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这是一篇关于伊朗年末事件最客观的观察

2018-01-03 权文武 格上财富


作者:权文武

来源:世界说(ID:globusnews)


从12月28日起,伊朗第二大城市马什哈德发生抗议物价高企的游行示威,并迅速扩大到其他城市,游行的口号从经济议题转向抨击体制、甚至冀望王权复辟。


△ 从12月28日起,3天内伊朗抗议活动已席卷全国  来源:Twitter


当愿望变成失望:那些失业的年轻人


此次暴动源于人们对生活现状的失望,源于民众对核协议后生活状况迅速改善期许遭受到极大挫折。

 

核协议签订前物价飞涨,民众可以将其归于西方国家的制裁;可是当鲁哈尼携打破石油禁运、改善民生的承诺于2013年当选并于2015年与世界大国达成核协议后,伊朗经济并未有根本好转,年轻人失业率节节攀升。民众渐渐明白,经济问题在主要症结不在于外国制裁,而在于内部体制,尤其是革命卫队对经济的操控。

 

首先,核协议后,西方主要石油公司至今仍对伊朗市场持观望态度,这固然有对特朗普重启对伊朗制裁的考量,然而更多的是对伊朗法制环境的担忧。根据伊朗法律,外国公司投资建设伊朗本地项目必须与本地公司合作,而这些伊朗公司基本都与哈梅内伊下属的革命卫队由千丝万缕的联系,一旦合同执行过程中发生分歧甚至外国公司的利益受到损害,伊朗公司可以通过勾结司法机关置外国公司于无助之地。外国的投资与企业无法进入伊朗,减少了伊朗民众就业机会。

 

其次,虽然伊朗石油出口在核协议后,重新回到了制裁前的水平,并在石油增产的带动下,GDP增长由负转正,但石油美元收入的大头并未交给政府,而是先交由革命卫队投入到叙利亚和也门的战争、培植黎巴嫩的真主党以及援助巴勒斯坦“事业”。这导致严重依赖石油收入的伊朗市场现金流枯竭,而鲁哈尼政府为了抑制内贾德时代的高通胀遗产,极力避免以印钞刺激经济。

 

结果,不少从事伊朗市场项目开发的人发现,业主招标项目的回报不是资金,而是石油产品和地皮房产,需要承包商自行变现。这在市场需求低迷的伊朗,不仅令国际承包商对项目投资望而却步,即便是境内承包商也不敢冒风险垫钱接单,结果自然是境内公司没有业务纷纷倒闭,年轻人失业率高企。这也是为什么在示威游行中,民众喊出了“不要加沙,不要黎巴嫩,我的生命只属于伊朗”的口号。


△ 已有至少14人在伊朗示威活动中死亡,400余人被逮捕  来源:Twitter


我切身感受到,伊朗经济在2017年10月后极速下滑。从2017年10月到12月,美元兑伊朗货币里亚尔汇率从1:37000一路飙升到1:42000;我身边3个伊朗朋友失去了工作,一个伊朗朋友被拖欠3个月工资,一个被拖欠8个月。

 

而伊朗境内的社会环境也逐渐恶化。12月中旬,我送中国朋友回国,在伊朗最大的国际机场霍梅尼机场内就餐时,随身的两件行李箱被人偷偷推走,后来从警方监控视频显示作案者是一位25岁左右的伊朗青年,行李推出航站楼后立即被同伙用车接走,至今尚无破案线索;同日,一名伊朗女性朋友在超市采购完毕回家途中去路旁小店买水喝,回来时发现车窗被砸,采购的肉和水果被洗劫一空。

 

在示威爆发前一周内,鸡蛋的单价从1200里尔(约2角)涨到7500里尔(约1.2元),而当月伊朗议会通过新一年预算案,对多个隶属于高级神职人员的宗教研究机构拨款却达数亿美元。此时,伊朗民众的积怨已经到了爆发边缘。不过,出人意料的是,主动点燃导火索的竟是宗教圣城马什哈德周五聚礼领拜人、极端保守派人物阿亚图拉(注:伊朗什叶派高级宗教权威人士的荣誉称号,意为“真主的神迹”)Alamolhoda。


保守派打开潘多拉之盒:民众不再恐惧


Alamolhoda是2017年5月总统大选中败给鲁哈尼的保守派候选人莱西的岳父。在大选中,一度有传闻称最高领袖哈梅内伊有意让自己的学生莱西当选总统,进而培养其为自己的接班人。然而领袖的意见终未敌过民意,莱西铩羽而归。

