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文化传承】昆仑派——江湖中的传奇

学生工作处(部) 辽科大助手 2020-08-28

为了最最最特别的你,我们

常建常新,常新常建


昆仑派,在西部门派里绝对是一等一的名门大派,江湖上有人把昆仑和武当少林峨眉并列,并称为武林四大门派,应该是比较客观的。昆仑派同样是以山命名,巍巍昆仑不仅在武侠的世界里有一席之地,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也有浓墨重彩的一笔。

从地里位置上讲,昆仑山脉缘起于帕米尔高原,一路向东发展,地势西高东低,是新疆“三山夹两盆”的三山之一,也是南疆和青海西藏的分界线。昆仑山脉和北边的天山山脉之间,夹着辽阔广袤的大沙漠塔里木盆地。西部门派里也有天山派,但天山派的影响力明显抵不过昆仑派。



从历史沿革上看,昆仑派依然属于道家。关于昆仑山最早的记录出现在《山海经·大荒西经》:“西王母穴处昆仑之丘。”西王母是传说中的人物,是嫦娥奔月、盗仙草救许仙等神话故事的重要角色。西王母 “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有两只青鸟侍奉,有点“美人豹”的样子,是司天之厉及五残,主管人间女性成仙指引,在道教中地位极高。五残是凶星的名称,可见“美人豹”非常不好惹。



和昆仑山联系上的另一位大腕,则是中华始祖的伏羲。据史籍记载,伏羲于昆仑丘王天下,考察星象推演出太极八卦;指导农耕生产,推行人文礼仪,把人类从蒙昧原始状态推进到文明社会。伏羲比黄帝早了几十代,他的思想和文化沿昆仑山余脉一路向东发展,始有中原的炎黄文化。中国道教文化里,昆仑山被誉为“万山之祖”,也是“万神之乡”。是明末道教混元派道场所在地。



昆仑派以山得名,源于周朝武王时代,老子、元始天尊为昆仑派的始祖。元始天尊的12个弟子为昆仑派的12祖。到东晋时期已成道教的重要门派之一。唐宋元明清五代都有发展。昆仑派除了武侠小说里说的“三阴功、“落雁掌”、“迅雷剑法”等神奇武功外,现实中是以“大雁功”闻名的。“大雁功”是一种气功,符合道教的全真和正一的特征,以练气养内丹,属于“气派”;但在兵器运用上里有昆仑派的独门剑法“昆仑十三剑”和“混沌剑阵”,所以在“剑派”上也颇有造诣。



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昆仑绝学——掌法


「三阴手」:

昆仑派拳掌招数之一,西华子曾用来攻击天鹰教的封坛主。(金庸《倚天屠龙记》)

「落雁掌」:

昆仑派武功,阿珂曾用来打伤少林弟子。(金庸《鹿鼎记》)

「红砂掌」:

昆仑派独门武功,「一剑无血」冯锡范曾用来击杀天地会的关安基。(金庸《鹿鼎记》)

「天罡掌法」:

昆仑派驰誉武林的掌法,走的是巧、柔的路子,讲求以巧制力。(卧龙生《飞燕惊龙》)

「天罡掌力」:

昆仑绝迹江湖近百年的掌力,走刚阳一路,功能推山裂石,力如炸雷。(云中岳《剑海情涛》)

「大般若三十六式」:

(上官鼎《七步干戈》)

「龙虎三六掌」:

(慕容美《黑白道》)

「天罡三杀手」:

崑仑库立湖边玲珑馆董夫人一门向不轻用的神妙招术。(诸葛青云《生死盟》)

兵刃

「清凉扇法」:

昆仑旁支「三因观」的武学,据王语嫣所言这门武功用判官笔使出更加厉害,是大理国侍卫朱丹臣所习的武功。

「迅雷剑法」;

「昆仑三圣」何足道在少林寺和觉远比武时所使用的十六下快剑;先聚内力,然後蓄劲弹出,出招之快真乃为任何剑法所不及。(金庸《倚天屠龙记》)

「雨打飞花剑法」:

昆仑派剑法之一,剑法全走斜势,但七八招斜势之中,偶尔又挟著一招正势,令人难以捉摸。高则成跟蒋涛交手时曾用来自相残杀。(金庸《倚天屠龙记》)

「正两仪剑法」:

昆仑派剑法,成名垂数百年,是天下有名的剑法之一,有八八六十四般变化,剑法依循两仪之道,和华山派的「反两仪刀法」若有相符,合并施展则威力无穷。(金庸《倚天屠龙记》)

「无声无色剑招」:

