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打赢收官战 交出好答卷——2020年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经验交流摘编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也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一年,交通运输“成绩单”十分亮眼: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正式投入运营;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通硬化路、村村直接通邮的兜底性目标任务提前一年完成;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目标即将实现……全体交通人坚定信心、同心同力,战胜了各种风险挑战,实现了一个又一个“不可能”,向人民群众交出了满意答卷。


12月27日,在2020年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上,中国民用航空局机场司、天津市交通运输委员会、辽宁省交通运输厅、山东省交通运输厅、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贵州省交通运输厅、甘肃省交通运输厅、厦门市交通运输局、长江航务管理局,围绕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交通运输信用体系建设、绿色交通建设、脱贫攻坚、助力长江大保护等重点工作进行了经验交流。我们特整理发布,以飨读者。


全面加强党的领导

高质量建设北京大兴国际机场

□中国民用航空局机场司


中国民用航空局机场司司长刘春晨交流发言。 鄢琦 摄


2014年以来,民航局党组坚持把全面加强党的领导贯穿于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建设的全过程,组织推动各参建单位,高质量完成了各项任务,向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加强党的政治领导,坚决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到实处。局党组通过各级各类会议、主题党日等,切实增强思想和行动自觉。围绕“四个工程”目标,确保了大兴机场全部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100%,13项关键建设指标全部达到世界一流。党组成员先后上百次深入建设工地,组织了7次大规模演练,找差距、抓整改、促提升。推动建立“一会三函”等机制,妥善解决了跨地域建设与运营管理、正式用地手续办理等难题,确保工程顺利推进。


强化党的思想引领,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打造世界机场建设新标杆。局党组立足自主创新,国产化率达98%以上;地跨北京、河北两地,“五纵两横”骨干交通网络,1小时通达京津冀,辐射激活150平方公里的临空经济区,服务北京“四个中心”和雄安新区建设,带动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生产要素高效聚集,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新动力。大兴机场是100%绿色建筑,再生资源利用率高达16%。预计2025年旅客吞吐量将达7200万人次,远期将超1亿人次,与首都机场组成的“一市两场双枢纽”旅客吞吐量未来将突破2.5亿人次,为进一步开放带来新机遇。航站楼五指廊构型,步行距离短,换乘效率高,无纸化出行,行李自动追踪,5G全覆盖,无障碍设施全球领先,提升旅客出行体验,增强了人民群众获得感。


发挥党的组织优势,汇聚起高标准建设世纪工程的磅礴力量。局党组推动近800家设计、建设和运筹单位成立基层党组织,将每年2月23日固化为新机场各参建单位的主题党日。建立“四联系”工作机制,领导率先垂范、党员冲锋在前、职工奋发有为,形成推动工程建设的强大合力,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近千家施工单位,高峰期间5万人同时作业,全过程保持了“安全生产零事故”。


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打造经得起人民和历史检验的廉洁工程。从机场建设一开始,局党组就把廉洁工程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层层压实“两个责任”,严格执行招标、采购、资金管理等制度,全过程进行跟踪审计,确保工程在阳光下操作。机场建设指挥部党委制定 “三不一必须”制度、“五不得”行为规范,携手参建单位开展“廉洁文化”共建,真正做到“干干净净做工程,认认真真树丰碑”。


目前,大兴机场安全运行状况良好,已经有15家国内外航空公司进驻,开通航线122条,覆盖117个航点,每天航班量270架次,保障进出港旅客超过近300万人次,机场始发和放行正常率在全国机场中稳居前列。


下一步,民航局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9月25日提出的重要指示精神,高水平管理好、运营好大兴国际机场,严格按照国际一流的平安机场、绿色机场、智慧机场、人文机场的要求打造世界级航空枢纽,在推进交通强国、民航强国建设的征程上再接再厉、再立新功!                      


