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惊一场!通道业务又能喘口气儿了

2017-05-23 中港股市龙虎榜 中港股市龙虎榜


上周五证监会关于“不得从事让渡管理责任的所谓‘通道业务’”的表述,被部分市场人士和媒体解读为全面禁止通道业务。据新浪援引媒体报道称,接近监管层人士对此表示,媒体存在误读,监管层并没有全面禁止。

 

 


多位资管业人士也证实了上述说法。实际上,监管层从去年就开始对通道业务进行限制和压缩,周末证监会发布会的表述,实际上只是对资管业务加强监管的延续。

 

为什么一听到“全面禁止通道业务”会让市场如此震动呢?

 

规模太大了啊。自2012年资管新政实施及此后大集合被叫停后,券商资管的通道业务就进入爆发式增长期,截至今年一季度,通道业务产品规模达到27万亿元!


2013年7月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证券公司和银行通道业务的通知,要求控制委托人的数量,资本充足率10%以上等。明确确定信用返还在通道业务中的重要性。


2015年以后监管在不同场合提出资管机构应该重视主动管理,降低通道业务规模,但由于市场需求和券商等机构的排名压力,使得通道业务继续发展。


2016年6月证券公司风险指标管理办法对一系列指标进行了规定。市场发生较大变化,券商的资管部门和基金子公司,不得不提高通道业务的收费标准,行业规模增速迅速下滑,以前有50%,现在10%、20%的增速。


这次证监会提出的“不得从事让渡监管责任的通道业务”,是前面多年的监管思路的延续,表明监管的鲜明态度。

 


通道业务的跃进年代


 

通道业务是中国证券市场分业经营、牌照管理环境之下的一种特殊业态,信托、基金子公司、券商资管都可以实现“通道”性质。

 

通道业务主要投资非标市场。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信托受益权,银行通过券商资管计划投信托,根源在于银监会对于商行投资计划规模上的限制。二、票据收益权,已经贴现的票据进行买入或者回购,银行承兑汇票贴现后进入银行的贷款规模。三、委托贷款,根源是限制性的行业和融资人如房地产行业,受到相关政策影响,使得银行通过相关资管计划进行投资。四、满足银行自身对于存款需求,同业存款、存单质押,能使银行存款规模的增加,能够释放表内的存款。

 

自2012年资管新政实施及此后大集合被叫停后,以非标融资的通道业务为主的定向资管快速逆袭,在券商资管的规模占比从前一年的47%直接飙升至89%。此后三年,定向计划都保持在90%上下的占比。

 

据中国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2016年券商通道业务中属于纯通道业务的票据业务、银行委托贷款、信托贷款、资产收益权、同业存款和其他类业务占比达到近80%。而剩余的证券投资、股权质押融资和债券逆回购三项业务中也有部分通道业务,其中资产收益权、同业存款和其他类业务增长均较快,分别为78.5%,61.1%和76.8%。

 

据券商中国,截至今年一季度,整个资管行业内“一对一”产品规模约为27.03万亿元。根据基金业协会统计,今年一季度,基金子公司一对一专户存续产品管理规模达8.21万亿元,公募基金存续的一对一专户规模为4.18万亿元,而相应的券商定向资管规模约为14.69万亿元。

 


其中,证券行业超过信托行业的规模,信托公司非通道业务占主流,证券行业通道规模巨大。原因有二:


一、跨监管套利,因监管监管,受当地银建会指导,信托和商业银行受同样的限制。


二、受资本充足率考核,信托公司有业务规模的上限,券商初期没有相关的考核要求,券商初期可以做的通道规模很大,券商的通道比信托便宜很多,券商和基金自公司管理费万一万二,信托最便宜也要万三万四,是券商和基金子公司规模增长的主要原因。

 


通道业务的风险点在哪?


