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语言学前沿论坛 | 邵敬敏:汉语副词分类的困境及其解决思路探讨


题目

汉语副词分类的困境及其解决思路探讨


主讲人

邵敬敏 教授 

暨南大学文学院


主持人

陈振宇 教授 

复旦大学中文系


时间、地点


时间:10月8日(周五)18:00—19:30

腾讯会议号:692 729 423

密码:081022


主讲人简介


       邵敬敏,浙江宁波人,196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语言专业,曾任职中央文化部艺术局,1981年获杭州大学(现浙江大学)硕士学位。1981-2002年在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任教,1994年晋升教授,1998年领衔申报博士点成功,获国务院特殊津贴。1996-2001年在香港城市大学、香港商务印书馆工作,2002年暨南大学引进任特聘一级教授。现任广东省中国语言学会荣誉会长、全国高等院校现代汉语教学研究会名誉会长。

承担十多项国家或省部级科研项目,含国家社科项目三项。获国家社科二等奖1次,三等奖2次;省级一等奖3次、二等奖3次。出版著作(含主编)69本,发表论文350余篇。任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境外汉语语法学史暨数据库建设”首席专家。主编高校本科教材《现代汉语通论》,为教育部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教材,获广东省教材一等奖。领衔主办系列性“现代汉语语法国际研讨会”几十年。


摘要


       本文试图对汉语副词的分类和归类做些探索。副词分类的出发点应该是语义范畴,决定它的类别是语义特征,而且应尽可能运用形式验证。为此,我们在前贤研究基础上,首先归纳出八个少有争议两两相对的基本类型:1.时间(物质运动与变化的表现);2.范围(物质存在的空间);3.程度(事物变化的状况),4.频率(单位时间内动作行为的次数);5.否定(不能肯定事物的存在或运动);6.疑问(不能确定或不能解释);7.估测(对未知的估计);8.关联(反映事件的关系)。以上八类副词,其特点是内部成员相对有限,使用频率较高,且只能做状语,属于“虚义”的典型副词。其余副词,不仅数量多,词汇意义相对“实在”,且跟形容词或者动词有着密切联系,属于“实义”非典型副词。可再分为四类:按照客观描写和主观倾向进行区分:9.描摹副词(描写客观的行为);10.情态副词(显示主观的褒贬等倾向);11.喻指副词(运用比喻派生);12.评议副词(对事件进行评点或议论)。最后讨论如何在具体归类时区别“描摹副词”与“情态副词”、“情态副词”与“评议副词”的办法,并对若干疑难问题的解决进行了讨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