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致地球继承者们:倾听它的美丽与哀愁

公益君 腾讯公益 2023-07-01

最近,又一部豆瓣评分9.8的自然纪录片上线了。

Netflix出品,《地球脉动》的主创团队Silerback Films原班人马打造——《我们的星球》。

英文版的解说员还是那位,“世界自然纪录片之父”David Attenborough。

继《蓝色星球2》和《地球脉动 第二季》之后,现年93岁的他再度出山,用熟悉又经典的声音娓娓道来。

《我们的星球》还被认为是Netflix的野心之作。

短短8集,制作了4年。

600多名工作人员走遍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超过3500个拍摄日,4K摄影技术拍出来的每个画面都让人叹为观止。

就像地球脉动系列,一如既往地震颤灵魂。

但与其他纪录片不同的是,《我们的星球》想说的,远远不止“美”这么简单。

“上帝的杰作”背后,是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残酷真相。

“大自然陷入了危机,我们不能再轻声细语地表达意见”,David说,“再说什么‘我们要开个会商讨这个问题’毫无意义。我们希望观众现在就知道正在发生的事情。

这也是制作组跟BBC分手,转投Netflix的原因之一。

制作人 Alastair 解释,Netflix的用户多是16-30岁的年轻人,他们不看电视,但很关心环保。

“他们是这个星球的继承者。

今天,是世界地球日。

借着这部良心纪录片,公益君带你走进我们的地球,看看它的美丽与哀愁。


活着的每一天,都是自然法则下的生死考验

在《我们的星球》中,有些片段依然延续了BBC系列那种独特的趣味性。

比如鸟儿们的爱情故事。

“蓝娇鹟”是生活在热带雨林里的一种小鸟。

雄鸟为了吸引雌鸟的注意,大费周章。

它们不仅仅练习跳舞,还要把动作练到整齐划一。

3只鸟轮流换位站,舞步如旋转木马。

天堂鸟更夸张。

表演之前必须清空“舞台”,一片叶子都不能留下。

雄鸟一旦跳起舞来,翅膀变形,高速旋转,像兜了一圈披风。

最后再放个大招,喉部泛出一抹亮黄,这才撩到了雌鸟。

也有些片段会让人屏住呼吸。

比如动物们想活下去,必须经历的生死考验。

为了繁衍后代,成群结队的火烈鸟要飞越千里荒漠,赶到一片非洲的盐渍地。

这地方好在人迹罕至,没有天敌,但烈日当头,水分蒸发,雏鸟一出生,就要面临没水喝的困境。

它们得跟着大队跋涉50公里,才能喝上一口水。

如果跑得太慢,双腿就会裹满盐巴,整个身体都会被拖进地里。

看到这一幕,“你可能会觉得可怜,但这只是大自然中再平常不过的一天。

为人父母的帝王企鹅也是一样辛苦。

出去找食物的路上,它们得拼了命地游才能逃过海豹的追杀。

上了岸,还要小心翼翼、摇摇晃晃地绕过睡眠中的象鼻海豹。

要是雄海豹醒来,又为了争夺雌海豹打架,企鹅们会被几吨重的身躯压扁,彻底没了活路。

生存,真是太难了。

有时候,即便大自然给的条件确实有点苛刻,但动物们还是会给自然一些回报。

它们不会一味地索取。

像丛林里的雄性兰花蜜蜂,求偶时,它需要到兰花那儿讨点香水,好吸引异性。

作为交换,兰花会让蜜蜂滑进花瓣中,将花粉黏在蜜蜂的背上。

这样,花粉就能顺利地传播到另一朵花。

像树鼩,天天舔食猪笼草盖子上的糖液,走的时候还不忘拿小桶当厕所,把粪便留下。

雨水一冲,粪便就变成了猪笼草需要的养料。

千万年来,地球上的生物都遵循着这样的自然法则,维持着某种生生不息的平衡状态。

直到人类出现。


它们是出于绝望,不是出于自己的选择

《我们的星球》开播之后,有个片段上了热搜。

一只巨大的海象跌落悬崖。

海象为什么要爬到这么高的地方?