加快交通运输信用体系建设 

切实提升行业治理能力

□天津市交通运输委员会


天津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副主任杨树海。鄢琦 摄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四中全会上指出,要完善诚信建设长效机制,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体系,加强失信惩戒。近年来,天津市交通运输系统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建设“信用交通省”为抓手,积极稳妥推进, 2019年,天津获“信用交通省”称号,天津市交通行业治理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营造良好环境 筑牢工作基础


思想为导,落地则实。近年来,社会各界对信用交通建设呼声越来越高,为营造信用交通建设良好环境,天津市交通运输委员会(简称“天津市交委”),多箭齐发助推信用交通建设落地生根。


完善法规政策。出台10余项文件,信用信息管理实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天津市未发生一起因信用监管而引起的投诉、诉讼事件。


凝聚监管合力。形成了委内、市内 、京津冀区域三个层次的联合机制,将天津交通运输信用“线”织进京津冀信用“网”,凝聚起强大合力。


坚持数据为王。建立市级信用交通平台,归集833亿条交通数据,建立信用画像和监测预警机制,筑牢了精准监管、智慧监管的基础。

 

聚焦监管难题 加强创新应用


优化营商环境不是放手不管,而是对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天津市交委立足实际,聚焦监管难题,努力运用信用手段放出活力、管出公平、服出效率和安全。


 “信用+出租车”治理,全国首推百姓看得见的信用。在出租车顶灯上显示出租车驾驶员信用考核等级,并开展分级分类监管,运用“市场手段+政府奖惩机制”的组合方式,精准施策汽车管理“老大难”问题,群众满意度因此提升12%。


“信用+共享单车”治理,投放量奖惩并施。制定共享单车服务质量考核办法,每季度根据考核结果增减企业投放量,推动企业履行服务承诺,初步实现共享单车投放科学、管理规范、出行文明。

 

推进强国试点 谋划发展新篇


天津城市地理区位优势与国家战略优势叠加,多种交通方式齐备,是独特的综合交通运输事业发展试验土壤。2020年,天津市交委拟从五个方面重点开展工作:


建设世界一流智慧绿色枢纽港口。建设智慧港口,高标准建设自动化码头、打造无人驾驶电动集卡车队、多活式数据中心;建设绿色港口,打造“公转铁+散改集”双示范港口,建设东疆海上风电清洁能源示范区;建设枢纽港口,降费提效优化环境,打造国际邮轮旅游品牌。


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交通运输新型市场监管机制。以巡游出租车、网约车、共享单车等重点民生领域为突破,实现“精准监管”,推动京津冀区域联合奖惩与信用修复有机融合。


推进交通运输大数据应用示范。利用大数据,在加强交通出行信息公开同时,在城市拥堵、单车秩序管控、危化品运输等方面强化决策支持与监管,着力提升数据服务应用。


形成基于“区块链+云技术”的全寿命周期工程质量安全溯源平台。打造全过程、全寿命、全环节的数字化新型工程质量管控模式,推动“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建设,促进交通基础设施本质安全提升。


开展基于5G的智能网联群体智能智慧交通试点。依托中国汽车研究中心,开展无人配送、远程驾驶等智能协同场景,搭建智能网联群体管控大脑。                      


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

加快绿色交通省建设

□辽宁省交通运输厅


辽宁省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厅长赵爱军交流发言。鄢琦 摄


近年来,辽宁交通运输系统多措并举、强力推进,顶住经济下行压力,投入近224亿元全力推进创建工作,绿色交通体制机制更加健全,绿色交通设施网络逐步完善,绿色运输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全行业形成年节能14万吨标准煤和85万吨二氧化碳的减排能力。


高站位谋划绿色交通省创建。辽宁省委、省政府成立了由政府分管领导任总指挥的省市两级工作指挥部,印发了实施纲要和一系列配套考核评价办法,将创建工作纳入“十三五”规划体系统筹推进,作为各级政府绩效考核内容,严格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建成了大连、营口、盘锦等8个绿色交通城市,形成交通运输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


绿色交通发展能力不断提升。辽宁始终坚持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实行公路铁路线位一同规划、工程建设一体推进、沿线控制区一并利用,节约征地近2000亩。在全国率先出台交通运输推进物流业发展规划,大力推进“公转铁”“公转水”“散改集”,沿海主要港口疏港铁路入港率达到100%,大连港、营口港2个项目入选“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辽鲁陆海货滚甩挂运输大通道开通运营,港口集装箱海铁联运量连续三年突破100万标准箱,替代公路集卡车运输35万车次,年均降低内贸运输成本10亿元,节省燃油5万吨。坚持创新驱动,制定了覆盖高速公路、港口、航道、场站、拌合站等全流程的绿色交通标准体系,新建一批城市公共信息、物流配送、能耗统计监测平台,大力推广绿色低碳技术应用,有效提高运输效率,减少能耗排放。


