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红动赣州丨到大余来,追寻红色印记
大
余
红色圣地 生态福地
这是一方红色的热土
这里留下过许多革命伟人的光辉足迹
☞
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等革命先辈领导大余人民建立苏区;
☞
项英、陈毅率领红军游击队在这里坚持艰苦卓绝的南方三年游击战争;
☞
刘伯坚、梁柏台、宋乔生、何挺颖、张赤男等优秀共产党人,为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在大余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大余建立了广泛的苏维埃政权,为中央苏区县之一,是中央苏区的西南屏障,为创立、巩固保卫中央苏区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大余成为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中心区域与主阵地,经过艰苦斗争迎来了下山改编的伟大胜利,留下了“北有延安、南有池江”的佳话。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赣南特委长期驻守大余,直接领导大余人民开展抗战工作。解放战争,长期坚持在这里的南方游击队英勇战斗,以率先解放大余全境迎接南下解放大军的到来,大余人民翻身做主人迎来了新中国。
让我们一起走进
大余弥足珍贵的红色景区
了解代代相传的红色故事
八一南昌起义后,朱德、陈毅等率领的南昌起义军余部800多人,于1927年10月26日从信丰抵达大余城,驻在老城河边街一带,司令部设在南康乡祠。
在大余,朱德、陈毅等对部队进行了组织整顿。首先对部队中的党、团员进行重新登记,成立了党支部,并把一部分党员分配到连队中去,以加强党的基层工作。为便于行军作战,撤销师、团建制,把仅有的800多人合编成一个纵队,番号为“国民革命军第五纵队”,所属部队分为4路。朱德化名王楷任纵队司令员,陈毅任纵队指导员,王尔琢任纵队参谋长。
率领起义部队余部转战的主要领导:朱德、陈毅、王尔琢
大余整编使起义部队更加精干,特别是建立了党组织,使部队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士气大振。起义部队在大余期间,经费给养十分困难。朱德了解到时任大余县县长吴巨光系云南人,是自己在云南时的旧交,甚是欢喜,连夜前去探望。谁知吴巨光怕事,起义军入城时已逃往广东韶关。朱德只好委任起义军第二十五师政治部的毛泽覃暂代县长,维持县城秩序。为解部队燃眉之急,朱德与大余县商会联系,请求商会出面向全县工商界筹措大洋1万余元,言明此系暂向商界借款,并亲笔给县长吴巨光修书一封,委其代为归还。
起义军离开大余后,吴巨光返回,见到朱德亲笔信函,果以县府公款如数归还。但各商家慨然拒收。吴巨光与商会商议,用此款新建了一幢商会大楼,以表纪念。
“大余整编”旧址位于大余县城区,是“赣南四整”当中复原最好、保留得最好的一处旧址,现为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余是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的主阵地
是新四军的重要组建地
1935年初,中央红军长征后,项英、陈毅在这里领导和指挥了空前绝后的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在这里,陈毅元帅写下了气壮山河的《梅岭三章》《赣南游击词》等革命诗篇。1937年底,赣粤湘边的红军游击队下山集中在大余池江进行改编,新组建的新四军从大余出发,奔赴皖南抗日前线。1960年9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陈毅亲笔题词:“大余的梅山和梅关都是老革命根据地,是革命人民的故乡之一。”
梅岭三章纪念馆
陈毅同志旧居
秋风萧瑟的十月,在中央苏区于都河畔,月色中,主力红军跨过浮桥,踏上了漫漫的长征路。
“红军抗日事长征,夜渡于都溅溅呜。梁上伯坚来击筑,荆卿豪气渐离情。”指挥筑桥的赣南军区政治部主任刘伯坚,和率部长征的老战友叶剑英,在这里深情话别。
