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郑板桥家书

郑板桥家书


作者介绍:郑板桥(1693-1765年),名燮,字克柔,号板桥居士,江苏兴化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历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郑板桥为官清正廉明,体恤百姓。在潍县任上时,正遇大饥荒,他立即开仓赈民,得到百姓的爱戴。他性格落拓不羁,愤世嫉俗,而又倔犟不驯,乾隆十八年(1753年)因请求赈灾而触怒上司,于是便辞去官职,过上游历的生活。郑板桥晚年寄寓扬州,以卖画为生计,艰难度日。他的书画成就巨大,卓立当世,自成一家,尤其善于画竹,名列著名的“扬州八怪”之首。此外,在文学上,他的诗、词、文也都有佳作问世。


【导读】

《郑板桥家书》是郑板桥教育子弟的家书集,虽然数量不多,但每封信都称得上是家书经典。像郑板桥本人的性格一样,该书的风格也颇具奇怪独创的特质,为当世和后人所推崇。


郑板桥早年生活疾苦,中年才涉足官场,亲眼目睹了当时民不聊生、官场腐败的情景,他非常同情那些受苦的百姓,所以在《家书中表现出浓厚的尊农思想。


《郑板桥家书》的内容虽然不涉及政事、国事,但能以小见大,言近而旨远。这本家书规模也不如曾国藩家书那样恣肆汪洋,但在短短的16封家书中却融入了丰富的有关读书、修身、为文、做人等人生哲理,文字清新自然,态度真诚坦率,让人掩卷沉思,回味无穷。本篇为《郑板桥家书》的精选本,其中的深刻意蕴,读者可在鉴赏中细细品味。


雍正十年杭州韬光庵中寄舍弟墨

谁非黄帝尧舜之子孙,而至于今日,其不幸而为臧获,为婢妾,为舆台、皂隶,窘穷迫逼,无可奈何。非其数十代以前即自臧获婢妾舆台皂隶来也。一旦奋发有为,精勤不倦,有及身而富贵者矣,有及其子孙而富贵者矣,王侯将相岂有种乎!


而一二失路名家,落魄贵胄,借祖宗以欺人,述先代而自大。辄曰:“彼何人也,反在霄汉;我何人也,反在泥涂。天道不可凭,人事不可问!”嗟乎!不知此正所谓天道人事也。天道福善祸淫,彼善而富贵,尔淫而贫贱,理也,庸何伤?


天道循环倚伏,彼祖宗贫贱,今当富贵,尔祖宗富贵,今当贫贱理也,又何伤?


天道如此,人事即在其中矣。愚兄为秀才时,检家中旧书籍,得前代家奴契券,即于灯下焚去,并不返诸其人。恐明与之,反多一番形迹,增一番愧恧。自我用人,从不书券,合则留,不合则去。何苦存此纸,使吾后世子孙,借为口实,以便苛求抑勒乎!如此存心,是为人处,即是为己处。若事事预留把柄,使人其网罗,无能逃脱,其穷愈速,其祸即来,其子孙即有不可问之事、不可测之忧。试看世间会打算的,何曾打算得别人一点,直是算尽自家耳!可哀可叹,吾弟识之。


【译文】

世界上哪一个人不是黄帝、唐尧、虞舜的子孙呢?可是到了今天好多人沧为别人的奴隶、侍妾,成了卑贱低下的人,他们走投无路,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但没有任何办法摆脱困境。这些人并不是从几十代之前就是别人的奴隶、婢妾的。如果有一天他们努力奋斗,奋发进取专心致志地辛勤工作,那么有的人可能因此而富贵起来,也有的人可能到他儿孙那一代富贵起来了。王侯将相难道天生就是富贵人的子孙吗?


假如王侯将相的儿孙中有一两个人不争气,使家门败落,过上了贫困的生活,他们却可以依靠祖宗的富贵来欺压别人。他们夸耀祖先的功德、荣耀,自以为了不起。他们动不动就说:“他是什么人?出身低微却高高在上;我是多么高贵的出身啊,却过着这么低下的生活。唉,真是天理无法作准,人事无法预料啊。”唉!真可悲!他们不知道他们说的正是天理和人事啊!天理是对勤劳善良的好人赐福,对那些作恶多端的人降祸。行善积德就会得到上天赐给的富贵,你作恶上天就会降祸给你,使你贫困。这便是天理,有什么值得伤感的呢?


