美景。
潭头村借着“红色研学”东风
着重打造学生研学
和党政干部红色教育培训
预计每年村里接待规模可达10万人次
走进于都县梓山镇潭头村,蓝天白云下的村庄白墙黛瓦、亭台水榭、绿树成荫,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映入眼帘。目前村里还投入了120万元建设污水处理和垃圾中转系统,村里的“颜值”提升,也吸引了更多游客来到潭头村“打卡”。
在发展乡村旅游方面,于都县梓山镇还依托蔬菜产业规划建设了蔬菜科技产业园、十里香樟、果蔬采摘、河道花海、亲子乐园等功能区,打造宜业宜居宜游的蔬菜主题体验园。目前,当地正在打造全国3A级乡村旅游点,申报国家级田园综合体,预计建成后年接待游客100万人次,旅游收入1.2亿元。
今年国庆期间,众多游客来到于都县梓山镇潭头社区,感受特色文化的美丽乡村。
生态文化、绿色文化、产业文化
加上独特的红色文化
潭头村名气越来越大
是名副其实的赣州“网红村”
你还不来打卡吗?
潭头村的孜和亭
草木葱茏,生机勃勃
这片充满红色记忆的土地
正阔步迈向新的明天
来源:客家新闻网综合
编辑:李曦 校对:赖睿编审:谢东宸
来源:客家新闻网综合
编辑:李曦 校对:赖睿编审:谢东宸
推荐阅读★今天,向长征精神致敬!★再提气!省工信厅出台措施,支持赣州新一轮产业高质量发展!★【直播预告】别让阿尔茨海默病夺走记忆★赣州技术闪耀世界VR大会!★痛心!9人死亡!国家卫健委发布重要提示★第三届“红军长征论坛”在延安举行!★赣州北站最新动态!★独家视频|“半条被子”的鱼水深情
推荐阅读★今天,向长征精神致敬!★再提气!省工信厅出台措施,支持赣州新一轮产业高质量发展!★【直播预告】别让阿尔茨海默病夺走记忆★赣州技术闪耀世界VR大会!★痛心!9人死亡!国家卫健委发布重要提示★第三届“红军长征论坛”在延安举行!★赣州北站最新动态!★独家视频|“半条被子”的鱼水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