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好书悦读】这是一场盛大的无声告白

学生工作处(部) 辽科大助手 2020-08-28

为了最最最特别的你,我们

常建常新,常新常建


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 培根

READING

又到了好书悦读的时间,今天,助手君给大家带来的是一位美国作家伍绮诗写的书《无声告白》。现在,我们一起走进这本书的世界。

无声告白

[美]伍绮诗


我们终此一生

就是要摆脱

他人的期待

找到真正的自己



伍绮诗(Celeste Ng)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和俄亥俄州长大,父母均为科学家的她,是香港移民第二代。出版《无声告白》前,她已写作多年,小说及散文作品多见于各类文学期刊杂志。 


内容简介


莉迪亚死了,可他们还不知道。

莉迪亚是家中老二,李先生和李太太的掌上明珠,她遗传了母亲的蓝眼睛和父亲的黑头发。父母深信,莉迪亚一定能实现他们无法实现的梦想。莉迪亚的尸体被发现后,她的父亲内疚不已,母亲则一心报复。莉迪亚的哥哥觉得,隔壁的坏小子铁定脱不了关系,只有莉迪亚的妹妹看得一清二楚,而且,她很可能是唯一知道真相的人······


经典语段


后来,当他们回想最后那个夜晚的时候,却发现什么都不记得了——悲伤占据了所有回忆的位置。


她觉得自己像一把弦绷得太紧的小提琴,即使最微不足道的振动,也会让她嗡嗡作响。


最恐怖的莫过于那个懂你的人在某一刻突然离开了你,整个生命就像不能承受般坍塌,你遥遥无期的盼望,却换来和陌生人一般的回答,伤心之处莫过于此。 


家庭,有时候会是一个以爱的名义设置的牢笼,其恐怖在于,门上无锁,你却不敢推门而出,只能咆哮的接受一切爱的安排,直到最后溺亡其中,或是被时间所离散。


对于每一个作用力,都有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一个向上,另一个向下。一个得到,另一个失去。一个逃离,另一个受困,永远受困。 


黑暗中,他们温柔相待,似乎明白彼此的脆弱和不堪一击。



经典书评


◆即使我们熟知身边有这类故事,也从来没在美国小说中见过,起码,在伍绮诗之前,没有谁处理过这类故事。这部小说写的是成为“异类”的那种负担与压力,这种负担与压力,通常会摧毁一个人,而不是塑造一个人。

——《纽约时报书评》

2014美国亚马逊年度最佳图书第一名——《无声告白》探索了身份危机、人生成就、种族、性别、家庭以及个人道路。并且,这本小说没有任何一处落笔是粗疏的。我唯一担心的是,我对《无声告白》的刻骨崇拜,会导致读者对这本书抱有太高的期待。但这本书就是好得这么极致!深情力透纸背,刺痛你心,用词精准而克制,文风温婉而细腻。

——美国亚马逊编辑推荐语

爆发力惊人的处女作,笔触闪烁着散文的美感与精准,观察与洞见则像社会学家一样深刻。伍绮诗的小说从第一页开始就吸引住了读者,我们迫不及待要了解莉迪亚之死背后的故事……而小说最终揭示的真相,振聋发聩。

——《赫芬顿邮报》

情节展开极为机智,处处撩动你的情绪……伍绮诗用扣人心弦、精彩得让人拍手叫好的故事,讲述了一个关于性别与种族的严肃主题。这样严肃的主题竟然可以被剖析得如此透彻,而且故事的节奏,竟然还可以越来越快,越来越惊心动魄,直到最后真相大白,好像有阳光铺满房间。

——《奥普拉》



助手君第一次读这本书时,不敢相信这是作者的处女作,从结构到行文都如此老练,尤其最后一章,写得太好了,反复读了三遍。


心理学家亚隆说:人生的困扰大抵来自四个方面,不可避免地死亡、内心深处的孤独感、我们追求的自由以及生活并无显而易见的意义可言。而这个家庭里的种种矛盾似乎正印证了亚隆的观点。



我相信这本书会打动所有人的心。


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对我们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编辑/孟祥钦   李   澳

审核/王   怡


你可能还想看

想获取更多学院新闻请戳阅读原文

投稿请发至邮箱lkdzsyx@163.com

想我来微博@辽宁科技大学学生工作处找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