天理就是如此,它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相互依赖。别人的祖先曾经贫贱,为人做奴婢,那么现在他就该高贵幸福;你的祖先曾经是王侯将相,高贵富足,你现在就该贫穷低贱,这也是天理啊,又有何悲伤呢?


天理是这样,人事也就包含在这其中了。我做秀才的时候,在旧书堆里翻捡出前代家奴的卖身协议,便在灯下烧毁,并不去送给他。我害怕直接交给他,反而让他看到自己的身世而自感羞愧,无法面对我。当我开始使用奴婢时,我就从不立卖身契,我觉得适合就留下他,不适合就让他走。我何苦保存一张纸,让我的后世子孙,以此为借口,去责难别人呢?我这样去做,是为别人着想,也是为自己着想啊!如果一个人做什么事情都留一手,使别人落到他的计谋里,从此在他的罗网里挣扎,无法逃脱,那么这个人的祸患也就不远了:他就会很快变得贫穷,他的子孙也就有了无法预测、无法避免的灾难。我们不妨来看看那些真正会算计的人,他们何时算计过别人的一星半点儿呢?到头来还是自己算计了自己!可悲可叹!我希望弟弟能牢牢地记住这些道理。


焦山读书寄四弟墨

僧人遍满天下,不是西域送来的。即吾中国之父兄子弟,穷而无归,人而难返者也。削去头发便是他,留起头发还是我。怒眉瞋目,叱为异端而深恶痛绝之,亦觉太过。


佛自周昭王时下生,迄于灭度,足迹未尝履中国土。后八百年而有汉明帝,说谎说梦,惹出这场事来,佛实不闻不晓。今不责明帝,而齐声骂佛,佛何辜乎?况自昌黎辟佛以来,孔道大明,佛焰渐息,帝王卿相,一遵《六经》《四书》之书,以为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此时而犹言辟佛,亦如同嚼蜡而已。


和尚是佛之罪人,杀盗淫妄,贪婪势利,无复明心见性之规。秀才亦是孔子罪人,不仁不智,无礼无义,无复守先待后之意。秀才骂和尚,和尚亦骂秀才。语云:“各人自扫阶前雪,莫管他家屋瓦霜。”老弟以为然否?偶有所触,书以寄汝,并示无方师一笑也。


【译文】

当下有许多和尚,遍布全国。他们并不是从西域来的,而是我们自己的父老兄弟,都是因为穷困潦倒而出家做了和尚,不再还俗的人。剃光满头的毛发就成了和尚,而留起头发,他便仍旧是我尘世的俗人。如果我们横眉冷对,叱责他是“异端”而深恶痛绝,那么,我们的做法实在是太过分了。


佛祖释迦牟尼出生于周昭王时代,他并没来我们的土地上走过一步。直到他死去。但八百年后,汉明帝却谎称在梦中见过佛祖,从此佛教传入中国。对于这件事情的由来,佛祖并不知晓。世人却将社会中不平等的事情归罪给佛祖,而不责骂用梦来编造谎话的汉明帝。你说,佛祖有什么罪过呢?况且,从唐朝的大文学家韩愈宣扬排斥佛教后,佛教的势力开始衰落,孔子的学说开始兴盛,皇帝和朝廷众臣便把《六经》、《四书》上的教诲当做整家治国,统治天下的理论,如果这个时候我们仍宣扬排斥佛教的教义,那么我们就如同口中嚼着蜡,一点儿滋味也没有。


假如说和尚是佛祖的罪人,烧杀抢掠,淫乱狂妄,贪利忘义,趋炎附势,不再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宗教修养,那么,秀才就是孔子这位圣人的罪人,他们不讲究仁慈智慧,不遵守礼仪道德,不再有遵循先帝礼教而传授后人的意念。正是秀才谩骂和尚,而和尚又辱骂秀才。俗话说得好:“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以上的话,兄弟认为如何?这是我偶然间想到的,写下来寄给你,你可以给无方大师看看,换他一笑吧!