科学家说,这跟全球变暖有很大关系。

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过去20年,北极圈的浮冰数量持续锐减。

7500吨冰能在20分钟内一下融化,掀起海啸般的巨浪。

到2040年左右,北冰洋上的冰层可能完全消失。

过去,海象就是趴在这些浮冰上生活。

它们潜入海底吃蛤蜊,吃饱了就回到浮冰上,让浮冰载着自己漂到下一个有食物的地方。

可现在浮冰没了,它们只好上岸。

岸上的环境没那么好,可能有人,但它们不能长时间泡在水里,因为会有虎鲸。

于是在俄罗斯北部的海岸,10万只海象扎堆栖息,一眼望过去都看不到尽头。

太挤了。

踩踏事件频发,争斗不断。

一些海象只能撑起一吨重的身体,爬上80米高的悬崖喘口气。

“它们是出于绝望,而不是出于自己的选择。

离开水之后,海象的视力变得极差。

但它们还是能感知到山下的伙伴要下水觅食。

一想下山,悲剧就发生了。

“在我拍摄过或见证过的一切东西里,这个场景是最令人难受的。导演兼制片人Sophie说。

从这么陡峭的悬崖上掉下来,就算有15厘米厚的脂肪,也保不住命。

Sophie不是第一次看到这种场景。

但她表示,无论是悬崖的高度,还是海象掉下来的数量,都是以往无法比拟的,这显示全球暖化的确已经对海象的生存空间造成影响。

北极熊的日子也不太好过。

本来,北极熊主要是靠守在冰洞旁捕食海豹,现在浮冰减少,找到合适的冰就变得很困难。

而且它们必须在冰面融掉之前,吃够全年2/3的食物。

科普作家、博物学者段煦回忆,早在2013年,他就在斯瓦尔巴群岛看过如下景象:

在不足2平方公里的海滩上,4头北极熊一起找吃的。

它们都很瘦,行动很慢,用两条前腿拖着后腿前进。

更可怕的是吃到垃圾。

摄影师Fabrice Guerin也曾造访斯瓦尔巴群岛,他拍下了一组令人难过的照片:

一头饥饿的北极熊,实在找不到吃的,吃起了塑料袋。

这还不仅仅是全球变暖的问题。

据2017年的报道,全球每年会产生超过3000万吨的塑料废弃物。

其中,超过2000万吨的塑料垃圾被直接丢弃,或通过河道、风力进入海洋。

“两极的问题,已经不是‘我们能做什么’的问题了”,David说,“而是‘我们是否还来得及’。


它们是最后一代

人类活动所影响的远远不止两极。

在东非,气温升高,人类耗费了大量的淡水资源,干旱变得更频繁、更严重。

很多动物连找口水喝都难。

一些大象只好吃起了猴面包树。

一颗健康的猴面包树,树茎能保存70%到80%的水分。

渴极了的情况下,大象们会大口大口地吃。

只是,这种树如今也开始面临突然死亡或倒塌的风险。

根据去年《自然植物》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在非洲南部,已经有部分最古老的猴面包树相继死去。

有专家认为,气候变化是老树死亡最有可能的原因。

人类对环境的伤害,简直就像“灭霸打了一个响指”。

一些物种迅速消失,在过去的50年里,野生动物数量平均下降了60%。

还有一些,在灭绝的边缘挣扎。

生活在婆罗洲热带雨林的紅毛猩猩,被称为“人类最直系的亲属”。

据研究,它们和人类有97%的基因相似度,能感觉到快乐、恐惧和爱。

或许还有绝望。

前两天,有个叫《气候变化:事实真相》的纪录片播出,其中一段也讲到了红毛猩猩。

画面里,推土机在破坏森林,大批原生树木倒下,现场一片废墟。

因为人们要种植能赚钱的棕榈树,卖棕榈油,猩猩们就得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家园被毁。

