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今日,送别袁老!

团结奋进的 北京邮电大学 2022-07-27



 

禾下乘凉梦,仓满无饥恐

粒粒皆辛苦,后辈不敢忘

 

5月24日10时

“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袁隆平院士遗体送别仪式

在长沙市明阳山殡仪馆铭德厅举行


识别图中二维码送别袁老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和科技工作者向袁隆平同志学习,“学习他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信念坚定、矢志不渝,勇于创新、朴实无华的高贵品质,学习他以祖国和人民需要为己任,以奉献祖国和人民为目标,一辈子躬耕田野,脚踏实地把科技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崇高风范”。




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

研究、应用与推广

创建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

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

世界粮食供给作出杰出贡献

 

上世纪70年代

袁隆平团队在海南岛

发现一株天然的雄性不育野生稻

通过全国大协作

将三系法杂交水稻配套成功

被称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1973年

袁隆平带领研究组

育成具有根系发达、穗大粒多等优点的

强优势杂交水稻

 

1976年

杂交水稻迅速扩大到208万亩

并在全国范围

开始大面积应用于生产

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个

在生产上成功利用

水稻杂种优势的国家



1995年

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

取得突破性进展

大面积推广

中国独创

 

1996年开始实施的

中国超级稻育种计划

在基础理论和品种选育方面

都取得较大进展

分别于

2000、2004、2011、2014年

实现了大面积示范亩产

700、800、900、1000公斤的“四连跳”



上世纪60年代

袁隆平科研团队开创杂交水稻研究以来

中国已经实现

从三系到两系

再到超级杂交稻的

三次重大技术创新

 

2020年

我国谷物自给率超过95%

中国人均粮食占有量

达到470公斤左右

比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的209公斤

增长了126%



“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一个当时看来遥不可及的梦,让袁隆平开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追逐。蓬勃向上的新中国给袁隆平提供了践行农业报国誓言的广阔舞台。日益强盛的祖国就是他躬耕科研的沃土。回望袁老一生,宏愿并非一时头脑发热,而是一代中国知识分子对家国命运的情怀和担当

粮稳,则天下安。水稻种植是应用科学。对科学家袁隆平而言,国家和人民的需求至高无上——技术手段不断更迭,但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始终是丰收。近年,杂交水稻年种植面积超过2.4亿亩,年增产水稻约250万吨。中国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向世界证明,我们完全可以靠自己养活14亿人民。



袁隆平曾多次畅谈他的两个梦想

除了让杂交水稻覆盖全球的梦想之外

还有另外一个“禾下乘凉梦”

他曾梦见试验田里的超级杂交水稻

长得比高粱还高

穗子有扫帚那么大

谷粒有花生米那么大

他和助手坐在瀑布般的稻穗下乘凉


在2019年被授予“共和国勋章”后

他说

“我不能躺在功劳簿上

要尽量发挥新的贡献

我最大的愿望就是

饭碗要牢牢地掌握在

我们中国人自己手上



他也曾对青年学子寄语

“书本知识很重要。

我是搞水稻研究的,

但是书本里面长不出水稻,

只有田里面才长得出水稻,要实践!”

他叮嘱孩子们

和年轻一代的科研工作者们

一定要手眼结合、注重实践

 


我们失去了巨星

我们更要赓续星光

我们失去了您

我们更要成为您!



禾下乘凉梦,一稻一人生

袁隆平院士的逝世

让无数热爱他的人万分悲痛

但他的精神、他的事业、他的遗志

有无数拼搏的中国人

去继承、去发扬、去光大

愿北邮人秉承期望

忠于热爱,奋斗青春!


出品: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来源:新华社、人民日报、北京日报

文案整理:杨佳贝宁

排版:陈茹

责编:董思捷



精彩回顾:

大创展来啦!这个五月,我们一起见证梦想!

520丨邮苑,我爱你 不止今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