绿色交通服务更加便捷高效。坚持公交优先发展战略,省政府连续三年对地方政府开展公交优先发展考核评价。城市地铁、城际轨道加快成网,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辆比重大幅增加,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加快创建,绿色交通系统更加便捷、结构更加合理。提前一个月完成ETC发行目标任务,是全国第一个全面完成门架建设、省界收费站拆除、车道建设、入口称重检测设施建设的省份,有效提升了人民群众出行效率和获得感。全省穿越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地国省干线全部配备应急池、导流槽和防护栏。推动“四好农村路”绿色示范工程建设,公路路面废料循环利用率达到90%以上,高质量打造生态绿色农村路,让乡村更美丽。


绿色发展路径成为主动选择。鞍山市以“气化鞍山”建设为依托,新建道路100%使用温拌沥青,大中修道路100%采用循环利用技术,4座沥青拌合站全面完成气化改造,主城区公交车全部使用清洁能源。大连港不断完善LNG码头布局,推广港口岸电和节能环保型船舶使用,严格港口污染物防治和船舶污染物处置,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近年来,全省通过政府奖补资金撬动800余家企事业单位投入近220亿元节能降耗资金,新增项目350余个,形成了政府全力支持、社会全面参与的良好工作局面。


下一步,辽宁将按照交通强国建设新要求,加快构建布局科学、生态友好、清洁低碳、集约高效的绿色交通运输体系,全面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进一步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优化提升ETC服务

让人民群众出行更便利

□山东省交通运输厅


山东省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厅长江成交流发言。 鄢琦 摄


在交通运输部和山东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2019年,山东交通运输系统众志成城、担当作为,打了一场取消省界收费站和ETC发行的攻坚战,让人民群众出行更便利。


山东是机动车保有量大省,按照部下达的任务,今年年底前要新增ETC用户1247万,占全国的11.5%,数量全国第一。


令行禁止。山东全省上下提高政治站位,聚焦任务目标,成立以副省长凌文任组长、省相关部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在实施一站式流程安装、逐家逐户安装、上门精准安装等一系列下沉一线工作举措的同时,挂图作战,对ETC发行工作实行日调度、日统计、日通报,对推进不力的市和单位进行专门约谈,并强化市场引导,充分发挥与ETC发行银行的协同作用,形成了多元化ETC发行渠道,全力以赴、强力推动任务的完成。


山东省交通运输厅还把优化提升ETC服务作为建设人民满意交通的重点工作,通过确保安装便民化、使用正常化、通行快捷化等一些列“组合拳”,在国内率先推出鲁通卡线上发卡和OBU远程激活,从技术、设备、管理等各个方面加强改造提升,确保车辆用最短时间通行省界收费站和高速公路出入口,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步入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智慧建设”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和必然。作为交通强国第一批试点单位,山东省交通运输厅紧紧抓住扩大ETC发行机遇,将其纳入智慧高速公路试点,积极探索拓展ETC应用新路子——


打造“ETC+金融服务”新模式。在全国首创“纯信用、无抵押”的ETC通行费金融服务,ETC货车车主可先通行、后付费,并享95折优惠,既为ETC用户降低了办理的物流成本,又延伸了ETC产业价值链。


打造“ETC+加油”新模式。在济南东服务区加油站布设8条ETC无感加油车道,ETC用户通过ETC账户5秒就可完成支付,不下车加油成为现实。


打造“ETC无感停车”新模式。成功研发ETC在城市停车场应用系统无感支付,建成多个ETC无感支付停车场,并将日照市作为智慧停车城市试点,加快建设ETC智慧停车运营云平台,有效提升了群众出行便捷度。


打造“ETC+智慧服务区”新模式。利用ETC依法依规采集用户消费数据,制定服务区精准高效的营销和服务方案,大幅提高了服务区的供给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


