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行情开启!中金:两会期间关注六大话题 四类标的或有阶段性表现

2017-02-22 中港股市龙虎榜 中港股市龙虎榜

  “两会”期间关注四大议题


  今年“两会”将在3月3日/3月5日召开,预计两会经济工作方面将参照去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信号,建议重点关注货币政策基调调整、房地产政策、农业供给侧改革、其他供给侧改革及环保、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一带一路战略等六大话题。


  1) 货币政策结束宽松,转向“稳健中性”。


  中国货币政策自2014年以来整体宽松,直到2016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货币政策定调从之前的“稳健”转为“稳健中性”,标志着货币政策基调的根本性变化。自那以后,货币政策的实际操作上由之前的整体宽松在逐渐转向中性甚至略紧。春节前央行上调MLF利率以及节后首个交易日上调逆回购利率都是这一思路的体现。预计政府工作报告及相关官员答记者问时,会对货币政策从稳健转向稳健中性进行进一步的阐述。货币政策基调的调整,目前来看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有限,考虑到A股依然是相对封闭的市场而港股流动性更为开放,货币政策转向短期对A股负面影响要大于港股。


  2) 房地产政策及房地产长效发展机制


  重点在于采取差别化的房地产政策以确保各地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一二线城市重点在于维持价格稳定,而三四线城市继续引导需求释放实现去库存。目前的房贷利率虽然在上调,但考虑到即使上调之后依然处于历史相对低的水平,对潜在购房人依然未构成较大制约。三四线城市销售如果继续超预期,地产投资就可能为增长超预期提供支持。


  3) 环保政策、供给侧改革、国企改革等的进一步落实。


  环保问题在最近几年两会中都是核心议题,环保政策加强也成为供给侧改革推进的手段之一。2016年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是煤炭钢铁,近年政策落实对行业也带来显著影响。今年供给侧改革仍将继续推进,关注对煤炭、钢铁、铝、玻璃、船舶等行业的影响。国企改革方面预计今年有望在混合制改革等方向做具体部署。财税体制改革、户籍及土地改革也是关注的重点。两会前后可关注相关政策建议及落实情况。


  4) 其他话题:GDP增长、财政赤字等目标;金融去杠杆;海外战略(一带一路倡议等)及国防。


  在加大改革步伐背景下2017年维持增长保持合理运行区间、减税降费等仍是政府目标工作;“脱虚向实”思路下金融去杠杆力度可能较大;结合特朗普上台后经济全球化面临的不确定性以及5月北京将举行的规格较高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两会期间也可关注对相关议题的探讨。


  关注A股“两会行情”


  港股在历年两会前后也有相对正面表现


  从历年情况来看A/H市场在两会前后的一个月时间里多有正面表现,两会期间比较平淡。由于投资者结构的差异,A股比港股对两会的反映更为强烈,且热点多集中在有政策预期的行业和主题中。


  结合以上分析,供给侧改革、国企改革、一带一路、环保新能源相关的标的有望在今年两会期间有阶段性表现。






一行三会集体出手!监管新动向也要关注


最新消息称,“一行三会”正起草资管新规,并在讨论中提出打破刚性兑付和“新老划断”安排。目前国内各类资管产品总规模预计在88万亿元左右。但资管行业监管标准不统一,资管产品缺乏统一的监测监控和隐形刚性兑付。


规定实施后,监管层要求部分券商、基金公司及子公司以及期货公司对资产管理业务进行自查和清理整改。“新八条底线”同时也设置了“新老划断”的原则。


打破刚性兑付和“新老划断”安排


2月21日(周二)彭博援引知情人士称,中国央行会同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等部门起草资管新规,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以防控风险,讨论中新规提出打破刚性兑付和“新老划断”安排。

根据彭博报道,此次资产管理业务涵盖银行、信托、证券、基金、期货、保险、私募基金等金融机构发行的资管产品。


另据21世纪经济报道披露,监管层考虑统一各类资管杠杆倍数,压缩套利空间,监管层正酝酿资管新规,不同种类产品的杠杆率将趋于统一管理,不同产品之间的加杠杆套利方法或将走向终结


对于结构化产品,按照优先份额/劣后份额的杠杆倍数分别为固收类3倍、股票类1倍、其他类2倍。公募产品和私募产品,按照总资产、净资产设定140%和200%的限制。单只产品按照穿透原则,合并计算总资产。


88万亿元市场受影响

早在去年底,证监会副主席李超就表示,截至2016年6月底,各大类资管产品的规模总计约88万亿元。但资管行业监管标准不统一,资管产品缺乏统一的监测监控和隐形刚性兑付。

目前,国内市场资管产品主要包括银行理财、信托计划、公募基金、基金专户、券商资管计划、保险资管计划、私募基金等。


兴业证券研报统计,截至2016年6月底,银行理财26.3万亿元,信托计划15.3万亿元,公募基金8.4万亿元,基金专户16.5万亿元,券商资管计划14.8万亿元,私募基金5.6万亿元,保险资管2万亿元。汇总规模在88万亿元左右,剔除产品相互嵌套的重复计算因素后,实际业务规模预计在60万亿元左右

针对目前国内金融市场上存在的杠杆问题,央行2017年1号工作论文明确指出,杠杆本身不是问题,杠杆效率是关键,要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为此,需要政府改革金融监管体制,打破刚性兑付,同时大力发展规范的股权融资,健全投资者保护制度,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在降杠杆和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

去年底,财政部已针对国内资管产品发布增值税措施。提出“对资管产品在2017年7月1日前运营过程中发生的增值税应税行为,未缴纳增值税的,不再缴纳;已缴纳增值税的,已纳税额从资管产品管理人以后月份的增值税应纳税额中抵减。”


刚性兑付有望打破

兴业证券唐跃研报分析,此举将带来三重影响:


  1. 有利于打破资管刚性兑付,有助于推动资产管理市场的健康发展。

  2. 通过提高成本,对非银行金融机构资管业务快速扩张形成影响,体现监管层降杠杆的意图。

  3. 通道业务成本提升,通过通道业务加杠杆的模式将明显受压缩。


此外,据21世纪经济报道援引接近监管层人士透露,监管层内部正在酝酿有关规范各类金融机构资管业务的规定,考虑将不同种类产品的杠杆率趋于统一管理。业内人士认为,统一杠杆+穿透式核算,意味着通过不同产品之间的加杠杆套利方法或将因此走向终结。


“资管热”就已经明显降温


第一财经援引证监会副主席李超观点指出,部分资管机构从维护自身声誉出发采取了固定回报、隐性担保等经营策略,虽保障了当期投资者的本金和收益,但偏离了资产管理业务的本质,恶化了行业运行环境,积聚了行业风险。

央行近日发布去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还专门探讨了将表外理财纳入宏观审慎评估的的改革。报告认为,表外理财业务一定程度上存在刚性兑付,出现风险时银行往往表内解决,未真正实现风险隔离,存在监管套利等问题。

实际上,自去年年中开始,被市场称为“新八条底线”的《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运作管理暂行规定》实施后,“资管热”就已经明显降温。



合自腾讯财经,若文章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删除



智慧价值投资,助您稳健成长


成功下载后记得回复“惊喜”找比特哥拿惊喜

百万现金觅知音,比特港邀你自媒体!

下载会发红包的股市新闻APP,你的资讯你审查! 

声明:欢迎注明来源、无改动下的非商业转载。

风险提示:投资有风险,判断靠自己,决策要谨慎!


中港股市龙虎榜(微信订阅号AH_Stock开盘早报)

宏观资本比特港大数据(微信订阅号AC_Stock收市点评)


点这里下载比特港股新闻大数据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