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用残臂夹粉笔写字的乡村老师:科技给了他一双“新的手”

腾讯公益 2021-10-11


乡村老师马复兴终于有一双“新的手”了。

小时候因意外失去双手的他,过去总是用残臂夹着粉笔写字,如今,在深圳市社会公益基金会和项目执行伙伴的帮助下,他也可以用假手拿起粉笔给学生上课了。

不仅如此,他还可以跟学生们握手,摸摸他们的头,鼓励他们努力学习。

12月3日是国际残疾人日。根据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末国内肢体残疾人数高达2472万,位居各类残疾人之首。

受无障碍设施、社会文化、心理等因素影响,肢障人士的生活充斥着种种不便和挑战。他们想要更自由、独立的生活,而一双能够通过自身意识控制的人工智能假手,给他们带来了希望。





失去双手的人


马复兴在乡村小学任教40年了。

被推荐到学校当老师之前,他是村里唯一的高中生。尽管4个月大时不幸掉入火堆,失去双手,但马复兴从小到大都没有放弃学习。他用嘴翻书,用脚趾在地上练字,一路读到了高中。

对马复兴来说,在黑板上写字十分不易。他尝试用残臂夹着粉笔写字,夹得过紧,粉笔会折断;用力太轻,又写不出字。经过年复一年的坚持,马复兴的残臂上磨出了厚厚的茧子,像老松树皮一样粗糙。下课后,头上、脸上、衣服上常常落满了粉末。

一到冬天,残臂上还会裂开一道道口子。马复兴的女儿看着心疼,提议父亲直接把教案念给学生们听,不用如此辛苦地书写,马复兴却不同意。他说:“老师就是学生们的标杆,这标杆立得多高,学生们才能看得有多远。

靠着一双残臂和一块小小的黑板,马复兴制作了无数的教案,培养了一批又一批走出大山的学子。但他始终没有机会摸摸孩子们的头,给他们更亲切的鼓励。失去双手已经太久了,马复兴的脑海里早就没有了“使用手”的印象。

跟马复兴的遭遇相似,倪敏成小时候也因一场意外失去了双手。9岁那年,他和同村小伙伴一起玩,不小心被村里自制的炸药炸伤。

双臂没有了手,就连吃饭都很困难。好强的倪敏成让妈妈把勺子绑在他的手臂上,但因为平衡问题,快到嘴边的饭菜总是一次次地掉落。眼泪在倪敏成的眼眶里打转,他硬忍着,没让泪水落下来。

不断克服困难的意志力让倪敏成挺过了一关又一关。生活上,他学会了写字、穿衣、吃饭,又因为有着出色的表现和运动天赋,他被选入了省残疾人运动队,成为了专业运动员。

然而,第一天训练结束时,倪敏成就受到了小小的打击。在餐桌前,即便他能熟练地使用勺子,但还是抢不过身边的队友。菜还没吃两口,盘子就见了底。

没有手的帮助,一些事情还是无法完成。倪敏成小时候最爱写毛笔字,重拾这多年以前的爱好一直是他最想做的事。




科技给了他们“新的手”


在深圳市社会公益基金会项目伙伴的支持下,马复兴装上了一双人工智能假手。

有别于关节、手指都不能动的传统假肢,这种人工智能假手把人类的大脑和“手”连接起来,大脑想到做什么动作,假手就能执行什么动作。除此之外,假手上配备的位置传感器、电流传感器、加速度计等,还能让肢障人士拿捏东西更简单,不用担心拿不稳,抓不牢,也不用担心力量太大,把东西捏坏了。

佩戴假手后,马复兴第一次笨拙地拿起水杯,颤颤巍巍地举到嘴边。身旁的学生和家人们看着这一幕,既兴奋又感动。

马复兴终于可以摸摸孩子们的头了。他说,“戴上它最想做的事情就是来到教室,拿起粉笔给学生上课。”

看着孩子们眼里的亮光,马复兴的心里满是温暖。

初次试戴人工智能假手也给倪敏成带来了惊奇和感动。按照倪敏成的想法,假手的一根手指动了一下,另一根也动了一下,双手慢慢地握拳,又重新张开。倪敏成说:“我做梦都没想到,我竟然拥有了一双新的手。”

当手臂断掉的部位和机器连接到一起,时隔20年后,倪敏成的大脑第一次找到了手的感觉。那些意识发送的指令竟然在指尖实现了运动,仿佛那节空荡荡的“手臂”又长了回来,自己又夺回了对身体的控制。

倪敏成说,“我曾经安装过机械手,但它只有开合的动作,模式的调整需要切换,没有手的感觉。人工智能假手让我有一种本体感,控制它就好像控制我自己的手一样。”

他终于能重拾写毛笔字的爱好了。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练习,人工智能假手很大程度上为倪敏成还原了普通人的生活。如今,他已经可以自由地用假手打乒乓球了。

倪敏成希望,每一个上肢残障的朋友都能用上这款人工智能假手。

               我要捐款               

点击“我要捐款”,让更多残障朋友用上智能假手




改变更多肢障朋友的人生


不仅是马复兴和倪敏成,在人工智能假手的帮助下,越来越多肢障朋友的生活发生了改变。

今年12岁的小夏(化名),3岁时因意外失去了右手,尽管她已经学会了只用一只手系鞋带、写字、切菜,但看到别人能用两只手做事时,小夏难免还是有些难过。尤其是当学校举办运动会时,班里的同学一起参加了跳绳项目,小夏每天放学都练习很久,却怎么跳都不成功。

一次偶然的机会,小夏的妈妈接触到了人工智能假手。得知孩子符合安装条件后,她热泪盈眶,“我真的很感动,心里像是突然松了一口气,一块大石头落地了,我终于能为我的孩子做些什么了。”

装上人工智能假手后,小夏学会了跳跳绳,也学着用这只假手写字、画画、系鞋带,学习和生活都方便了许多。

根据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末国内肢体残疾人数高达2472万,占残疾人总数的29.07%,人数和比重均位居各类残疾人的首位。

受无障碍设施、社会文化、心理等因素影响,肢障人士的生活充斥着常人难以想象的挑战。他们的家庭也在承受着一定的负担,因残致贫、因残返贫等现象依旧存在。

为了帮助肢障人士改善生活质量,深圳市社会公益基金会发起了“助残障朋友一臂之力”项目,为残障朋友安装人工智能假手。在人工智能假手的支持下,肢障人士就能通过自己的意识控制“手”的行动,不再因为失去双手遭遇各种不便,过上自由独立、有尊严的生活。

一起支持“助残障朋友一臂之力”项目,让科技的力量改变更多肢障朋友的人生。

               我要捐款               

点击“我要捐款”,让科技改变残障朋友的人生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