焦山别峰庵雨无事寄舍弟墨

秦始皇烧书,孔子亦烧书。删书断自唐、虞,则唐、虞以前,孔子得而烧之矣。《诗》三千篇,存三百十一篇,则二千六百八十九篇,孔子亦得而烧之矣。孔子烧其可烧,故灰灭无所复存,而存者为经,身尊道隆,为天下后世法。


始皇虎狼其心,蜂虿其性,烧经灭圣,欲剜天眼而浊人心,故身死宗亡国灭,而遗经复出。始皇之烧,正不如孔子之烧也。


自汉以来,求书著书,汲汲每若不可及。魏、晋而下,迄于唐宋,著书者数千百家。其间风云月露之辞,悖理伤道之作,不可胜数,常恨不得始皇而烧之。而抑又不然,此等书不必始皇烧,彼将自烧也。


昔欧阳永叔读书秘阁中,见数千万卷皆霉烂不可收拾,又有书目数十卷亦烂去,但存数卷而已。视其人名皆不识,视其书名皆未见。夫欧公不为不博,而书之能藏秘阁者,亦必非无名之子。录目数卷中,竟无人一书识者,此其自焚自灭为何如!尚待他人举火乎?


近世所存汉、魏、晋丛书,唐、宋丛书,《津速秘书》,《唐类函》,《说郛》,《文献通考》,杜佑《通典》,郑樵《通志》之类,皆卷册浩繁,不能翻刻,数百年兵火之后,十亡七八矣。


刘向《说苑》、《新序》,《韩诗外传》,陆贾《新语》,扬雄《太玄》、《法言》,王充《论衡》,蔡邕《独断》,皆汉儒之矫矫者也。虽有些零碎道理,譬之“六经”,犹苍蝇声耳,岂得为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哉!


吾弟读书,“四书”之上有“六经”,“六经”之下有《左》、《史》、《庄》、《骚》,贾、董策略,诸葛表章,韩文、杜诗而已,只此数书,终身读不尽,终身受用不尽。至如《二十一史》,书一代之事必不用废。然魏收秽书;宋子京《新唐书》,简而枯;脱脱《宋书》,冗而杂。欲如韩文、杜诗脍炙人口,岂可得哉!此所谓不烧之烧,未怕秦灰,终归孔炬耳。


“六经”之文,至矣尽矣,而又有至之至者:浑沦磅礴,阔大精微,却是日常家用,《禹贡》、《洪范》、《月令》、《七月流火》是也。当刻刻寻讨贯串,一刻离不得。张横渠《西铭》一篇,巍然接“六经而作,呜呼休哉!雍正十三年五月二十四日,哥哥字。


【译文】

秦始皇“焚书坑儒”是为了独裁统治,孔子焚书是为了传道授业啊!孔子为了编写《尚书》,他焚烧了唐尧以前的资料,从唐尧、虞舜时代截断,从此而删定《尚书》。《诗经》共有三千多篇,现在只剩下三百一十一篇,其中的两千六百八十九篇都被孔子烧毁了。那些应该烧的书籍都被孔子烧掉了,就像空中的灰烬般消失殆尽不复存在了,而那些剩下的就是真正的经典。这些经书地位高尚,流传甚广,成为后世子孙的典范。


秦始皇有一颗如同虎狼般凶残的心,他本性就像黄蜂、竭子般狠毒,他焚烧经书,毁灭圣教,是打算消灭人的智慧,使他人混沌不开,人心惑乱,所以秦始皇死后,国家灭亡,宗族不再存在,但遗留下来的经书又流传开来。可见,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是根本比不上孔子的“烧书传道”啊!


