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日本福岛核泄漏“秒杀”人类?中国内陆核电站选址基本敲定,十三五有望开建

2017-02-15 sinoergy.com 华夏能源网


华夏能源网注:安全!安全!安全!人们对核电产业最大的关切如何保障?

 

近期,这一话题再度引起剧烈争论,导火索就是在6年前发生严重泄露事故的日本福岛核电站。

 

1月底以来,东京电力公司开始对福岛第一核电站2号机组核心区域进行调查,以确定核事故中压力容器堆芯熔化的核燃料残渣的位置等。调查通过安全壳贯通孔将前端带有相机的管状设备伸入安全壳内部进行拍摄,对拍摄到的图像分析显示,其内部空间辐射量最大高达每小时530希沃特(sievert)。

 

每小时530希沃特的辐射量,足以在数十秒内致人死亡,同时也能在两小时内使深入反应炉拍摄图像的机器人停止运作,可见危险性有多高。对此,也业界专家评论说,发展核电就是一场赌博,苏联、日本、美国都赌输了,目前仅有法国独善其身。(参见:法国核电站发生爆炸!发展核电是一场赌博,谁是赢家?谁又是输家?

 

而近期,中国刚刚印发了《“十三五”核工业发展规划》等文件,中国核电建设正进入全新时代,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到2020年我国核电运行和在建装机将达到8800万千瓦,备受关注的内陆核电站选址也基本确定,“十三五”期间有望开工建设。

 

中国核电产业如何实现安全发展?内陆核电选址是如何确定的?核电十三五发展的难处在哪里?国防科工局副局长、国家原子能机构副主任王毅韧近期接受多家媒体采访做了详细披露,华夏能源网(微信号sinoergy_com)特别摘编了他在中国之声等媒体谈话的精华内容(标题为编者所加):

 

国防科工局副局长、国家原子能机构副主任 王毅韧


福岛核事故应急处置不当,我国有能力应对类似情况

 

福岛核事故过去已将近六年,当时判定它一号机组到三号机组已经发生堆芯熔化,但是没有能够进行实际测量和观测。最近通过传感摄像机,拍摄到二号机组反应堆的燃料熔融物已经融穿压力容器底部,进安全壳内。另外沿途部位剂量率有的高达530Sv/h,但这个高剂量点均在安全厂房以内,外部剂量率没有太大变化。

 

福岛核事故从现在来看是可以避免的,首先福岛核电站建设当时对极端自然灾害,也就是海啸的情况考虑不周,它的防浪堤只有4到5米高,实际上海啸以后产生的海浪高达15到16米,所以海水进入了应急柴油机房,柴油机没有能够正常的起动发电,地震以后它起动发电了,但是海啸一来把它淹没了。如果我们把防浪堤设计到16米,就不会出现这个情况。

 

另外从核电技术来讲,福岛核事故的核电机组是建设较早的核电机组,从现在来看是比较落后的,现在的核电机组完全可以避免这种情况,有非能动系统,就是在发生核事故之后,能够自动用冷却水保证反应堆的冷却,这样就也可避免这种事故。

 

出现事故后,当时福岛核电站应急处置不当,实际上当时当务之急要快速恢复供电和恢复冷却水对反应堆的冷却,就不会产生后来的氢爆,不会让放射性物质释放到场外,当时如果用海水冷却,反应堆就不能用了,如果用纯净水冷却,反应堆今后还是可以用的,他们为了保全反应堆,当时没有采取就近用海水冷却的方式,这种事故是可避免的。

 

我国核电一直保持安全运行,没有发生过核电事故,没有直接处理核电经验,但在汶川地震时,核设施也出现过类似险情,当时启动紧急抢险方案、启动应急预案,当时电断了,冷却水池破裂,冷却水位下降,堆芯有裸露的可能性,后来我们迅速调应急柴油机,采取空运,恢复了供电,后来把水池修好,及时用冷却水,所以避免了事故的发生。如果在我国出现这种情况,我认为我们有能力应对,可以比处置福岛核事故好得多。

 

核电是个优质高效的基荷能源,能够稳定供电,更重要的是它是一个清洁低碳的能源,不排放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不排放有害气体,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同时也不排放颗粒物浮尘。

 

十三五对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的比重要求从15%提高到20%,同时对有害气体的排放、温室气体的排放也要求降低10%到15%。这些要求就要求人们更多使用清洁能源,使用太阳能、风能、水能、核电,但在这些清洁能源里,核电是能够稳定供电的基荷能源,这是其他能源所不具备的。所以要实现十三五的确定的目标,还应大力发展核电,提高核电在整个电力供应中的比重。

 

因为太阳能白天发电,晚上不能。风能有风的时候能发电,没风时不能发电。水电在枯雨季节发电也受影响,但是核电不会受这些影响,它可以365天每天24小时都稳定供电,应该讲它是最好的资源。

 

发展内陆核电是必然选择,已提上议事日程

 

内陆核电站核安全让人担心,可以理解,我们国家内陆还没有核电站,现在讨论内陆建设核电站的问题也是个新生事物,总会引起一些人的思考和担心。对于内陆核电站安全的担心实际上就是对核电站安全的担心。

 

内陆核电技术和沿海核电技术是一样的,从严格意义上讲,不存在内路核电站的概念,只是核电站建在沿海还是建在内陆的问题。现在全世界有440多座核电站,一半以上是在内陆地区,这几百个核电站都保持了安全稳定的运行,沿海是安全的,内陆也是安全的。

 

关于内陆核电站的选址,应从两方面考虑,第一看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对电力的需求,第二厂址满不满足核安全的要求。内陆核电选址严格按照核安全相关法规标准审查论证。要充分考虑与沿海厂址一致的问题,需要考虑地震问题、地质灾害问题、人口分布情况、应急实施,核电厂建设时要同步建设核应急通道。