 

△ Alamolhoda在位于马什哈德的办公室内  来源:维基百科


大选后,保守派对鲁哈尼耿耿于怀,利用掌控的伊朗国家电视台等国家媒体借助各种议题尤其是经济困难攻击鲁哈尼,Alamolhoda与女婿莱西屡屡冲锋陷阵。在示威爆发前一天,Alamolhoda批评鲁哈尼政府的经济与福利政策“丢人现眼”,马什哈德示威最初的口号也是“鲁哈尼去死”,并且在示威初期并未受到军警干预。示威发生当天,莱西发布声明称“民众表达对当下生计的不满合理合法”。

 

保守派的算盘是,通过纵容甚至煽动反鲁哈尼游行,动摇鲁哈尼的统治基础,为下次大选夺权做准备。可惜保守派错估了形势。大多数民众早已对保守派政治家不抱任何希望,保守派怂恿民众对温和改革派的失望情绪,结果只能促成更多的民众对整个伊斯兰共和国体制绝望。所以,当马什哈德示威者中午还在喊“鲁哈尼去死”时,下午就变成“独裁者去死”、“伊斯兰共和国去死”、“独立、自由、伊朗”(注:与伊斯兰革命时“独立、自由、伊斯兰共和国”形成鲜明对比)

 

示威发生当晚,伊朗第一副总统贾汗吉里不点名批评保守派“不清楚发动社会运动的后果”、“玩火自焚”;前改革派德黑兰市长Karbaschi在推特上披露Alamolhoda被国家安全委员会传唤,Alamolhoda办公室立即否认了这一消息。保守派见示威势头不妙,赶紧将示威“跑偏”的责任推给“外国间谍”,称有人故意误导民众喊反革命口号;在30日有示威者冲击洛雷斯坦省省政府大楼被射杀后,保守派又说示威者是混在游行队伍里外国间谍射杀的,结果当地警方负责人对改革派媒体亲自承认系防爆警察开枪。


△ 德黑兰大学学生抗议警方镇压示威者  来源:Twitter


保守派的纵容,让许多2009年绿色革命遭血腥镇压后在国家机器恐惧中成长起来的年轻人看到了体制的虚弱。30日中午,示威扩展到了德黑兰,德黑兰大学数百男女学生手拉手高喊“不要怕、不要怕、我们彼此站在一起!”,冲出校门与数十名摩托上手持棍棒的军警对峙。几乎在同一时刻,拉什特市一位妇女在防爆警察面前尖声高喊“哈梅内伊去死”,伊斯兰共和国成立38年以来的最高禁忌——不得在公开场合抨击真主在世间的代理人精神领袖——被打破,视频随即传遍社交网络,当晚“哈梅内伊去死”的口号响彻在各地示威者间,德黑兰、阿巴斯港等地的哈梅内伊大幅海报画像被撕碎、焚烧。

 

△ 德黑兰的抗议者向哈梅内伊宅邸所在地巴斯德大街行进  来源:Twitter


也许是知道自己闯了大祸。在30日晚各地焚烧哈梅内伊画像时,保守派控制的伊朗国家电视台采取鸵鸟政策,连续第三天对示威保持沉默:电视一台播放孕期保养节目,二台播放艺术节目,三台播放体育节目,四台在谴责以色列对巴勒斯坦民众的迫害。


巴列维的幽灵与民族主义叙事重建


引人注意的是,示威人群在高喊反体制口号同时,表达了对巴列维时代的怀念和敬意。内沙布尔民众喊出“安息吧,礼萨汗!”,宗教城市库姆民众更是呼唤“国王啊,回来吧!”。礼萨汗即巴列维一世,他在位期间,大兴土木修建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镇压宗教阶层、废除妇女头巾,为伊朗的现代化打下了不可逆转的基础。为此,伊朗宗教阶层对其恨之入骨,在伊斯兰革命后捣毁了礼萨汗的坟墓。


△ 伊斯兰革命爆发后,礼萨汗被迫离开伊朗,1980年于埃及病逝  来源:维基百科


在伊朗,随着革命后国家经济地位下降、社会自由空间缩小、女性权利受到打压,怀念国王时代的开放社会与富裕生活已成为伊朗各阶层的共识,但如此公开地表达对革命的悔恨、对国王的热爱还是我首次见到。这一现象与伊朗官方与民间近年来民族主义叙事重建有关。

 