此剑招必须要功力相若、内劲相同的二人同使,当剑招使出时,劲力恰恰相反,于是两柄长剑上所生的荡激之力、破空之声便可相互抵消,不觉间对手已白刃加身,可将对手弑于无声无色,故得此名。常用在夜战,黑暗中令对方没法分辨以便偷袭。(金庸《倚天屠龙记》)

「飞龙大九式」:

昆仑派剑法(古龙《蝙蝠传奇》)

八八六十四式「飞鹰回旋剑法」:

初名「飞鹰剑法」,是由明末昆仑派玄贞子所创,后经向天明融会各家之长弥补了剑法中的破绽。共八八六十四式,每一招都是狠辣无比,盘旋飞舞曲直相乘,好像波浪的四面扩张、变化莫测。(见梁羽生《武当一剑》)

「分光剑法」:

昆仑派镇山剑法,武林中都误为昆仑派「分光剑法」只有九十六式,其实大谬不然,这套剑法共有一百另八招,其中有十二式为全套剑法的精华,故又称「追魂十二式」,变化神奇异常。(卧龙生《飞燕惊龙》)

「天龙八式」:

昆仑派剑法(黄鹰《天蚕再变》)

「抱玉剑法」:

昆仑派绝世奇才白眉和尚自创,一套以守为攻的绝妙剑法。(司马翎《剑气千幻录》)

「玄天神剑」:

玄门绝学。(云中岳《剑海情涛》)

「太清剑法」:

昆仑派久已失传的剑法,一共只有十二招,每招三式,演为三十六式,乍看起来似乎极为简单,异常繁复,变化多端,在剑法之中,含有无上玄机。(东方玉《纵鹤擒龙》)

「昆仑十三剑」:

昆仑山共有十三套剑法,其中「剑寒」以寒气见长,传於二弟子金凌霜;「剑蛊」阴劲破心,由三弟子屠凌心继承;其馀「剑影」、「剑浪」、「剑豹」、「剑蟒」、「剑飞」等剑法,各由众知名弟子各得其一,唯有昆仑山上的天才剑客卓凌昭集大成为一体。这一十三套剑法无一不是博大精深,乃是数百年来无数前辈高人苦心创制而成。这十三套剑法相互制肘,难练异常。(孙晓《英雄志》)



据史料记载,清朝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甘肃省永登县玄阳胡真人与金丹子张理清道长二人,在昆仑山脉寻找传说中的“万神之乡”,于今青海省乐都县马营孔家嘴附近,见周围群山围拢,地势形如莲花,玄妙异常。于1916年开始修建“昆仑道观”。至1930年,终于建成一进五院,前后八卦规式的、坐北朝南的“昆仑万神宫”群落。



文革十年动乱,这个昆仑道观被毁为一片废墟。1998年后,当地政府又重建了昆仑道观,但不是昆仑派道观的原始模样了。即使是清朝光绪年间的昆仑道观,也不是明清小说里的昆仑派的真正住址。当然,如果对道教有兴趣,还是可以去看一看那里的风水是如何吸引了道家的高士前往修筑道观的,也许真的在那里找到东晋昆仑派铁棱道人炼过的丹炉里遗留的赤沙火龙丹等,也未可知。



话说有人考证,世间所传昆仑派多为误传,昆仑派并非来自西域昆仑山而是起源于古山东临清。故又称临清派。昆仑派不是以山命名而是以创始人昆仑大师的名字命名。昆仑大师系后周柴荣手下大将,柴荣驾崩时在外统兵,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昆仑大师明了时局为大义而适时归隐于古临清龙潭寺(现河北省临西县龙潭村)。



因当地战火不断,昆仑大师遂传授村民与僧众武艺,又因为当时世间武术多重视拳法而忽视腿法,故创立临清派系,以十路潭腿为主要功法。昆仑派历史上高手众多,明武宗时曾经和少林换艺,得罗汉拳。少林自此有了潭腿。在满清时,因为参与抵抗运动,临清被屠,仅有五十几个僧众逃出。后隐藏于清王府中传承武术。直至清王朝灭亡,临清派才又在世间出现,已经传至第99代菊字辈。



昆仑派自诩为名门正派,虽然远处西域,但是却野心勃勃,总想在中原武林呼风唤雨。江湖需要传奇,昆仑派就是这样的传奇!


编辑/张凯雯

素材/部分来源于网络


你可能还想看



想获取更多学院新闻请戳阅读原文

投稿请发至邮箱lkdzsyx@163.com

想我来微博@辽宁科技大学学生工作处找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