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探访全球最大的烧伤科后,我回家给7岁女儿上了一堂课

腾讯新闻 腾讯公益 2023-10-13
在中国,烧烫伤死亡率仅次于交通事故。全国每年约有2600万人发生不同程度的烧烫伤,其中12岁以下儿童占30%—50%。悲剧的发生,往往只在几秒之间。这几秒钟后,一个家庭的命运被改变,受害者也将在经历治疗、植皮,甚至截肢后,面对另一种人生。近日,公益体验官王攀来到全球最大的烧伤救治机构之一,重庆西南医院烧伤科,探访了部分烧烫伤孩子,在亲历其痛苦的同时,也为正确预防、处理烧烫伤总结出有价值的意见。



啼哭声中的“烧伤楼”

 

6月9日到11日,重庆连续3天阴雨,闷热潮湿的街巷混杂着火锅、红油的味道,而我却无心走进这沸腾的生活。

作为公益体验官,我进入了西南医院烧伤科——因烧伤临床规模和世界领先的救治技术,它被称为“世界烧伤四大家族”之一,每年要接收700-800名烧烫伤儿童。

医院正门左手最显眼的位置,烧伤科占据了整栋10层大楼,被大家称作“烧伤楼”。这是此次体验开始的地方。

 一位妈妈带着孩子在“烧伤楼”门口看雨。

一走进大楼,像是进入另一个季节。空调只开到20度上下,我加穿了一件长袖外套。烧伤病人最怕热,他们不能出汗,温度一高,伤患处就奇痒无比,忍不住抓挠皮肤。

阴天下午,病房里没有开灯,透过走廊窗户看进去,是坐卧姿势各异的烧烫患者,楼道里不时响起一两声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喊。

护士说,这算一天中安静的时候了,“每天上午换药,是才真让人心碎,病房里全是孩子们的哭声,一个哭,全都哭”,即使在这里工作多年,她依然不能平静对待。

全球每年有9.6万儿童因烧伤和灼伤死亡。中国每年约2600万的烧烫伤者中,0-12岁小儿占30%以上。

在西南医院烧伤科,儿童占门诊患者的50%以上,占住院患者的30%-40%。暑假是儿童烧烫伤事故的高发期,每年暑假至少有200个烧烫伤孩子被送到这里治疗。

最多的时候,“烧伤楼”同时住进了400多个小孩。




“悲剧,发生在几秒之间”

 

病床上的欣欣,注意陌生人的到来,她蜷着身体,本能地往墙边靠了靠,怀里紧抱着一只黄色的毛绒小骆驼。

3岁的欣欣来自贵州,长睫毛、圆脸蛋,除开脸上的疤痕,她和其他女孩并没有什么不同——去年冬天,她和妈妈在家中烤碳火取暖,母女俩二氧化碳中毒昏迷,欣欣滚落进炭火中。仅仅几秒钟,她的头部、面部、手部已被严重烧伤。

经过3次手术后,她脸上的瘢痕增生已开始显现,耳朵上仍裹着纱布,左边手掌已截肢,衣袖空空地耷拉在被子上。

看到我手里的相机,她悄悄地把失去手掌的胳膊往袖子里藏了藏。这个小举动,让我鼻子一酸。

欣欣躺在床上,手藏在袖子里。

“第一次住了2个月,之后每次手术住院20多天,已经花了十几万了”,孩子的母亲,坐在我们旁边不停抽泣。她在医院照看孩子,丈夫在广东打工赚钱,维持着家庭的开支。

和她一样沉浸在痛苦中不能自拔的,还有病房里所有陪护的家长们,他们难过的,不只是沉重的经济负担,更多的为孩子未来的命运担忧。

1岁零2个月的男孩阳阳来自重庆,我们见到他时,他的头上缠着纱布,脸上贴着药棉,手里拿着糖果,他是被奶瓶中的开水烫伤的。

提起当时的场景,他的妈妈几度哽咽,“奶瓶里放了刚烧开的水,倒下来时浇在了他的头顶”,她无数次责怪自己:为什么要在奶瓶里放开水,为什么要把它放在孩子够得着的地方,为什么……

被奶瓶中的开水烫伤的阳阳。

3岁的女孩晴晴,来自四川大竹,她的双腿缠着纱布,用裙子遮住了裸露的受伤部。她的妈妈说,烫伤后,晴晴曾在ICU里面住了20多天,“光头部全皮就取了三次,背部和大腿都取了皮,前后花了20多万”,现在烧伤基本好了,又面临消化道出血的风险。

晴晴妈提起孩子受伤的经过,和阳阳妈一样后悔不迭,“他老爸是厨子,锅里烧好油汤放在地上,事情就发生在一两分钟里,她上楼喊爸爸,侧身时,一下子坐锅里去了……”

在这里,你会发现,发生烧烫伤的场景千差万别,但都源自日常生活。在疏忽大意面前,危险无处不在。

“被烧烫伤的孩子,即使救治成功,也可能留下畸形、容貌损毁和心理创伤”,西南医院烧伤科康复治疗师刘秋石说,身体上的疤痕,和心里的疤痕,都可能伴随他们一生。

“欣欣想不想去幼儿园?”有人问。欣欣没有回答,似乎没有听见。

我们即将离开病房时,她突然小声地嘟囔了一句,“我明天就要去幼儿园!”




