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吸引年轻人返乡创业的不止李子柒,还有这位近70岁的老专家

公益君 腾讯公益 2022-12-31

李子柒,一个在四川农村拍美食视频的90后美女,也是截至目前youtube上最火的中国网红。
在四川绵阳乡间,她把农村田园生活拍得令国内外网友心生向往,连人民日报也点了赞。新华社采访她,更是给她冠以“中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推广大使”的头衔。
其实在此之前,她也是一名“返乡青年”,早在14岁就辍学去大城市打工,后因为奶奶一场大病,又选择回归农村生活。
像李子柒一样从城市返回农村的青年,大约有740万。
但这些“李子柒们”的返乡故事,远没有屏幕上的那么美好。

成不了李子柒,他还在坚持什么?

作为大山里的娃,吴龙龙和所有的农村80后、90后一样,以为努力考上大学,就可以逃离那个贫穷、落后、闭塞的农村。
他如愿考到北京,却发现自己与大城市的生活格格不入。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和同学一起去北京小毛驴市民农园参与体验活动。那时,吴龙龙并不理解这些高校学生为何对种地有这般热情,因为从小在农田劳动的他,真的很嫌弃那又脏又累的农活。

但当学生们聚在北京梁漱溟乡建中心,一起开座谈会,畅聊人生和理想,吴龙龙才终于感受到那股青年学生独有的热情与单纯——这是他理想中大学生应有的模样。
自此,他也开始酝酿自己的计划:一毕业,就回家。
“我离开,对北京来说只是流失一个普通的大学毕业生,就像沙漠里随风而去的一粒沙子。但乡亲父老们始终生活在那个安静甚至死寂的村子,贫困而无助。”吴龙龙曾幻想,学到知识,便可以回家大施拳脚。
但,迎接他的却是一个接一个地摔跟头。
回村之后,吴龙龙拉拢了表弟一起开干。两人从挖窑洞、整修牛场开始,种地、放牧牛羊、养鸡,还养过猪,但事实远比想象复杂,做这些事情,三五年都不一定会有成效。
吴龙龙不疾不徐,还给农场设定起“奇怪”的规定:比如每天5点钟早起,比如不许骂人、不许家暴、不许打麻将赌博,还有最关键的——禁止施用农药化肥除草剂。
然而,不用农药的产品照样也都进了普通市场,大多卖给了二道贩子,盈利微薄。
不洒农药也意味着更大的人力投入、时间投入,亲戚朋友还没有一分钱工资,收入远不如前。
“当我带着学成归来的知识和眼光,重新审视自己的家人时,才发现我的父母、舅舅、外公、包括年轻的表弟,其实也都是最普通的农民。虽然忠厚老实,却也狭隘、短见。在闭塞落后的环境下,那些慢慢形成的、糟糕的生活习惯和固化的思维,还有自由散漫的做事风格,都随时可能把我推向崩溃的边缘。”
由于合作团队都是亲属关系,这些矛盾就更难处理。
刚刚大学毕业的吴龙龙,和亲戚朋友争吵过、打过架,去过村委会,甚至惊动过派出所。
但好在,他还是坚持了下来。
“回看这段惊心动魄的经历,我内心觉得值得。我的母亲对生态农业的态度在逐渐改观,她也爱美,爱那一山鲜脆欲滴的果子。我的父亲脾气也在慢慢变好。我的叔叔做事情更加认真了,他以前可是只有三分钟热度的人。我的姑父以前是厂长,现在却在农场安心工作,保持着自己的体面做派,慢慢地带动着周围的人。这反而是我最大也最渴望的收获。

对于吴龙龙来说,2017年是他最迷茫的一年,也非常重要的一年。
他意识到农村的出路只有合作社,发展集体经济,但他不知道该从何做起,试行过几次,但都失败了,村里人也没有这方面的认识。
就在他一筹莫展的时候,同学给他介绍了梁漱溟乡村建设中心的“头雁计划”,他报名并通过了申请。
一年里,吴龙龙参加了学习课程和外出参访,还认识了很多生态农业领域的农友、师长、消费者,帮助他对生态农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温铁军、石嫣等老师的言行一直激励着我。温老师从宏观的国际政治经济视角来分析农业的历史发展,还对古今中外农业进行解剖和对比。他的发言真如醍醐灌顶一般,让我不再困惑、迷茫,也有了坚持下去的理由。