 

券商中国指出,通道业务存在三大风险:

 

一是净资本占用风险

 

从表面看,通道业务把钱借出去,收取费用,同时还掌握着钱的监管和行权权利,好似完全能保证本金不损失,真心躺着赚钱,但实际上并非如此。通道业务核心净资本率不断下降,比如,一个基金子公司1个亿左右的净资本,而资产规模已经达到8000多亿。如此低的净资本比率,一旦子公司出问题,必然会引发基金公司风险,最后受损失的就是基金持有人。

 

二是风险内部传导风险

 

外部风险呈现多样化、高频化的趋势,作为通道方的券商资管收费低廉,一旦发生风险事件就面临外部风险向券商内部无限传导的可能。

 

针对通道业务可能存在的风险,证监会在此前曾发文规定“禁止基金子公司通过‘一对多’专户开展通道业务;明确要求证券公司“不得通过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开展通道业务”。但在“一对一”的专户和券商定向资产管理计划上一直没有明确严格限制。


三是风险外部传导风险

 

而此次新沃基金被处罚的乾元2号特定客户资产管理就是一只“一对一”的专户产品,在通过多次回购,以极高的杠杆集中持有债券,相关债券出现兑付违约后,导致回购交易无法偿付,直接将风险传导至多家其他金融机构。

 


并未“全面禁止”:怎样理解政策意图?



国金策略电话会议上,一大型券商金融机构的负责人解读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对通道业务的表态称:

 

这次证监会的表态不是伴随文件出台,预期未来会有具体的指导文件出台,特别是关于存量怎么处理,增量是肯定不能做了。

 

这是在整个金融市场去杠杆、去监管套利的背景下发生的,是在监管层面发生的一致性的共识。

 

不得让渡管理责任表明未来券商开展资管业务必须是主动管理的,未来券商资管、基金子公司必须承担投资标的的筛选、尽职调查、投后管理、清算交收等、不能依靠现在这种委托人发出指令,委托人代理筛选投资标的这种未来都不允许。

 

资管通道业务虽然在合同中有现状返还这样的条款,至少在2013年10月以后,所有的券商和基金公司和商业银行签订通道业务合同时,在合同上一定有现状返还的约定,但是一旦业务本身发生风险,在法律层面上,券商和基金公司是管理人,是法律主体的责任无法规避,就有成为原告和被告的可能。

 


对证券行业收入的影响在2%~3%左右



上述大型券商金融机构的负责人表示,在“存量的到期不续,增量不新增”假设前提下通道业务有23万亿的规模,但实际的收入并不高,便宜的时候通道费用万一万二,贵的时候万四万五,绝对收入并不高。按主要上市券商简单统计,券商资管收入占券商收入9.5%左右,通道业务站不同资管机构的收入比例差异非常大,有些主动管理能力比较弱,他的通道业务收入占40%-50%,有些强的可能只占10%,通常按中位数25%计算,考虑到未来通道业务收入为0,那么对整个证券行业收入的影响在2%~3%左右。


但是由于通道业务主体是非标,既然是非标就不可能像股票等短期内清盘,规模消亡应该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未来5-6个月到3年之内会是通道业务规模逐渐降低,乃至规模降低为零的时间周期,那么对于券商资管的收入也是按照这样一个周期去影响的。

 


房地产和政府融资平台融资将变难



上述大型券商金融机构的负责人表示,在2015年之前通道业务产生的主要需求是商业银行为了表内资产出表,即商业银行的贷款规模不够了,它通过通道业务释放贷款规模也好,通过投资客户理财变相实现对外信贷投放也好。


2015年以后除了这一块需求以外新增了对限制性行业的信贷,比如房地产和政府信贷。未来一旦资管计划实现了金融融资受限,银行表内贷款又难实现的话,像房地产和政府融资平台这两个商业银行目前最大的客户,它们的融资会变得困难。

 


对融资成本的影响:限制性行业存在着融资难度加大的倾向


 