巴列维父子以古波斯文明继承者的身份自居,依靠推广伊斯兰时代以前的波斯民族主义文化、祛除波斯语中的阿拉伯语词汇,激发民众的民族自信心及对政权的认同感。伊斯兰革命后,新政府为剔除巴列维影响,大肆推行伊斯兰普世主义,贬低波斯文化,极力将巴列维描绘成勾结美国迫害巴勒斯坦民众、生活西化糜烂的花花公子。


△ 德黑兰阿扎迪广场上的伊斯兰革命 来源:维基百科


然而随着伊朗与阿拉伯世界利益冲突加剧,这套伊斯兰普世主义说辞无法唤起民众对体制的认同,所以,2011年后,伊朗在政府层面尝试将扶植境外什叶派伊斯兰主义势力干涉他国内政包装成民族沙文主义,比如,革命卫队宣传机构为鼓励民众赴叙利亚、伊拉克与逊尼派武装作战,逐渐淡化了什叶派侯赛因殉难精神,反而大肆宣扬昔日波斯帝国疆土涵盖整个中东,如今伊朗干涉中东各国内政,是天经地义的事。

 

不过,革命卫队的宣传效果并不好,毕竟,不论怎样包装,都变不了用伊朗人的钱和命为别国人谋福利这一事实。另一方面,伊朗民间也通过发掘历史,重新构造民族叙事。2015年底,BBC公布绝密录音资料,显示美国卡特政府在伊斯兰革命前与霍梅尼商讨推翻巴列维后的利益分配问题,结果,伊朗民众发现,原来天天指责巴列维卖国的领袖才是真正的卖国者,而巴列维与他父亲礼萨汗一样(注:礼萨汗因历史上英俄多次侵害伊朗利益,在20世纪30年代与德国开展经济军事合作,并因在二战中支持德国,于1941年遭美英苏同盟国军事政变退位,而后郁郁而终。二战胜利对伊朗人来说是灰暗苦涩的历史记忆)成为因推动国家独立发展而被西方大国密谋推翻的悲情英雄。爱国王与反美排外的爱国主义就这样被奇妙地结合了起来。


△ 讽刺伊朗干涉中东各国内政的漫画  来源:Twitter


当伊朗民众联想到政府对巴勒斯坦、黎巴嫩等国的经济援助,再目睹自身的经济困境,对伊斯兰政权及其统治机器革命卫队的恨与对巴列维时代“波斯优先”的爱与日俱增。毕竟,国际主义这个高端奢侈品,国富民强时可以装点门面,但穷的叮当响还要打肿脸充胖子拿来消费,就讨人厌了。近几年来伊朗旅行的朋友们没发现,传说中一向“热情好客”的伊朗人突然变抠了么?

 

当然,如今整个国际经济大环境在恶化,各国民众都出现了只扫自家门前雪的内敛式民族主义心态,从英国退欧到特朗普上台后的种种作为,都是这一心态的体现。而伊朗民众这次“不要黎巴嫩、不要加沙”的口号,也只是国际大潮中的一朵浪花而已。

 

所以,这次示威暴动中,部门地区出现了冲击焚烧革命卫队下属Kosar银行的事件也就不难理解了——卖石油挣来的钱,不给我们花,那好,你也别想给别人花。


鲁哈尼还能跑赢时间么?


示威爆发后,鲁哈尼一直试图给局势降温。示威爆发次日,他指示强力部门“温和”对待示威者,勿引发流血至事件升级。眼见示威发生四天后,示威者与警方的暴力冲突有增无减,鲁哈尼出面发表电视讲话,首先肯定了民众有权示威,有权批评政府,希望与示威者对话商讨解决当前困境的出路,同时警告示威者勿采取暴力、不要破坏公共设施。他呼吁民众给自己一些时间解决经济问题。讲话次日,原本计划上调的汽油价格不增返降,似乎在向民众表达政府有决心和手段解决当下困境。

 

然而,民众已经厌倦了鲁哈尼的借口。“我们给了他四年时间解决经济问题,他说很多问题没法四年内解决,于是我们又(投票)给了他四年,现在一年过去了,情况变得更糟了”,一位伊朗民众在鲁哈尼推特下写道,“给你再多时间也没用”。

 