数据显示,10月底前,山东全面完成3456条ETC车道升级改造,建设完成ETC门架1108套、不停车称重检测设施472个,实现ETC车道全覆盖。截至12月12日,ETC发行量达到1253.85万,提前20天完成发行任务。


山东省交通运输厅表示,下一步,该厅将持续优化提升ETC服务,通过加大货车ETC推广应用力度、全面提高ETC车道使用率、进一步拓展ETC应用场景等举措,巩固取消省界收费站重大成果,确保高速路网高效运行,实现一流管理、一流服务,为建设人民群众满意交通贡献力量。


互联互通 协同一体

推动粤港澳大湾区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

广东省交通运输厅


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厅长李静交流发言。 鄢琦 摄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是新时代推动形成我国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重大举措。广东交通运输系统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协同各方合力构建高质量的大湾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支撑。


高起点开展全域规划,围绕激发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利好叠加的“双区驱动效应”配合编制粤港澳大湾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综合立体交通网等国家规划,开展广东省综合立体交通网和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十四五”等规划编制,搭建起支撑大湾区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的远近结合、分工明确的“四梁八柱”。


预计2019年底大湾区内地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4500公里,核心区密度约8.2公里/百平方公里;大湾区港口群集装箱吞吐量超过7500万标准箱,形成世界级港口群;航空枢纽国际竞争力日益增强,形成大湾区世界级机场群,基本建成布局完善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大力推进运输结构调整,加快建设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公路货运分担率逐步降低,铁路、水路承担大宗货物运输量明显提高。加强内地与港澳在航运、物流组织服务上的对接,形成大湾区航运服务体系,助推粤港澳大湾区成为“一带一路”重要国际物流枢纽。


坚守“一国”之本,善用“两制”之利,借助“三个关税区、三个货币区、多个节点城市”的独特优势,组织拓展全方位的交通运输合作, 打造运输“一张网”、出行“一卡通”、货运“一单制”、服务“一站式”、监督“一号通”,有力支撑了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三大自由贸易试验区片区平台发挥示范作用。


未来,广东交通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的区位优势,以开展交通强国建设广东试点工作为契机,遵照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提出的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当好“两个重要窗口”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先行引领、统筹推进,围绕广东建设交通强国的热点、难点,大胆探索,勇于创新,以点带面,先行先试。坚持协同融合、因地制宜,加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的协调联动,促进交通与信息技术、装备制造、商贸流通、旅游休闲等产业融合发展。坚持民生优先、创新驱动,充分发挥创新引领作用,推动广东交通智能高效发展。坚持开放合作、多方联合,提升广东对周边区域和国际辐射能力,强化方式间融合、部门间协同、区域间协调。


着力建设广东“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在交通强国建设试点领域实现率先突破,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经验和典型成果,为交通强国建设积累经验、做好示范。到2035年,建成领先全国的发达的快速网、完善的干线网、广泛的基础网,粤港澳大湾区交通基础设施实现互联互通、协调统一、一体化多层次发展,广东基本实现交通现代化,人民体验感和满意度明显提高,有力支撑广东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发挥带头作用。                   


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

加强“一带一路”交通互联互通

□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


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厅长陈鸿起交流发言。鄢琦 摄


西部陆海新通道,北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南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协同衔接长江经济带和粤港澳大湾区,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共建“一带一路”,构建国家区域发展和对外开放新格局作出的战略部署。广西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陆海交汇门户和核心枢纽,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立足“一湾相挽十一国、良性互动东中西”的独特区位,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广西的“三大定位”新使命和提出的北部湾港“四个一流”建设目标,把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作为构建“南向、北联、东融、西合”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的“强支撑”和“新引擎”,举全区之力,联合重庆、四川、贵州等12个省区市及新加坡、越南等东盟国家,共同谋划推动落实一大批重大合作事项和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建设。


在交通运输部的领导和关心支持下,广西交通运输厅按照中央和自治区部署,以交通强国试点建设为抓手,全力以赴构建西部陆海新通道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充分发挥沿海、沿江、沿边优势,突出高水平对外开放主题,落实国务院批复实施的《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组织编制《广西交通强区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规划(2019—2035年)》。计划到2035年,共投入2.5万亿元,打造通达东盟和海外、畅通西南、西北、中南和大湾区的全方位综合立体交通网络。


