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听北邮人讲述,西藏“加氧人”的故事!

团结奋进的 北京邮电大学 2024-02-25

 BUPT  北邮 


北京与拉萨

远隔3757公里

有着3000多米海拔落差

有这样一队北邮人

他们用镜头

记录了拉萨的那些人、那些事……


近日,来自北京邮电大学和其他三所高校的师生采访团队做客BRTV纪实科教频道《非常向上》节目,他们讲述了怎样的故事,分享了哪些心得,一起来看~



为讲好当代共产党员甘于奉献、投身艰苦地区建设的生动故事,教育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2023年7月-8月,北京市委教育工委组织开展了“见证优秀共产党员榜样”首都大学生集体采访行动。来自北京邮电大学和其他几所高校的师生采访团队深入西藏、青海等地采访了北京市对口支援党员干部。他们与挂职干部们同吃同住,亲身感受当地发展变化,在行走中上了一堂堂生动而有意义的“大思政课”,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青年的“青春答卷”。

其中,北京邮电大学采访团对拉萨市和当雄县进行了为期6天、总行程4100多公里的实地考察,在边疆一线现场感受优秀共产党员全心全意服务人民的深切情怀,学习当代共产党员甘于奉献、投身艰苦地区建设的生动故事。他们在这堂“行走的大思政课”中,读懂中国精神,感知时代脉搏。

北京邮电大学采访团在西宁站合影

北京援藏工作29年,一笔笔援藏资金、一个个重大项目、一项项民生工程,犹如盛夏格桑花,开放在拉萨大地。一批批援藏干部化身“加氧人”,让“世界屋脊”的苦寒之地焕发出崭新面貌和勃勃生机。北邮采访团本次调研主要采访了拉萨市林业和草原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尚德、拉萨北京实验中学校长梁新以及拉萨市当雄县委常务副书记、常务副县长闫涛。下面就让我们跟随北邮采访团的脚步走近援藏干部的动人故事……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内容

王尚德——

实地勘察重沟通,躬身山间植新苗

拉萨北山曾经土壤贫瘠、荒无人烟,而在王尚德副局长的参与下,这里已经变得生机盎然、绿树环绕了。王尚德向采访团介绍说,北山绿化是拉萨乃至西藏自治区的重点生态工程,醉鱼草等乡土树种和油松等引进树种能很好地适应拉萨南北山,在保持水土、固碳释氧、净化空气等方面都能带来巨大的生态效益。勘察过程中,王尚德同志时不时和片区负责人交流苗木质量和栽植技术问题,反复督促造林进度。

王尚德在和片区负责人员交流种植进度

王尚德介绍,自南北山绿化项目启动以来,已植树30.01万亩,他把目前的主要困难总结为缺人、缺水、缺苗,具体表现为拉萨市懂得种树的人才数量少,供水管道的铺设以及维护的成本高,保障性苗圃的建立难度大,苗子的引进数量、质量也难以达标。“我开会时向大家推荐了柽柳和沙枣。我做了理论上的推测,下乡时也注意到路边有种柽柳科的植物,这两种树的成活率应该会比较高。”王尚德兴奋地说道,“如果明后年你们还有机会上(拉萨)来,就有可能看到这两种树了!”

8月21日,王尚德在北山接受采访

王尚德(前排左3)和采访团合影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内容

梁新——

以良心致初心,守望格桑花开

南北山种植的树木能够为西藏的空气加氧,而拉萨北京实验中学(以下简称“拉北实”)的教育能够为西藏的发展“加氧”。2018年,梁新同志到拉北实任德育校长。2023年,连续留任两次的他开始担任校长,全面负责学校工作。“在这边进行德育工作,最先要改变的是思想”梁新在谈起2018年至2022年的德育工作时说道,“老师的思想需要进一步改变,要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在梁新的带领下,学校的学生管理制度逐步建立,食堂的配套设施愈加完善,学生的课外活动也愈加丰富。同时,梁新也提到了拉北实发展的阻碍:“我们想组建一个无人机社团,但没有老师来教,即使有作品,我们也缺少相应的平台来展示。”了解此情况后,采访团联系了我校在西藏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的挂职干部杨大全副院长,为拉北实解难纾困。

