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实干家 | 评论:突出思想政治引领,推进高校共青团改革
编者按
《中学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下发以来,各级、各地团组织积极组织研讨,聚焦改革专项措施,形成了良好的改革氛围。为帮助团组织、团干部深入学习贯彻改革方案,团中央学校部组织了部分大中学校党政领导撰写了有关评论,评论将陆续分期编发,今天带给大家的是同济大学党委书记杨贤金的评论,接下来就让团团带领大家一起来认真学习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是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共青团的性质和任务决定了必须把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自身的全部活动中。做好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要不断深化高校共青团改革,用好团组织、带好团干部。
从党的事业发展全局高度,充分认识共青团改革在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亲切关心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高校共青团工作面对的是具有较高文化知识修养的团员,这些青年思想活跃,知识面广,对社会问题十分敏感,他们的思想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对整个青年群体有着引导性影响,因此做好高校共青团工作对于青年一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共青团既是学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组织力量,更是学校党委的助手,推进高校共青团改革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应该看到,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新任务,当前高校共青团工作还有不少不适应的地方,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亟需加强和改进。团中央和教育部印发的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改革举措。高校党委应切实加强对群团工作的组织领导,不断加强高校共青团建设。
不断创新高校共青团的教育载体和活动形式,突出思想政治引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通过改革创新,不断增强工作的时代感、针对性和实效性。第二课堂活动是高校共青团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大学生对思想道德的认识和理解,道德意识和行为规范的形成,都可以从活动中直接获取。要坚持“寓教育于活动”,贴近学生思想实际,深入开展主题鲜明、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例如同济大学注重围绕“红岩精神”“长征精神”“建党95周年”等主题,创新课程形式,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各类第二课堂活动。学校师生排演了同济版歌剧《江姐》,充分展现了当代青年对“红岩精神”的诠释和理解。学校团委建设了“iTongji-s”平台,为学生提供学业成绩单之外的“成长经历证明”,把思想政治引领贯穿于共青团全部工作和活动,在服务引导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共青团要围绕中心凝聚青年,更好地服务人才培养工作和改革发展。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首要任务,高校共青团是党联系青年学生的桥梁和纽带,高校党委要指导好共青团改革,让其得到更多机会、承担更多责任,用好共青团这个组织。团组织要更加主动融入学校中心工作、服务大局。要不断丰富载体,多措并举,以团员青年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思想引领工作,将核心价值观教育落细落小落实;要协调、参与推进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打造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链,促进一二课堂有效结合;积极尝试通过学生成长大数据分析,将团的工作融入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进程。要让团组织搭建更多的平台,做好青年师生和学校的桥梁。在推进依法治校的进程中,团组织要着力构建“一心双环”的学生组织格局,充分发挥共青团的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更好地引导学生成为校园治理的重要主体;要协调多部门共同推进建立青年之声平台,发挥好团组织网上引导的优势,逐步形成稳定的线上联系纽带,努力实现青年师生与学校的互动常态化、沟通零距离。
坚持党建带团建,不断增强高校共青团组织的向心力和战斗力。
高校党组织要让团组织有更多机会为党输送人才。坚持将推优入党作为团组织的重要工作,把“推优”工作做到制度化、规范化,特别是要将团组织实施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百名优秀大学生骨干培养工程”等育人工程,作为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学生党员的重要载体。高校党委要把团建纳入党建工作格局。在保证团组织生均至少20元标准工作经费的基础上,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为团的品牌活动、重点工作项目争取更多的社会资源,提升团组织服务青年学生的能力;要将共青团工作作为院系党建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学校和院系领导应积极出席基层团组织的重要活动,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支持和鼓励。
高校共青团改革,事关团的事业是否能蓬勃发展,也事关党的事业能否深入学生青年,高校党委要将共青团改革放在党的工作的整体格局中进行谋划布局,必须大力支持、主动推进、抓出成效。
综合整理自:团中央学校部
本文作者:同济大学党委书记 杨贤金
本文编辑:王胜杰
责任编辑:陈 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