北部湾港是我国西部地区出海最便捷、距离最短的沿海港口,也是西部陆海新通道海铁联运的核心枢纽。广西以建设北部湾国际门户港为目标,着力打造港口核心竞争力,建设平陆运河、开辟江海联运新通道,到2035年,实现北部湾港至东南亚、至世界主要港口直航航线的全覆盖,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大港。


立足于构建“三出海三出边”的通道格局,加快打通瓶颈,形成自重庆经贵阳、南宁至北部湾,重庆经怀化、柳州至北部湾,以及成都经泸州(宜宾)、百色至北部湾的三条公铁综合交通出海大通道。加快建设,力争到2030年,通江达海出省出边高速公路由现在的31条增加到66条,总里程达到1.52万公里。加快建成通往越南及东盟国家的3条铁路通道,真正形成与周边省区及东盟国家互联互通的便捷高效陆路大通道。


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广西海铁联运、中国—东盟公铁联运冷链物流等多式联运工程。推动网络平台道路货运发展,扩大无车承运人试点范围。推动中越国际道路运输协定实施,实现中越国际直达运输常态化开行。友谊关口岸成为全国首个全天候通关陆地边境口岸,扩大经友谊关—友谊口岸跨境公路货运规模,实现公路直达货运集装箱运量较上年“翻一番”,陆运服务网络从越南、老挝延伸至泰国曼谷、柬埔寨金边和新加坡。开通北部湾港至南美的外贸集装箱航线,以及至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甘肃、青海等西部6省(市)的5条常态化班列线路,与中欧班列实现无缝连接。预计全年海铁联运班列开行超过2100列,集装箱发运量达到10.8万标箱,西部陆海新通道对西部地区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支撑作用日益突显。                      


构建安全保障体系

促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

□贵州省交通运输厅


贵州省交通运输厅党委书记、厅长高卫东交流发言。 鄢琦 摄


“九山半水半分田”,在山地和丘陵占全省总面积92.5%的贵州,交通安全监管任务较重,但是近年来,贵州省交通运输厅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使得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连续8年“双下降”,水上交通连续9年“零事故、零死亡”,在省政府安全考核中连续7年获得优秀等次,安全监管能力走上了一个新台阶。


——以制度促安全。贵州省着力推进制度建设,颁布实施了关于公路、乡镇自用船舶、交通建设工程等近10个涉及交通安全的地方性法规,出台了全国第一部交通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地方性法规——《贵州省交通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条例》,并印发了全国首个《公路边坡养护管理办法》,让制度为交通安全保驾护航。


——从源头来防范。贵州省扎实开展风险管理。在水上交通领域,按照通航水域风险等级的不同精细化实施安全监管;在工程建设领域,全面实施对桥梁、隧道、高边坡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在公路运营领域,加强涉路施工、养护施工现场管理和各项检查;在道路运输领域,积极会同公安等部门严厉打击非法营运行为,强化源头管控……


——以安防强根基。在启动的“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建设三年会战”中,贵州省投入了70亿元处治公路安全隐患7.8万公里;建成入口治超设施收费站462个,完成率达100%,高速公路超限率下降至1.1%;渡口渡船实现100%钢质化、标准化;同时建成安全畅通与应急处置系统等6个系统,借助信息化手段提升监管效能。


——队伍建设强有力。贵州省在全国率先推出了“警示教育+能力培训+模拟实操”与“线下重点警示+线上普遍教育”的安全警示教育模式,让2万余人接受了警示教育,并实现“看客点菜”,着力提高了教育培训的吸引力和实用性。


——共治共创促共享。“最美高速”暨“平安高速”的创建,让贵州交通标志和设施完好率达98%以上,优等路率达90%以上,百公里交通事故死亡率每年下降2%以上,群众对交通运输的满意度大幅提升。


质量为先,安全为要。2020年,贵州省交通运输厅将以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为契机,着力在责任落实、监督检查、预防预控、法规制度、支撑保障、应急救援等方面狠下功夫,狠抓落实,为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推动“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