工作中的梁新

值得骄傲的是,拉北实的高考录取分数线连年攀升,从2014年的380分提升至了2023年的680分。校长梁新认为,这与北京援藏指挥部对学校的支持是分不开的,在经费支持和政策倾斜下,许多拉萨老师可以去北京交流学习,学生也可以去北京增长见识,从而提升成绩。成员刘艺璇提到:“梁校长工作时很严肃,但是在食堂看到同学们又会笑着打招呼,还询问他们为什么一直戴着帽子,有一种很强烈的反差感。”

梁新和同学们在操场合影

梁新(后排左2)和采访团合影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内容

闫涛——

情洒当雄见丹心,同心共筑中国梦

作为建设美丽西藏、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加氧人,闫涛原本是北京市东城区东花市街道办事处副主任,现主要在当雄县协助县领导工作,负责与东城区对接以及援藏项目的统筹推动工作。谈及两地工作对比时,闫涛介绍道,东花市街道和当雄县的人口数量都为五万多人;前者有八个社区,后者有八个乡镇,这让初来上任的他倍感亲切。

8月24日,闫涛在当雄县政府接受采访

当雄县作为拉萨市唯一的纯牧业县,当地牧民居住也较为分散,一次下乡也许只能去到一户,但闫涛每月都亲自到海拔4800米的色德村,和村委会了解近期情况,到牧民家进行慰问。尽管工作环境较为艰苦,闫涛和同事们也有自己的放松方式。东城区援藏医疗领队、当雄县人民医院副院长闫志刚说道:“休息日时我们会一起去超市买菜,他(闫涛)做得一手好菜,最拿手的就是红烧肉。”

“西藏的风景能够激起人们对祖国的认可和自豪感。”闫涛感叹道,“来到这边工作,尽管身体会受到高原的一些影响,但和首都心连心的感受更深了。” 

闫涛(左四)和采访团合影

在北邮采访团师生返京的火车上,闫涛发来微信感叹“今天群众搬家,这是一件得民心的高兴事”。据悉,2023年8月26日至30日,当雄县色德村按照整体搬迁、分批实施的原则,951名牧民正式从当雄县迁至堆龙德庆区祥和苑,顺利安全圆满完成了生态搬迁任务,曾生活在高海拔地区的牧民群众开启了新的生活,拥有了更好的求学就业环境。




在高原上工作,最稀缺的是氧气,最宝贵的是精神。在这堂“大思政课”中,援藏干部们“革命理想高于天”的援藏精神深深地感染着北邮师生。在采访过程中,采访团成员真实感受到了由于空气稀薄所带来的各种高原反应,而这些感受也正是援藏干部面临的实际困难,然而令北邮师生感动的是,每一位受访的援藏干部谈到更多的都是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好援藏工作,为西藏“加氧”,让党和国家放心!



深入基层一线、感受发展变化

记录感人故事、感悟青年责任

实践是大课堂、是练兵场

北邮人

将在这堂行走的“大思政课”中

汲取奋进力量

以最青春、最昂扬、最饱满的姿态

不懈奋斗、书写“青春答卷”


出品: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

制作:北京邮电大学学生记者团

来源:数字媒体与设计艺术学院

排版:孙博涵

责编:董思捷

审核:胡启镔、申晶晶



精彩回顾:

一场盛会!一起走近这些北邮人的荣耀时刻!

建议收藏!北邮寒假生活指南来啦!

点点赞

 “邮”你更精彩~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听北邮人讲述,西藏“加氧人”的故事!

团结奋进的 北京邮电大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