从汉代起,人们搜集保存书籍,著书立说,匆忙而不求甚解,不求精练。从魏、晋时代以来,一直到唐、宋时代,著书立说的人有千百家。而在这千百家的著作中,有许多描写风花雪月的内容,而违背天理、损伤圣教的作品也数不胜数,我常常痛恨不能让秦始皇烧毁这些书籍。但是似乎又不必如此,这类书籍即使秦始皇不来焚烧它,它也一定会自生自灭的。


宋代的文学家欧阳修在官廷的藏书阁看书时,曾发现几千万卷霉烂的藏书,而且还有几十卷书目也烂掉了,其中只剩下几卷了。而这些书的作者和书名都是欧阳修未曾见过的。欧阳修学识渊博,而这些书既然能被收藏在宫廷的藏书阁中,可见这些书必定都是名人所写的。但是,在这些书的书目中,竟然没有人知道其中的一个作者,一本书的内容,所以这些书是自己焚烧自己,自我毁灭啊!难道这样的书籍还需要等别人来毁掉吗?


近代所保存的汉魏晋丛书,唐宋丛书,明代的《津逮秘书》、《唐类函》,宋元时代的《说郛》、《文献通考),唐代杜佑的《通典》,宋代郑樵的《通志》等等,这些书体系庞大,内容繁多,无法一一翻刻而到数百年之后,兵火战乱,使它们中的十分之七八已不存在了,这不就是焚书吗?


刘向的《说苑》、《新序》、《韩诗外传》,陆贾的《新语》,扬雄的《太玄)、《法言》,王充的《论衡》,蔡邕的《独断》,这些书籍都是汉代藏书中最有威望的著作。虽然这些书中有一些细碎的道理,但如果同“六经”相比,它们就像是苍蝇的“嗡嗡”之声了,怎么能够用这些书的道理去行事,像太阳、月亮绕天体行进,长江、黄河绕地行走一样能经天纬地呢?


弟弟读书,须以“四书”为主,“四书”之上还有“六经”,而“六经”之下也有《左》、《史》、《庄》、《骚》,贾谊、董仲舒的政论,诸葛亮的奏章,韩愈的散文,杜甫的诗歌,读这些书就足够了。这些书你一辈子也无法看完的,你将从中受益一生。至于《二十一史》,写的是一个朝代的历史,一定不会废弃。但是北齐人魏收的书箱,虚夸低下;宋祁的《新唐书》,内容少,文辞枯燥;脱沓的《宋书》,冗长又杂乱无章。这些书怎么能像韩愈的文章、杜甫的诗歌那样被广为传诵呢?这就是所谓的不烧之烧,没有被秦始皇烧掉,但又被孔子删掉了。


“六经”上的文章,尽善尽美,然而还有美中更胜一筹的是:天体覆盖,大地无垠,浑厚质朴却精细微妙,但这样的美却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如《禹贡》、《洪范》、《月令》、《七月流火》就是这样的文章。你应该随时去研读思考,融会贯通,一刻也不可放弃!张载的《西铭》是一篇佳作,它继承了“六经”上的精妙,是一篇非常优秀的作品,唉!真美啊!雍正十三年五月二十四日,哥哥写。


仪真县江村茶社寄舍弟

江雨初晴,宿烟收尽,林花碧柳,皆洗沐以待朝暾;而又娇鸟唤」人,微风叠浪,吴、楚诸山,青葱明秀,几欲渡江而来。此时坐水阁上,烹龙风茶,烧夹剪香,令友人吹笛,作《落梅花》一弄,真是人间仙境也。


嗟乎!为文者不当如是乎!一种新鲜秀活之气,宜场屋,利科名,即其人富贵福泽享用,自从容无棘刺。


王逸少、虞世南书,字字馨逸,二公皆高年厚福。诗人李白,仙品也,王维,贵品也,杜牧,隽品也。维、牧皆得大名,归老辋川、樊川,车马之客,日造门下。维之弟有缙,牧之子有荀鹤,又复表表后人。


惟太白长流夜郎,然其走马上金銮,御手调羹,贵妃侍砚,与崔宗之著宫锦袍游遨江上,望之如神仙。过扬州未匝月,用朝廷金钱三十六万,凡失路名流、落魄公子,皆厚赠之,此其际遇何如哉!正不得以夜郎为太白病。