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当好先行

甘肃省交通运输厅


甘肃省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厅长李睿交流发言。 鄢琦 摄


2015年在革命老区庆阳市召开了全国农村公路现场会,甘肃省委、省政府和全省干部群众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谆谆教诲和嘱托,按照交通运输部的统一部署,全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创建“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19个、全国示范县7个,为全省脱贫攻坚提供了有力支撑。


坚持党政主导,创新完善“四好农村路”建设体制机制。省委、省政府将交通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强化政策引领和目标管理,连续5年召开现场会统筹推进,实行统一领导、规划、考核。市州、县区政府将农村公路纳入年度绩效目标、扶贫开发成效范畴。在14个市州设立农村公路督导帮扶组,对86个县市区进行质量监督和技术帮扶,做到全覆盖。全省建立县、乡、村三级路长制。1233个乡镇全部设立农村公路管理所,落实事业编制人员5300名,甘肃成为全国首个所有乡镇设立农村公路管养机构的省份。设立公路养护公益性岗位,吸纳近8000名贫困户就业。建立了“县有管护站、乡有管理所、村有护路员”的管理体系,有效解决农村公路“谁来管、谁来养”的难题。


紧盯“两通”目标,绝不让任何一个贫困县区因交通而掉队。2013年以来,甘肃新改建农村公路8.7万公里,平均每年建成1万公里以上,提前2年实现全省具备条件建制村通硬化路目标。对“畅返不畅”路段,实行“一路一整治方案”,全面完成1520条6418公里的整治任务。以甘肃六盘山、秦巴山等灾害频发县区为重点,实施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6.9万公里。今年11月,部公路局举办全国深化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培训班,就广河县安全生命防护工程经验进行现场教学。甘肃积极推广清水县模式,建成32个集汽车站、养护基地、物资储备、交通执法、邮政物流、服务驿站“六位一体”乡镇交通综合服务中心。经实地全覆盖核查,目前,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客车率达到99.83%。未通客车的28个建制村,下一步将全力推进,确保2020年9月底前全部完成。


加快融合发展,让群众脱贫致富的道路越走越宽。甘肃将“四好农村路”建设与农村产业、乡村旅游发展紧密结合,累计建成1541公里旅游路资源路产业路,6000公里“千村美丽”示范村组道路。广泛推行“交通+特色产业”“交通+生态旅游”“交通+电商快递”等扶贫模式,助推群众脱贫致富,全省贫困发生率从2013年的26.5%降至2018年底的5.6%;36个县市区如期实现脱贫摘帽,累计减贫441万人;2019年实现31个县区整体脱贫摘帽,2020年将全部实现脱贫摘帽。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之年,下一步,甘肃将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交通运输部“保两通、优治理、谱新篇”的部署,坚决落实部省共建协议,把交通脱贫攻坚作为底线性任务,确保按期全面实现“两通”目标。以实施“八大工程”为重点,做好脱贫攻坚与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衔接,推动交通建设项目更多向进村入户倾斜,不断提升农村公路服务品质,为甘肃打赢脱贫攻坚战、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当好先行。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努力建设人民满意交通

□厦门市交通运输局


厦门市交通运输局党工委书记、局长王文杰交流发言。 鄢琦 摄


隆冬时节,厦门暖意融融,映入眼帘的,满是高质量发展之路上的新景色。《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牢把握交通“先行官”定位,打造一流设施、一流技术、一流管理、一流服务,建成人民满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交通强国,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坚强支撑。


多年来,在交通运输部的关心支持和福建省交通运输厅的指导下,厦门市交通运输系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牢把握“先行官”定位,着力打造“开放互通、区域融合、山海一体”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动交通运输更好服务百姓民生,努力建设人民满意交通。


2019年,厦门交通破解“速度焦虑”,迈向量与质的新平衡。紧紧抓住服务经济发展和服务民生两条主线,充分发挥厦门在“一带一路”和“海峡西岸经济区”中的区位优势和战略作用,力争用3—5年左右时间建成一批具有显著成效、示范意义和带动作用的项目,打造沿海开放型城市交通强国建设示范样板。


2019年,厦门交通突破“结构胶着”,打出转型升级组合拳。结合已申报的“厦门城市公交综合智慧系统科技示范工程”,建设交通5G车路协同等一批智能交通项目,推动大数据、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的推广应用,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商业模式和经验,实现交通运输管理信息化能力全面提升。


