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文化传承】四书之《论语》篇

学生工作处(部) 辽科大助手 2020-08-29


“ 

博学明德,

 

经世致用

 ”

《论语》


今天,助手君带你走进《论语》。


《论语》对于大家来说,很是熟悉,相对于《大学》、《中庸》,《论语》很是生活,有着一丝烟火气,饶是三五岁的稚子,也能吟诵一句“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许是因为《论语》本就来源于孔子的言行、来源于生活吧。






我一直认为,《论语》传递的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朴素、温暖的生活态度,以及一种为人经世的态度。好像所有作用于生命个体的古圣先贤学说,就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最大的提升人的幸福感,只要你的内心觉得你是清醒的、充盈的,你有幸福感,那就是先贤所要阐明的意义了。在今天这么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保持良好的心态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加重要。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心浮气躁,很少有人能停住脚步好好看看来时的路,更多的时候是在你追我赶,屡次错过。


以至于我们常常会听到有人抱怨社会不公,抱怨处世艰难。是的,生活中会有许多不如意甚至不合理,单凭我们个人的力量无法去改变,但我们却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情和态度。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反躬自省。如果我们真的能做到把握分寸,谨言慎行,礼行天下,修身养性,我们会少很多烦恼,就自然会懂得为人处世之道。也就是说,你的内心越淡定,越从容,你就越会舍弃那些激烈的、宏阔的、张扬的、外在的形式,而尊重安静的、内心的声音。这会使你走到社会角色中的时候,能够不失去自我,能够有担当,能够做的最好。





所以,为了实现我们的终极目标:提升幸福感,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做什么样的人,便是《论语》所要传递给我们的另一个思想了。在《论语》里,全文两万多字,其中,出现最多的字眼,除了“子曰”便是“君子”了。那么,什么是“君子”呢?《论语》里给出了答案。


做一个君子要达到以下标准:

第一,“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须是一个善良的人,一个问心无愧的人,一个脚踏实地的人。

第二,“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君子不仅是一个好人,必然还要是伟大和高尚的人,是胸怀天下,奋发有为的人。

第三,“君子矝而不争,群而不党。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应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第四,“君子”应该“讷于言而敏于行”。君子的力量永远是行动力量,而不是语言的力量。





当今社会,我们的痛苦不是没有选择,而是选择太多。这是一个繁荣时代带给我们的迷惑。就在此际,从自我修养做起,做一个真君子,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一个人内心没有了“忧”、“惑”、“惧”,自然就少了对外界的抱怨和指责,也就增强了把握幸福的能力。做最好的自己,按照自己的社会定位,从身边做起,从今天做起,让自己成为一个内心完善的人。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用你的公正,用你的率直,用你的耿介,用你的磊落,用自己高尚的人格,坦然面对一切。把有限的情感,有限的才华,留在最应该使用的地方。只有内心真正有了一种从容淡定,才能不被人生的起伏得失所左右。


越是竞争激烈,越是需要调整心态,并且调整与他人的关系,该放下时且放下。距离和独立是一种对人格的尊重,这种尊重即使在最亲近的人中间,也应该保有。要本着平等和理性的态度去尊重每一个人,彼此之间留一点分寸,有一点余地。“花未全开月未圆”,请仍使你的内心有所期待,有所憧憬。



最后,“修己以敬”好好修炼自己,保持严肃恭敬的态度,“修己以安人”在修炼好自己的前提下,再想法让别人安乐。“修身”是对国家、对社会负责任的第一前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一种信仰,一种情怀,一种社会担当,但是前提是朴素的,是始自脚下的。修身养性、做好自我,就是起点。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期编辑:校网通站 | 玄 爽

欢迎投稿:wtzlkdzs@163.com

         常建常新  常新常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