△ 抗议活动持续,鲁哈尼警告将对“违法者”作出回应  来源:Twitter


1月1日,鲁哈尼再度发布讲话,但这次语调强硬了许多。他把示威者称作“一小撮污蔑革命的人”,预测“他们就快收摊走人了”,而后一改与示威者和解对话的姿态,采取了与保守派相同的立场,将伊朗当前的混乱归咎于“美国、以色列与沙特的阴谋”。鲁哈尼这番表态可视作伊朗政府准备强力镇压示威者的前奏,也表明其政府对从根本上解决伊朗经济困境无能为力,只能诉诸武力平息示威。


所谓的外国势力:杜罗夫两面不是人


前文说过,伊朗人民族主义排外情节浓厚,“勾结外国势力”一直是伊朗统治阶层攻击政治反对势力合法性屡试不爽的工具。这次特朗普在伊朗示威次日就发推表达支持,被部分美国政客批为帮倒忙。伊朗保守派媒体也抓住此事不放,认为民众喊反体制口号、冲击国家机关是被美国操纵的。

 

不过这次,扣“勾结外国势力”帽子似乎不管用了。这次全国性的示威活动主要集中在中小城市,德黑兰的示威也主要发生在市中心,北面的中产和富人区平静无事。可以判断,大多数抗议者不属于经济精英阶层,没有权力欲望,只是因饥饿和生活的困窘走上街头。他们不是体制内的一份子,也不想进入体制内。他们不是来夺取权力,而是来报复权力,并在最大程度上伤害权力。是否与境外势力勾结,对他们来说,无所谓。

 

△ Telegram CEO 杜罗夫发推表示伊朗当局屏蔽了Telegram  来源:Twitter


要是论本次事件中发挥最大作用的境外势力,不是人,而是一款俄罗斯社交软件“Telegram”,主开发人叫杜罗夫。这款社交软件的特点是可以自由建立公共频道,用户可以自由加入并分享各类信息。这次散布全国各地的示威游行,就是通过Telegram上一个叫“希望新闻”(Omidnews)的频道“串联”起来的。各地民众在频道里商讨示威地点,并上传示威视频互相鼓励。“哈梅内伊去死”的视频最早就是在这个频道传播开来的。

 

伊朗是Telegram的主要用户市场之一。伊朗政府一直要杜罗夫交出用户数据,但屡遭拒绝——人家俄罗斯政府要都不给,何况你伊朗!不过,30日,正当示威活动如火如荼进行时,“希望新闻”频道突然被关闭,杜罗夫随即在推特发表声明,指该频道多次发布冲击、纵火焚烧公共设施的视频,违背了Telegram的非暴力原则。消息一出,伊朗用户炸了锅,纷纷指责Telegram强词夺理、为了商业利益牺牲正义。

 

31日,伊朗政府要求Telegram关闭另一个示威者搭建的频道,但杜罗夫以频道内无暴力内容为由拒绝。伊朗信息部随即以维护社会安定为由宣布Telegram与Instagram一同被“暂时屏蔽”。杜罗夫落了个两边不是人的下场,倒是游行示威依然四处爆发。我在写作此文时,该软件仍处于屏蔽状态。


政权还在但伊朗已经不是那个伊朗


示威爆发开始,我就不看好伊朗会因这次事件发生政权更迭。在写作本文时,消息传来,哈梅内伊授意革命卫队进驻德黑兰,接管首都治安,准备以“铁拳”镇压示威。伊朗最高司法委员会主席萨迪格·拉里贾尼也宣称宗教场所被破坏不可接受,要求司法机关立即介入严惩示威者。


△ 哈梅内伊  来源:Twitter


表面上看,与2009年的示威比,这次示威没有组织性,规模更小,更分散,也更容易自生自灭。但在深层意义上,这次示威却开启了一个新时代。2009年,德黑兰数百万示威者没有人敢公然反对体制,公开抨击诅咒哈梅内伊。2017年的最后一天,全国四处响起的“哈梅内伊去死”的口号,让笼罩在这个在什叶派教义中仅次于先知和伊玛目的人身上、浸透权力的宗教光环,沦为皇帝的新衣。伊朗统治者必须面对新的现实:一道不可逾越的政治红线在朴素的民族主义冲击下,已经不复存在。在饥饿面前,民众不再有现世和来世的恐惧。

 

伊朗政府很难用宏大的话语自欺欺人、把伊朗民族的财富输送到特殊的军事-经济利益集团手中,而不认真关照民众日常生活的切实需求。毕竟,我相信,波斯文化下的统治者,还是有底线、要面子的。


格上财富:在基金业协会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十年深度研究,甄选阳光私募、PE/VC、海外基金等高端理财产品,为您的资产增值保驾护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