先朝董思白,我朝韩慕庐,皆以鲜秀之笔,作为制艺,取重当时。思翁犹是庆、历规模,慕庐则一扫从前,横斜疏放,愈不整齐,愈觉妍妙。二公并以大宗伯归老于家,享江山儿女之乐。方百川、灵皋两先生,出慕庐门下,学其文而精思刻酷过之;然一片怨词,满纸凄调。百川早世,灵舉晚达,其崎岖屯难亦至矣,皆其文之所必致也。吾弟为文,须想春江之妙境,挹先辈之美词,令人悦心娱目,自尔利科名,厚福泽。


或曰:吾子论文,常曰生辣,曰古奥,曰离奇,曰淡远,何忽作此秀媚语?余曰:论文,公道也;训子弟,私情也。岂有子弟而不愿其富贵寿考者乎!故韩非、商鞅、晁错之文,非不刻削,吾不愿子弟学之也;褚河南、欧阳率更之书,非不孤峭,吾不愿子孙学之也;郊寒岛瘦,长吉鬼语,诗非不妙,吾不愿子孙学之也。私也,非公也。


是日许生既白买舟系阁下,邀看江景,并游一戗港。书罢,登舟而去。


【译文】

雨过天晴,江面上景色一新:昨夜的浓雾已经消散,林中花儿娇艳,杨柳碧绿。经过雨的洗涤后,所有的一切都在期盼着朝阳的升起。此时,林中小鸟清脆的叫声唤着你,柔顺的微风吹拂着江面,微波荡漾。吴、楚两地的群山,青葱翠绿,明丽秀美,似乎要穿越江心,扑面而来。这时候,静坐在水边的楼阁上,煮一壶龙风茶,烧一炉夹剪香,让朋友演奏一支优美的《落梅花》的曲子,此时此刻,这里真是人间仙境啊!


唉!写诗作文的人们,不正应该如此吗!这种清新、秀美、生动宜人的气息正适合文人墨客吟诗作赋,进科举考场,争取功名利禄。这样的人必然享受荣华富贵,生活得从容自在而没有任何坎坷。


王羲之、虞世南,他们的书法堪称一绝,字字温香飘逸,而他们本人也享尽荣华,延年高寿;唐朝诗人李白,诗风俊朗,素有“诗仙”的美称;唐代另一位诗人王维,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具有“贵人”的风格;而晚唐的杜牧,辞采清丽,才气过人,有“才子”的风范。王维和杜牧都获得了丰厚的福禄、功名,老年后归乡隐居,在他们的隐居地辋川、樊川,高官达贵骑马坐车,天天登门造访。王维的弟弟王缙,杜牧的儿子杜苟鹤,都是后辈们中的佼佼者。


只有李白被放逐到夜郎,但是他曾骑马上金銮殿,唐玄宗亲手为他调制美味汤,杨贵妃亲自捧着砚台为他研墨,和崔宗之穿着只有宫中才有的华丽的锦绣官袍,像神仙似的在长江上遨游。李白经过扬州不到个月,他就花掉国家三十六万两银子。大凡不得志的社会名流、落魄的贵族子弟,他都赐予丰厚的馈赠,以此来看,李白的遭遇又如何雄奇呢?所以,我们绝不能把流放夜郎认为是李白最大的灾难啊!


明代的董思白,我们这个朝代的韩慕庐,他们都清真雅正,写文作画,用一支新鲜秀美的笔写作八股文,在当时颇受称道。董思白老先生还是使用隆庆、万历年间的格式,韩慕庐却一改从前的文章风格,纵横」挥酒,无拘无東,他的文章愈是参差不齐,也就愈是精妙美丽。董思白和韩墓庐两位老先生都是从礼部尚书的位置上告老还乡的,从此在家享受江山美景和儿女膝前的乐趣。方百川、灵皋两位先生都是韩慕庐先生的学生,他们效仿老师的文章风格,而且考虑问题深刻有见地,与老师极为相像。但是,他们的诗文却不与老师相同,他们满纸怨言,凄惶苍凉,格调低沉。方百川英年早逝,灵皋也直到晚年才得以重用,他们这种生活坎坷、艰难的遭遇,无不是他们的文章风格导致的。弟弟若写文章,应该记住他们的教训,想天地之美妙,用先辈之华词,使人读起来赏心悦目。假使能做到这一点儿,那么你必将从此功成名就,享受富贵荣华。