上述大型券商金融机构的负责人表示,银行做通道业务的根源就是贷款规模和限制性行业,如果说贷款规模目前来说对商业银行压力不大,需求不会成为更多有困难的事,但是限制性的行业太多了,房地产企业、政府平台等都还是有典型的限制,包括两高一剩等等,这些融资大多数都是靠银行,它们都有授信,只是传统信贷模式目前比较困难,如果这些企业未来符合条件,不需要通过资管计划这样的通道来融资的话,它的融资成本实际上是降低的,它没有多层嵌套,加了一层通道,那么加上管理费和托管费,至少万三万四是省掉了


但是如果这些企业属于限制性行业,它通过表内贷款不能实现,那么必然存在着融资难度加大,融资难度一旦增加,需要通过别的融资模式来满足的时候,融资成本就一定会增加,那么也就是说特定行业通道的禁止会增加融资成本。

 


对股市债市和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上述业内人士表示,如果按照13年证券业协会对通道业务的一个模糊的定义,通道业务的委托人应该是商业银行,它本身投资到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规模是相当有限的,绝大部分投向非标,基于投资规模有限,那么限制之后的影响按道理也是有限的。

 

但对于房地产和地方平台贷款来讲,多次讲到了目前市场上确实有较大的规模,银行通过资管计划更容易实现限制性行业的放贷,未来要转回表内,转回表内之后商业银行还能不能放这是要打问号的。至少禁止房地产企业和政府平台在表面上要增加新的贷款,这一点应该是共识。

 

除此之外,还需要多提一点,在通道业务中讲到的几种类型,如果禁止的话实际上会降低很多银行的存款规模,如果说未来这个模式降低了银行的存款规模,一定会进而影响它的贷款规模,而如果银行的贷款规模受到影响,那是否会提高社会的融资成本,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资管行业何去何从


 

中信证券资产管理业务高级副总裁魏星预计,未来资管规模增速从高速逐步转为中速,资产管理的需求仍将长期处于快速增长期。但短期看,资管行业的发展增速已普遍减缓,预计未来五年规模增速将回到10%~20%的中速发展水平。

 

同时,业务方向从通道业务逐步转为主动管理和证券化。在多重监管政策的引导下,券商资管通道业务增速从整体来讲已呈现下降趋势,而以银行委外投资为主体的主动管理业务出现了快速增长,并且投资方向越来越多元化。另一方面,资产证券化业务直接服务于实体经济,也成为近两年资产管理行业的新亮点,并将保持持续快速增长。

 

此外,盈利模式从资产负债驱动转为资产配置驱动。券商、基金接受银行理财资金进行中短期固定收益管理的模式实际上是买入并持有为主的资产负债业务,其业务核心是流动性管理。但随着债券牛市的结束和优质资产供给的减少,原有业务模式已经难以持续做大规模,需要转向资产配置驱动的净值化投资管理模式。

 

具体到券商资管,华宝证券分析师李真表示,在资产荒的大环境下,证券公司作为直接融资的中介,连接了资金端和资产端。未来,券商通过转型“投行+资管”模式,以买方视角掌握投资需求,凭借自身投研实力,主动创设金融产品,对接实体企业的融资需求。此外,证券公司通过发展ABS,可以充分利用自身产品设计及投研能力,通过ABS产品创新,连接资产端与资金端,充分发挥券商各部门协同效应,推动证券公司投行资管的转型。



延伸阅读:

30万亿遭封杀!一场新的风暴来临?

导读:在国家发改委停止审批开发商境外发债,截断房企重要“粮道”之后。证监会、银监会也出手了,这次后果更严重!5月19日,证监会在每周五例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不得从事让渡管理责任的所谓‘通道业务’”。再加上银监会的类似规定,最终将有至少30万亿资金受到影响,而房企可能首当其冲。证监会首提全面禁止通道业务,资管“去通道”拉开帷幕。


一、通道业务是什么?通道业务为何遭全面禁止?