 

华夏能源网注:中国内陆核电项目建设一直未曾正式启动,去年国家能源局发布的《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对于内陆核电的表述也仍然停留在“深入开展内陆核电研究论证和前期准备工作”。

 

目前,我国已有地方在布局内陆核电上开展了前期工作。公开资料显示,目前正在开展前期工作的内陆核电厂址或达30余个,主要分布在湖北、湖南、江西、河南、安徽、浙江等地。其中,湖南桃花江、湖北咸宁和江西彭泽这三大核电项目,一直被认为有望成为首批内陆核电站。(资料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内陆核电选址还要考虑内陆地区的一些特殊的情况,比如极端干旱、极端降雨、核电站的上游有没有水库,有没有溃坝的可能性,对这些因素都要进行充分深入的论证和评估。要留有足够的安全裕度,满足核安全的要求。现在选址程序比较复杂、时间比较长,要求非常高。选定的厂址都是能够符合核安全要求,能够保证核电安全运行。

 

沿海和内陆核电站相比,各有利弊,根据不同的厂址,采取不同的安全措施。

 

我国第一座核电站是秦山核电站,80年代后半期开始动工,91年运行。当时因为东南沿海经济发展比较快,但能源特别缺乏,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到当前这个程度,对于电、能源的需求进一步增长。

 

发展内陆核电实际上已经提上议事日程。从优化能源结构、改善能源布局、保护生态、应对气候变化的角度,不能都靠拉煤、靠高压输送电解决,内陆现在发展核电也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核电是一个必然的选择。

 

海上核电已纳入十三五核工业发展规划

海上浮动核电站,或者称海上核动力浮动平台主要用在海洋、海岛,用于海洋资源开发,比如石油天然气的开发,钻井平台在海上,它的运转需要能源,也需要电力供应,现在通常是用柴油发电机,如果用核动力发电将会更加清洁、高效。

 

像西沙群岛、南沙群岛,岛上有居民,生活、生产、作业,都需要使用电力,也需要使用能源,海上核动力浮动平台也可以用于海岛的电力供应。此外大型船舶的动力也可以使用核能,现在俄罗斯的破冰船用的就是核动力,效率高、马力足,使用起来很方便。

 

海上浮动核电站是个比较灵活的核电站,不像沿海及内陆核电站是固定的,它可以移动。相比内陆核电站和沿海核电站,海上浮动核电站现在还没有建造,所以成本还没有做具体测算。

 

十三五期间已经把海上核动力浮动平台的研发纳入到核工业发展规划当中,现在基本确定采用比较成熟的反应堆技术。因为核电站和反应堆都是建在陆地上面,现在放到海上是一个不稳定的、浮动的,可以说是摇晃的平台,所以需要研究新的标准规范,研究如何适应海洋环境。尤其涉及到安全问题,也需要研究。另外,现在首先要解决总体设计技术,一要确保核安全,二要对一些关键设备开展设计和验证工作。

 

因为我国核电站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而核燃料的产能主要分布在西部,所以从布局上讲不是很合理。另外,核燃料各环节产能比较分散,集中度不高,效能也不高。所以下一步我们想随着核电的发展,建设新的核燃料产业园,一是要解决布局不合理的问题,二是要为核电站提供一站式服务。

 

什么叫一站式?就是天然铀从进入产业园区后,最后加工成核燃料元件,直接提供给核电站使用。这样既解决了布局不合理的问题,优化了产业结构,提高了产业集中度,也提高了效率,更好地为核电发展做好保障服务。

 

核废料处理不好危害大,中国将建地下处置库

 

核能发电以及核能的研究、开发都会产生一些废物,就跟日常生产生活产生一些废物一样。但核工业产生的废物有特殊性,它具有放射性,处理不好会对公众、对环境产生影响,所以要对放射性的废物采取严格的管理措施。

 

核工业产生的放射性废物按照放射性的强度,分为三档:高强度的放射性废物,中等强度的放射性废物,和低等强度的放射性废物。我们国家制定的放射性废物处理政策是对中低放的固体废物采取浅地表处置,把它进行减容处理后,放进专门的容器中,再放入专门的处置设施进行处置,实现对环境没有影响的长期存放。

 

另外,高放废物要在深度数百米以上的、稳定的深地质层进行处置,不能让它对环境产生影响,我们已经制定了三步走战略:

 

第一步就是选址,这个选址比核电厂选址难度大多了。第二步是要建地下实验室,选的厂址到底行不行,到底可不可用,我们要先建一个地下实验室,要做各种地质、结构、渗透、放射性物质的迁移等一系列的试验,确保厂址是稳定的,是适合处置高放射性废物的。第三步就是建最终的地下处置库,通过地下实验室的研究试验工作,确定厂址,然后在这个厂址建最终处置库。

 

现在国际上应该讲还没有已经建好运行的地下处置库,现在国际上也在建地下实验室,像比利时、芬兰、瑞典都在建地下实验室。芬兰、瑞典的实验室就是把乏燃料卸出来冷却以后,不进行后处理而直接作为高放废物进行处置,它们的处置库在地下一百多米,但是因为这些国家核电站少,乏燃料数量也不多,就直接进行处置了。像法国、比利时,都是通过先建地下实验室来确定厂址,然后再建设最终处置库。

 

处置库关键要保证高放废物能够安全地处置,按照自己的节奏走,按部就班,按照规划,积极稳妥地推进。


推荐阅读:《光伏企业狠砸钱为何就做不起来农村分布式?村委会主任告诉你真相!》


广  告

华夏能源网

www.sinoergy.com

价值型能源财经新媒体


广告 | 传播 | 论坛 | 培训

合作微信240260308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