第二次伤害

 

另一间病房里,住着3位不同年纪、不同烫伤程度的小患者,最小的只有9个月。小男孩鑫鑫,来自四川资阳,他在农村吃流水席时,不小心撞上了大锅灶上开水。

他穿着三排扣的压力衣,手臂和脸色呈现出紫色。这种紧绷的压力衣是为了不让皮肤上的瘢痕长起来,穿上非常难受。

 鑫鑫站在病床上展示自己的压力衣。

“农村老人多,没有防治烧烫伤常识,不知道开水烫伤了,要马上用凉水给他降温。半小时内都没人想到要给孩子急救降温”。

鑫鑫妈妈说,“甚至有的老人说要用酱油涂抹,有的说用菜油,我把孩子送到县医院,稍微处理后,再来到这里,路上又耽搁了一天”。

“如果当时处理及时,后果不会像现在这样严重”,她说,“你们一定要多宣传,不要再让别的小朋友吃这样的苦”。

家长在孩子伤处抹药。

另一位家长,正在给孩子腿部擦抹药膏,她说,“孩子烫伤时,我们也不知道要用凉水去冲,还有不要用强力去脱衣服,我当时就去脱衣服了,手一抓,一下就把那些(烫伤的)皮肤抓下来了”。

刘秋石说,烧烫伤事故多发于农村、山区或城中村,被烧烫伤的多为留守儿童、问题家庭儿童,“一是疏于照顾,二是预防观念淡漠、不懂急救常识,错上加错,酿成严重后果”。

“人们出事时容易慌乱,只想马上去医院,但如果第一时间急救,用冷水冲的话,就可能不会到深二度,不会留疤。防烫伤急救5字口诀,冲、脱、泡、盖、送,但还有很多人不知道,耽误了救治的黄金时间”。

正确的烫伤急救五步法:“冲脱泡盖送” 




记住五个字:“冲脱泡盖送”


离开医院后,接下来的两天,我随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烧烫伤关爱公益基金秘书长张代玉一起,探访了烧烫伤关爱公益基金设在重庆彭水的儿童安全课堂和科普空间,它们覆盖了社区、小学、幼儿园。

为了让更多的人远离烧烫伤,烧烫伤关爱公益基金在7年前率先发起了“不要烫伤我的童年”公益项目,以“即使三岁孩子也能听得懂学得会”的趣味科普形式,走近孩子,走近父母。

在马峰社区的“皮皮小超人”安全科普空间,每周都有“预防儿童烧烫伤科普”安全教育课,课程由志愿者用重庆话讲解。

看着屏幕上触目惊心的烧烫伤画面,很多前来学习的家长摇头叹息,嘴里不时发出“啧啧”的声音,甚至捂住眼睛不敢再看。

彭水马峰社区“皮皮小超人”安全科普空间,上课的家长和老人们。

在新田镇小学的“远离烫烫小怪兽”儿童课堂,孩子们在老师的讲解下,认识存在危险隐患的物件,汤锅、插座、燃气灶、电熨斗、烤箱……

为了让学生们对烧烫伤有更直观的了解,老师现场采用烧烫伤关爱公益基金研发的“烫烫小怪兽感温贴”进行演示。她将感温贴贴在杯子上,当杯子中倒入高于40℃的热水后,感温贴上的“烫烫小怪兽”瞬间由黑色变成红色,意味着杯子中的水有烫伤危险。

老师还鼓励孩子用情景剧的方式,演示烧烫伤急救五字口诀,3个孩子分别扮演伤者、路人、医生,对着空气做“冲脱泡盖送”的动作。

在表演身上着火该怎么办时,孩子在地上翻滚,演示“停躺滚”。

小学生用情景剧演示“冲脱泡盖送”。

“我们有的时候做口头宣教,一些家长不在乎,他们觉得事不关己,没看到事态的严重性,也不会警觉”,张代玉说,而通过不同场景下的动漫化、具象化的科普,家长们能直观了解、学习烧烫伤预防及急救科普常识,并真切地认识到,“孩子多一份安全,家庭多一份幸福”。

此次探访,对我影响极深。3天的体验结束,回到北京的当天晚上,我就专门抽时间给7岁的女儿进行了一次“防烧烫伤教育”,教她识别客厅和厨房等不同生活场景中潜在的危险,教她什么是“冲脱泡盖送”。

我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平安、健康地成长,也呼吁社会关注烧烫伤儿童的治疗与康复,给予烧烫伤儿童家庭政策和经济上的支持,让更多孩子能接受正规治疗,减少伤残。

(为保护隐私文中孩子均为化名)

撰文&摄影 | 王攀
编辑 | 周维  责编 | 匡匡  

点击我要捐款,让更多孩子远离烧烫伤伤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