一笔典型的通道业务是这样的:


房企甲,准备去拿一块土地,缺少资金。于是,券商乙就设立了一个资管产品,投资于甲的项目,设定回报率和期限。然后找到银行丙,由银行丙的银行理财产品来购买券商乙的资管产品。于是,银行丙的一笔资金,就这样绕过了监管,流入了房地产市场。

 

券商乙的资管产品,事实上由银行丙来操纵,后者是实际监控者。乙只提供通道,收取费用。最终丙是跟甲对接的。但如果甲出现了违约,这时候责任就比较模糊,券商乙的责任很难认定。而房企甲和银行丙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合同。


在国金策略团队举行的电话会议上,某大型券商机构金融董事总经理介绍,通道业务是极为重要的一种同业业务,主要投资于非标市场,有三大典型投资方向:


一、信托受益权,银行有大量投资需求是通过券商的资管计划或者基金子公司的资管计划来投信托的计划;


二、票据收益权,主要是对已经贴现的票据进行买入或者回购,该业务产生的根源是银行承兑汇票贴现后计入银行的贷款规模,部分贷款规模不够的银行有强烈需求转让票据资产,是扩表的动作;


三、委托贷款,如融资受到一些政策影响的房地产行业、政府融资平台,会产生银行通过资管计划进而投资的方式方法,包括最近做的比较多的通过资管计划参与产业基金,产于有限合伙企业的LP,认购契约性基金等等,跟委托贷款的性质相似,主要解决商业银行对限定行业或者融资人信贷投放的需求。


四、满足银行自身对存款需求,如同业存款、存单质押,均能实现银行存款规模的增加,从而释放表内的存款。


通道业务为何遭全面禁止?


前述大型券商机构金融董事总经理在国金策略团队举行的电话会议上指出,证监会这项举措是在金融市场去杠杆、去监管套利的背景下发生,是监管层面的共识。


该董事总经理预计,不得让渡管理责任表明未来券商开展资管业务必须是主动管理的,未来券商资管、基金子公司必须承担投资标的的筛选、尽职调查、投后管理、清算交收等。资管通道业务虽然在合同中有现状返还这样的条款,但一旦业务本身发生风险,券商和基金公司是管理人,是法律主体的责任无法规避,就有成为原告和被告的可能。


二、那些年,通道业务闯下的祸


那些年,盛极一时的通道业务究竟闯下了哪些祸,才让证监会下定决心将之铲除?周末的发布会上,证监会点名了新沃基金和国海证券,我们先看看这两家公司所犯何事。


2016年12月20日,新沃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管理的乾元2号特定客户资产管理计划受持有的信用债券违约及高杠杆操作相互叠加影响,发生大额质押回购到期无法偿付的情况。经证监会及时干预,风险因素得到有效化解,不过新沃基金因此不得不暂停公募基金产品注册申请6个月,董事长、总经理也收到了警示函。


2016年12月13日,国海证券发生债券风险事件,公司原员工张杨等人,以国海证券名义在外开展债券代持交易,未了结合约金额约200亿元,涉及金融机构20余家,给债券市场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经查实,证监会拟对国海证券采取暂停资产管理产品备案一年、暂停新开证券账户一年及暂不受理债券承销业务有关文件一年的行政监管措施。


除了上述两个案例,近些年通道业务踩雷事件时有发生。2017年05月05日,券商资管通道再爆风险事件,中山证券4.5亿元通道业务发生实质性违约,作为资管计划管理人的中山证券与资管计划委托人、托管人兴业银行青岛分行共同提起诉讼,此次涉及违约的资管计划是2015年5月31日,兴业银行青岛分行与中山证券约定共同发起成立的“中山融盛5号定向资产管理计划”。2017年4月,因中信建投旗下多个专户产品集中卖出造成中国平安和兴业银行股价毫无征兆地大幅跳水,对此,监管做出对中信建投有关账户限制一个月交易程序的处罚。


实际上,2014年是通道业务风险事件集中爆发的一年,一步步走向繁荣的路上麻烦不断。5月中诚信托“诚至金开1号”陷入30亿元兑付危机;5月财通基金子公司发行的财通资产光耀扬州·全球候鸟度假地资管计划遭遇危机;7月中诚信托的“诚至金开2号”被曝出现兑付问题,并最终确定延期;8月万家共赢的8亿元资金被挪用案,则令金元百利和万家共赢两家基金子公司再陷困境;9月华宸未来资管房地产资管计划“华宸未来-长兴莱茵河畔专项资产管理计划”曝兑付危机。


三、全面禁止通道业务有何后果?商业银行“遭受重击”,房地产迎来大利空!