这一年,立体化丝绸之路建设协调推进。形成以铁路、海运、航空为主干,融合多式联运和国际物流服务功能的立体化丝绸之路,打造“中欧班列”“丝路海运”“丝路飞翔”等丝绸之路品牌,建成厦门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交通对外开放水平全面提升。


这一年,运输服务体系现代化建设稳步推进。加快推进现代物流发展,基本建成“集约、高效、绿色、智能”的城市货运配送服务体系。构建较为成熟的交通新业态市场环境,形成多元化交通运输服务格局。大力发展“数据+公共出行”的交通新模式,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实现“人便其行,货畅其流”。


落实新要求,厦门交通蹈浪涛头,一项项瞄准高质量发展的深度变革酝酿生发,拔节生长。下一步,厦门市交通运输系统将认真落实交通强国建设部署要求,担当作为,苦干实干,全力建设人民满意交通,推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让人民群众更好地分享交通发展成果。                      


推进船舶和港口污染治理

助力长江大保护

□长江航务管理局


长江航务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唐冠军交流发言。  鄢琦 摄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心系长江经济带发展,强调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在交通运输部党组的正确领导下,长江航务管理局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长江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大力推进长江船舶和港口污染治理工作。

 

持续强化污染治理 念好“加减乘除”四字经


滔滔江水永不休,长江保护不止步。


近年来,长江航务管理局紧盯《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反映的船舶和港口污染问题,狠抓长江船舶和港口污染突出问题整改。


在监管能力上做加法。配备船舶燃油质量快速检测、尾气遥感监测设施设备,建成14个船舶溢油应急设备库。


在污染风险上做减法。禁止单壳化学品船以及600载重吨以上单壳油船进入长江水系高等级航道;实施船舶污染排放正负面清单管理,倒逼船舶防污染设施设备达标改造。


在制度建设上做乘法。制定《防治船舶污染长江水域环境“十项严格”措施》等一批规章制度,推动沿江24个城市建立运行船舶污染物接收转运处置联单制度和联合监管制度。


在排放惩罚上做除法。采取滞留、临时停航等方式,严格限制不满足排放要求的船舶在长江航行;严厉打击船舶污染违法行为,2019年共检查船舶10.1万艘次,实施处罚5380起。


此外,长江航务管理局以绿色船舶、绿色港口、绿色航道、绿色运输组织方式为抓手,切实推进长江航运绿色发展,探索形成了江苏段“一零两全四免费”治理模式,建成投运三峡通航综合服务区,开展江苏段水上绿色综合服务区建设试点。绿色运输组织方式方面,积极推进铁水、公水等多式联运发展,公水联运占港口集装箱运输总量80%以上,集装箱铁水联运量年均增速保持在10%以上。

 

坚持紧盯问题导向 点亮“绿色发展”引航塔


抬望眼,目标如同灯塔,指引着航船扬帆破浪的征程。下一步,长江航务管理局将坚持问题导向,聚焦解决突出问题,聚焦完善治理体系,聚焦畅通治理路径,着力破解影响长江航运绿色发展的难题——


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切实抓好违法违规问题和群众反映强烈问题的整改。按照部统一部署,在长江全线组织开展为期一年的船舶和港口污染专项整治。加大现场监督检查力度,进一步压实企业主体责任。


加强与沿江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联动协作,推动建立齐抓共管的治理格局。加快长江干线船舶水污染物接收处置服务与监督管理信息平台建设,确保2020年7月建成并投入使用。


打通“硬连接”,推动沿江港口接收转运设施建设,有效连通城市公共转运处置系统。推动“软衔接”,发挥“一零两全四免费”治理模式示范作用,因地制宜研究建立顺畅的船舶污染物储存交付运行机制。


做好船舶和港口污染治理工作是保护长江母亲河的必然要求,是推动长江航运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长江航务管理局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指示,坚决打赢长江船舶和港口污染防治攻坚战,为加快交通强国建设、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支撑!                       


来源:中国水运网

作者:吴竹韵 杨柳 龙巍 周佳玲 王有哲 樊雪菲 整理

责编:陈尔维

审核:甘琛

重点推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