               我要捐款               

点击“我要捐款”,支持振兴乡村的返乡青年

50岁的返乡“青年”,让农村生活有了生气

严格来说,省哥(卢廷省)不算返乡青年,68年出生的他,快52了。
一样年纪的同村人,大多都还在广东打工。但省哥想着,父母老了,加上自己年龄也大,反正迟早要回,不如就早点回。
省哥的老家在广西天等县的一个村子,是山区中的山区。
除交通不便之外,村里人均还不到5分地,基本上都是从石头缝里抠出来的旱地,只能种玉米和黄豆。人民公社期间,因大炼钢铁和盖房子,山上的树都砍完了,后来就造成了石漠化。村里还缺水,连人喝的水都只能靠收集天上的雨水,更别说灌溉庄稼了。
因此,从上世纪80年代起,村里的年轻人都到外面去打工。全村719人,留在村里的还不到200人,基本上是老人、妇女和儿童。
2013年,省哥决定放弃深圳的工作,搬回这个缺水、缺地、交通不便的小山村。
兄弟都在外面打工,他就把地接过来种,加上父母的地,一共有10亩左右,一年种两季,一季玉米和一季黄豆。
因为天旱,玉米产量很低,一般都在500斤左右,除了自己吃之外,剩下的都是拿来喂羊、喂猪和喂鸡,基本上不拿出去卖。
省哥还养了10只羊和一头猪,就这样,收入还是很低,因此在农闲的时候,他还是回到县城或南宁去打短工,一般是半个月、一个月,等到农忙的时候再回到村子。

后来,省哥得知了头雁计划,成为第一期学员。在北京的第一次培训结束后,他对生态家园和生态农业很感兴趣,也意识到如果还继续大规模使用农药化肥,不仅对村里人的身体健康有影响,而且还容易破坏当地本来就脆弱的生态环境。
回到家,省哥就开始在自己地里试验。他拿出一块玉米地,尝试使用购买的有机肥。一季度下来,虽然产量有所减少,但土壤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他愿意继续尝试自制有机肥。
参加了头雁的第二次培训后,省哥感受到把村里老年人组织起来的重要性。他拉上村里另外两位学员,一起组织村里的老年人成立老年协会。
这不仅完成了对全屯老年人的基本普查工作,将全屯所有60周岁以上的老人都登记在册,在省哥的协助下,全屯近90名老人还选出了老年协会的自管理团队。
“这个协会是老年人自我服务的组织,一些六七十岁的低龄老人完全有能力去为大家服务,但是有些事情他们做不了的,我们还是会帮助他们。”
老年协会成立后,协会选定了村里人民公社时期建的旧仓库作为活动场所,并组织全屯的人一起修缮,作为老年人的活动室。
如今,老年活动室已经可以正常开放了。每天晚上,都有老人去听以前的壮族山歌、下象棋、下军棋;在村里的舞台上,妇女们跳起了舞;在篮球场,孩子们运动、打球。
这也是省哥所希望看到的,这样的农村生活才有生气,才有希望。

               我要捐款               

点击“我要捐款”,让返乡青年为乡村带来希望

遇到困难,返乡青年谁来帮?

2019年,共青团中央发布了《关于深入开展乡村振兴青春建功行动的意见》,在政策层面明确表达了支持高校毕业生和外出务工青年返乡就业创业,并将“乡村振兴”的一部分希望,寄托在青年身上。
但这些返乡青年遇到难题和挑战,谁来帮?

其实早在十多年前,由三农专家温铁军发起的头雁计划,作为国内最早关注返乡青年成长的公益项目,已经做了扎实的实践。
目前,头雁中已经走出数万乡村带头人,遍布全国各地。通过一次次集中培训、主题参访学习、培训总结分享会、小额项目学习实践的培养方式,孵化了1000多家蓬勃兴旺的乡村合作社,以及各类的项目、组织。
乡村振兴的希望在于人才,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内心的驱动力,头雁计划给返乡/下乡青年提供的,不仅是技术和知识储备,还有点燃内驱力的火焰。
乡村不应是一个国家的负担,而是一个国家的资产,它完全可以变成故乡人的“新故乡”。 
每10元,就可能唤醒一名有志青年内心深处的种子。
这意味着——

运营一个乡村合作社、

建一个社区活动中心、

改善一方良田、

扶持300多贫困户、

帮助300个家庭转型生态化种植、

从化肥农药的破坏中修复上万亩土地,

让成千上万的父老乡亲感受到希望,

以及温暖一方水土和那里我们最在乎的人。

               我要捐款               

点击“我要捐款”,让返乡青年温暖那一方水土


是的,一定有一种人生,让他们在做自己的同时,也能够贡献社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