一只红毛猩猩试图反抗。

它沿着树干冲向推土机,伸出手,不停地拍打机器。

可家已经没了。

据统计,每周,约有100只红毛猩猩死于过度的人类活动。

他们可能因为失去栖息地流落农田,遭受惊的农民射杀。

也可能找不到食物,活活饿死。

2016年,红毛猩猩在《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中的评级就已是“极度濒危”。

《我们的星球》中我们能看到的路易、艾登、布鲁托,是野生红毛猩猩的最后一代。

类似的惨剧在地球另一侧的北美草原也有发生。

180年前,草原上的野牛还有数百万。

雄性野牛经常为了争夺伴侣打架,吵吵嚷嚷。

而今,曾经热闹的草原,陷入一片死寂和荒凉。

大部分野牛的死,都和19世纪欧洲殖民者的到来有关。

人们要建铁路,要给筑路工人供应肉类,铁路公司就雇来猎手射击野牛。

人们要赚更多的钱,就把火车车厢包装成活动的射击场,招揽业余爱好者过来打猎。

被杀死的野牛,骨头被磨成粉做肥料,牛皮被加工成各种皮革制品,大规模地出口。

电影《荒野猎人》中,出现在小李子梦境里的巨型尸骨堆,就是野牛。

直到2016年,奥巴马签字确立野牛为美国国兽,一些环保人士大力倡导禁猎活动,情况才有所好转。

它们在半野生的状态下生存,数量只剩不到3万。

 

我们是否还来得及?

在《我们的星球》里,大自然危机重重,但人为的保护也带来一线希望。

比如1986年,禁止商业捕鲸的法案获得通过,近年来座头鲸的数量一直在稳步增长。

比如我们之所以能在片中看到五只猎豹合力拿下一只角马的瞬间,是因为塞伦盖蒂草原受到了保护,这保护持续了65年。

在中国,IUCN评级曾是“濒危”的雪豹,2017年已降级至“易危”。

西宁动物园一直致力于人工繁育雪豹,在经历了13只小雪豹夭亡的失败后,2016年,“傲雪”出生,目前发育正常。

希望是有,困难也很多。

据澎湃新闻报道,中国特有的华南虎在野外已全部灭绝。现存的华南虎都是人工豢养,165只全是1955年捕获的6只野生华南虎的后代。

重庆动物园副园长殷毓中表示,由于近亲繁殖,华南虎的存活率也随之降低。

还有被《中国国家地理》称其“危在旦夕”的云豹。

动保组织拍到的云豹记录少之又少,他们也只能推测,由于适合云豹生存的森林被大量消耗,“中国内地的云豹也慢慢走向穷途末路。

但只要不放弃希望,大自然强大的自愈能力终有一天会让人惊叹。

《我们的星球》的最后一幕就讲到这么一个奇迹。

1986年,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超过十万人撤离,城市也变成了“鬼城”。

人们宣布接下来2万年,这里都是放射性沉降区,不适宜居住。

数十年后,《我们的星球》的拍摄团队来到这个地方。

他们发现,不仅新苗发芽,野生移民回归,就连濒临灭绝的普式野马也有了踪迹。

“辐射把我们赶走,却给这些野生动物留出了生存空间。”

每一个生态系统都有自己的运转规则。

每一片领域都不是独立存在。

在这个星球上,我们和其他生物看似相隔甚远,但命运紧紧相连。

《我们的星球》的官网上有句话,我们是知道自己正在对环境做什么的第一代人,也是有机会让一切重回正轨的最后一代。

“我们在未来20年的所作所为,将决定地球上所有生命的未来。

*本文部分素材来自媒体报道和网络公开资料

世界地球日,我们在行动


参与环保项目,守护我们的星球

这里有世界上最丰富的生物资源,守望地球之肺

他们说,这里是距离“神”最近的地方

行动起来就有希望,让孩子未来有它们为伴

保护湿地,守护众多动植物的栖息地

保护濒危动物,别让它们只活在记忆中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