1935年2月,留守中央苏区的红军开始悲壮的九路突围。3月初,当刘伯坚率部突围到达安远县塘村时,左腿被子弹击中,不幸受伤被俘,关押在大余监狱。3月11日,敌人将刘伯坚押往驻大余的国民党第六绥靖区绥靖公署提审。移狱的路程很近,但敌人故意让身负重伤的刘伯坚戴上沉重的手铐和脚镣,在当时最繁华的大街——青菜街游街示众,借此威吓群众,瓦解刘伯坚的斗志。刘伯坚正气凛然,昂首挺胸,不断向街道两旁的群众微笑点头,从容地走过长街。当晚,怀着对敌人的满腔怒火,他在囚室中挥笔写下了气贯长虹的不朽诗篇《带镣行》:
带镣长街行,蹒跚复蹒跚;
市人争瞩目,我心无愧怍。
带镣长街行,镣声何铿锵;
市人皆惊讶,我心自安详。
带镣长街行,志气愈轩昂;
拼作阶下囚,工农齐解放。
刘伯坚,这位被毛泽东称赞为“我党我军政治工作第一人”,这位无私无畏的共产主义战士,以“我为中国作楚囚”的自豪,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他在狱中写给亲属的几封家书,字字句句,催人泪下。信中有“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的豪迈,有“不需要营救我”的决绝,更有“决定一死以殉主义,并为中国民族解放流血”的毅然决然。
1935年3月21日,刘伯坚在大余金莲山上英勇就义。这位用“特殊材料制成的共产党员”,用自己的生命为一生追求的共产主义殉道。
1964年10月,大余人民在刘伯坚烈士牺牲的金莲山上修建了革命烈士陵园和刘伯坚烈士墓。1997年4月,又在陵园内树立了刘伯坚烈士铜像,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为铜像题词:“刘伯坚烈士永垂不朽!”
长岭会议旧址
1935年4月,从中央苏区死里逃生的项英、陈毅率部几经辗转,终于来到了大余的北山山区。并在河洞乡长岭村农民罗学文家中,召开了红军游击队干部会议。
项英、陈毅、蔡会文、李乐天、杨尚奎、陈丕显、王龙光、刘建华、李国兴等70多人参加了此次会议,也就是中共党史著名的“长岭会议”。会议确定了分兵游击的部署,是中国革命史上一次战略转变的极为重要的会议。
长岭会议是红军游击队由正规战转为游击战,由苏区工作作风转为游击区工作作风的转折点。它从思想上和组织上为坚持赣粤边游击战争奠定了基础,对胜利坚持赣粤边三年游击战争具有重要意义。
大余全境解放回眸
1949年8月16日
大余全境解放
1949年8月,在人民武装和人民群众积极配合取得节节胜利的形势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游击队在南下解放大军到来之前,解放了大余全境。并在新中国宣告成立之前,大余建立了属于工农自己的新政权。
1949年8月上旬,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十五兵团第四十八军向赣南进军。退守赣南的国民党二十三军、七十军、六十三军和江西保安部队等,仓皇沿赣余公路向广东撤退。人民武装赣南支队和北二支队接获情报后,配合南下大军,纷纷出击逃敌。
与此同时,在游击队的积极策动下,8月8日,大余县参议员、河内联防办事处主任罗景福率国民党地方武装200余人,在内良乡宣布起义。随后,游击队与起义部队从内良向大余县城挺进,相继解放了吉村、内良、河洞、沙村、游仙等五个乡镇。
8月26日,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大余县人民政府,并任命县委委员胡献然为县长。9月11日,中共江西省委正式批准成立中共大余县委员会,任命萧茹为县委书记。不久,翻身做主人的大余人民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大余进入了一个历史发展的新纪元。
火热五月,邀您“红动”赣州!
由江西省委网信办指导
目前
微博、抖音、快手、微信视频号等平台
已开设#江西是个好地方# #红动赣州#等话题
来源:大余宣传
见习编辑:熊小勤 校对:李曦
编审:谢东宸
推荐阅读
★聚焦大美赣州!42篇上榜“学习强国”总平台★沿着高速公路去旅游?赣州服务区三年后大变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