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儿子玩游戏被“套路”,父亲“背锅”被扣话费,钱还不能退?

玉林发布 2021-03-19



李先生最近很苦恼  

几个月来一直收到莫名的扣费短信

费用无法退回,维权更是无从入手

究竟怎么回事?


几个月来一直收到莫名的扣费短信,李先生多次致电通讯运营商,将增值业务都关停了,但仍接连被扣费。直到14日晚,他才发现是自家6岁的双胞胎儿子在偷偷玩电视上的付费游戏。“在电视上玩游戏怎么会被扣话费?”李先生盘问儿子无果后,亲自上手弄清了背后的“套路”,结果让他有苦难诉。


和李先生有同样遭遇的家长不在少数,而尤令他们苦恼的是,费用无法退回,维权更是无从入手。律师也由此提醒家长,要加强幼童的监管和教育。


6岁男童玩游戏,父亲被扣话费


为了陪儿子庆祝生日,他和妻子特意请假回家住了几天,却无意中发现,一对儿子在悄悄玩电视上的游戏,已花费了两三百元。


“周末在家,两孩子大部分时间都是坐在电视机前。我想他们是在看动画片,由于忙着家里的农活,也没太在意。”李先生说,几个月前,他发现自己的话费经常莫名其妙地被扣掉,打过几次电话向运营商咨询,对方告诉他是订购了增值业务。让李先生不解的是,他已将业务关停了,但仍不时收到扣费短信。他怎么也没想到,这事和俩儿子有关。

网络图片。

李先生告诉记者,14日傍晚,他在家做饭,儿子在看动画片。等他叫孩子吃饭时却发现两人正在玩游戏。被发现后,大儿子跟他说,弟弟玩的游戏是要扣钱的,包括他们看的动画片。



试玩电视游戏,他弄清了扣费原因


“我问他们怎么知道看电视、玩游戏是要钱的,哥哥说是弟弟按的,弟弟则说是哥哥玩的。”李先生越想越生气,为了弄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他决定自己试一试。


试看、试玩了部分儿子看过的动画片和电视游戏,并多次登录运营商的app查找、对比后,李先生才弄明白:动画片和游戏确实都要收费,有些动画片只给免费看几集,剩下的要收费;游戏也是,下载和玩都不要钱,但玩到关键时游戏里的装备就要钱了;付费时不需要密码,当出现“确认”和“取消”两个图标时,点击“确认”即可继续,也意味着手机会被扣费,但扣费短信要1个多小时后才收到,家长很难当场发现。

李先生的手机被扣费记录。


“家里的网线是用我的手机号开通的,使用的也是通信运营商的机顶盒,机顶盒所产生的费用都从我的话费上扣。”让李先生无奈的是,虽然购买电视或游戏装备前会有收费提醒,但俩孩子才6岁,没认识几个字,不具备判断能力,所以这个提醒对他们来说没多大实际意义。



幼童“任性”玩游戏,产生费用无法退还


随着手机、电视、网络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幼童迷上了游戏,小星(化名)便是其中一个。查看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查找资料……正在读一年级的小星曾以各种理由向妈妈要手机。妈妈的手机被扣费停机了才发现,小星要手机实际上是为了玩游戏。

网络图片。

“他玩游戏时购买了几件装备,被扣费后导致我的手机停了机,我觉得奇怪,因为话费刚充不久,一查才知道被他用来买游戏装备了。”小星妈妈说,发现儿子玩游戏后,她不顾孩子哭闹,禁止儿子再用她的手机。

玩游戏扣的费用

没法退还?!


记者走访了解到,很多游戏设置了花钱升级装备,尽管在购买时有扣费提醒,但小孩子根本不懂,随手就点了支付,这样往往会造成大额话费被扣。


那么,小孩“任性”玩游戏被扣的话费能否退还呢?记者就李先生的情况咨询某通信营业厅的工作人员。工作人员表示,“扣了就扣了,没办法退还”。因为电视上的游戏80%不是通信运营商的,虽然不少游戏存在消费的情况,并通过话费进行支付,但钱是游戏提供商收的,而且需支付费用时都会有窗口提醒用户,支付也是完全自愿的。



提醒:家长应负起监管的责任,避免孩子沉迷游戏


“孩子年纪小,心智发育不成熟,不仅缺乏自制力,更缺乏分辨能力,家长要正确引导,才能避免小孩玩游戏成瘾。”在城区某小学任教的邱老师认为,游戏玩家低龄化,家长监管缺位是一大主因,部分家长、老人为省事,常拿手机、电视给小孩当玩具,电子产品俨然成了孩子的“保姆”,孩子很容易沉迷于游戏。


避免孩子沉迷游戏

家长也有责任!


邱老师表示,要避免孩子沉迷游戏,家长首先要以身作则。空余时间可多陪孩子玩耍和沟通,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玩游戏。如果孩子开始接触游戏,家长可以亲自向孩子演示,并告诉孩子游戏里的陷阱和玩游戏的弊端。部分家长为了方便联系,会给孩子买手机,这时选购非智能手机会更好。此外,如果孩子有偷用家长手机玩游戏的习惯,家长也不妨给手机设个密码。


网络图片。

“我自己试玩过电视上的游戏,根本不用密码和其他手续,基本一按‘确认’就直接扣话费。”李先生认为,这件事虽然孩子有错,但扣费方式太“方便”也助长了孩子的“肆意妄为”。


搜索相关报道不难看到,小孩玩游戏花掉数万元的新闻并不少见。如果是大额度的扣费,家长能否讨回费用?三益律师事务所范德普坦言,家长维权很麻烦、很复杂,也很困难,除非有确凿的证据证明是小孩的行为,且未经大人同意。有时游戏公司明知是小孩在玩,但仍纵容、放任,这需要很充分的相关证据才可能维权成功。


“游戏公司很难分清到底是大人还是小孩在玩,且一点‘确认’即可视为同意。”范律师提醒,除了相关部门加强监管外,家长也应负起监督、教育孩子的责任。



(玉林晚报记者 庞献)

大家都在看
玉林多举措保障项目落地建设,推动千亿产业巨轮驶向深蓝!权威解答!电动车新国标今日起实施,“超标车”还能上牌吗?注意!4月17日起,进出南宁要避开这个高速口~【扫黑除恶】最高奖励2万元!陆川警方喊你来举报这伙人的犯罪线索、证据总投资200多万元!北流落户一个500多亩的水稻种植基地!这种水稻真不一般~玉林八旬老太痴迷纸墨研创独特“汉字画”,她定了个小目标……


责编:李家州|主编:刘海东玉林新闻网 玉林日报社新媒体中心 出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