周末,监管层首提全面禁止通道业务,不得让渡管理责任,这将是中国金融监管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也标志着新的一场监管大风暴来临。


据报道,19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张晓军首提全面禁止通道业务,强调不得让渡管理责任。接近监管的人士表示,此表述虽然是在谈及新沃基金后提出,但实际针对的是整个资管行业,包括券商资管、基金公司及基金子公司的通道业务。


这里说的通道业务主要是指券商资管、基金资管及其子公司的通道业务,也就是整个证券系统的资管业务中的通道业务,而信托的通道业务则属于银监会监管的范畴。


因为通道业务规模实在太庞大了,光大银行和波士顿咨询公司曾发布报告,称截到2015年底通道业务的规模是26万亿。由此我们可以推算出,目前通道业务的总量在30万亿以上,应该未超过35万亿。当然,由于存在层层嵌套的现象,这些通道业务有重复计算的现象。因此如果全面禁止通道业务,必然是一次划时代意义的监管,具有重大意义。


著名财经评论人士黄生认为:


1、对于商业银行来说,这个影响最大,因为这将使得商业银行无法将表内信贷转移到表外。


2、商业银行真实信贷的增速将会受到制约,资本消耗将加大,资本充足率将下降。


3、这样一来,商业银行会被动进行一定的信贷紧缩,市场的流动性将会收缩,资金的利率水平将会走高。


4、经过通道业务,流向房地产领域的资金,会大大压缩。


5、房地产等行业通过通道业务进行输血的,将面临比较大的利空,对于房地产调控却有重要意义。


6、过去通过通道业务,将表内信贷转移到表外,使得银行的真实坏账被隐藏,银行真实的资产质量无法核实。


7、现在全面禁止通道业务,一些商业银行就无法通过表外转移和掩盖不良资产了,这才是真正的监管。


证券系统,包括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及其子公司,通道业务规模虽然庞大,但是利润率非常薄,而且帮银行转移了监管,从理论上来说,属于鸡肋业务,而且很可能带来巨大风险。


一旦实施全面禁止通道业务,最应该做出调整的是商业银行和就是房地产行业,同时,股市、债市也会受到影响,因为商业银行会被动降低信贷增速,这样一来,市场利率水平会上升。


也就是说,通道业务的冬天到来了。如果银行资金需要购买券商、信托等的资管产品,则应该由券商、信托等机构切实承担监管的权责,而不能简单地“出租通道”,最后造成监控真空和难以问责。

 

擦边球没有办法打了,30万亿的“通道业务”性质也发生了巨变,所以规模必将减少。而通道业务的最大资金融入方,则是房企和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

 

换句话说,“通道业务”其实是“大基建+房地产”的奶瓶、粮道。有这个渠道存在,中国的经济转型就无法真正实现,改革就是空话,降低房价也几乎不可能。

 

如果切断“通道业务”,房企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最大的灰色融资渠道将被切断。房企资金紧张了,就不可能去拿地王;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借不到钱,就很难去搞土地开发的“三平一通”、“四平一通”。



综合自wind等,若文章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删除



智慧价值投资,助您稳健成长

成功下载后记得回复“惊喜”找比特哥拿惊喜

百万现金觅知音,比特港邀你自媒体!

下载会发红包的股市新闻APP,你的资讯你审查! 

声明:欢迎注明来源、无改动下的非商业转载。

风险提示:投资有风险,判断靠自己,决策要谨慎!

中港股市龙虎榜(微信号AH_Stock开盘早报)

宏观资本比特港大数据(微信号AC_Stock收市点评)

点这里下载比特港股新闻大数据APP

(http://bitrmb.net/api/?q=pub_app&ct=jel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