有人问:先生,你评论别人的文章,你总会使用“生辣”、“吉奥”、“离奇”、“淡远”等进行评论,而现在为什么要写出这些柔媚秀丽的评论呢?我回答他:研究评论文章,是公正的评说;而教训自己的儿孙、兄弟,则是个人的私情啊。天下怎么会有人不愿意自己的儿孙、兄弟享受荣华富贵,延年长寿的呢?所以,尽管韩非、商鞅、晁错的文章立论精辟、词锋锐利、雕刻细致,而我却不希望我的儿孙和兄弟效仿他们的文章;褚遂良、欧阳询的书法虽然传芳百世,标新立异,自成一家,但是我也不愿意我的子孙、兄弟学习他们;孟郊、贾岛的诗文虽美却凄寒清冷,李贺虽少年多才诗文却奇诡险怪,因此我也不希望我的兄弟和子孙后代学习他们。这是私情而不是公理。


今天许既白先生雇了艘小船系在水阁下面,他邀请我去观看江上的美景,同时去浏览另一条反向的巷子。就写到这吧,我就要登船离开这里了。


焦山双峰阁寄舍弟墨

郝家庄有墓田一块,价十二两,先君曾欲买置,因有无主孤坟座,必须刨去。先君曰:“嗟乎!岂有掘人之冢以自立其冢者乎!”遂去之。但吾家不买,必有他人买者,此冢仍然不保。吾意欲致书郝表弟,问此地下落,若未售,则封去十二金,买以葬吾夫妇。即留此孤坟,以为牛眠一伴,刻石示子孙,永永不废,岂非先君忠厚之义而又深之乎!


夫堪舆家言,亦何足信。吾辈存心,须刻刻去浇存厚,虽有恶风水,必变为善地,此理断可信也。后世子孙,清明上冢,亦祭此墓,卮酒、只鸡、孟饭、纸钱百陌,著为例。雍正十三年六月十日,哥哥寄。


【译文】

在郝家庄有一块墓地售价十二两银子,我父亲曾经想把它买下来。但是墓地中间有一座必须刨去的孤坟。于是我父亲说:“唉!怎么能挖据别人的坟墓来建造自己家的坟墓呢?”我父亲便没有买。但是,即使我们家不买这块地,总有其他人去买的,所以这座孤冢依旧保不住的。我想写信给郝家表弟,间一问这块地是否卖出去了,如果没有出售,我就寄去十二两银子,把这块地买过来作为埋藏我夫妇二人的墓地。我将保留那座坟墓,作为我夫妇藏身之后的伴侣,然后刻一块石碑来告诫后代子孙,永远不能将这座坟墓挖去,这岂不是更加深了我父亲的诚实厚道的品格吗?


我们为何要相信那些风水先生的话呢?我们要下决心,时刻去培养淳厚善良的性格,那么,即使风水不好的地方,也会变成风水宝地的,这个道理是可以相信的。在此告诫我的后代儿孙们,在清明节上坟时,也要祭祀这座坟墓。用一杯酒,一只鸡,一碗饭,一百串钱足够了。在此我写下这些作为家规。雍正十三年六月十日,哥哥寄。


淮安舟中寄舍弟墨

以人为可爱,而我亦可爱矣;以人为可恶,而我亦可恶矣。东坡一生觉得世上没有不好的人,最是他好处。


愚兄平生谩骂无礼,然人有一才一技之长,一行一言之美,未尝不喷喷称道。橐中数千金,随手散尽,爱人故也。至于缺厄欹危之处,亦往往得人之力。好骂人,尤好骂秀才。细细想来,秀才受病,只是推廓不开,他若推廓得开,又不是秀才了。且专骂秀才,亦是冤屈,而今世上那个是推廓得开的?年老身孤,当慎口过。爱人是好处,骂人是不好处。东坡以此受病,况板桥乎!老弟当时时劝我。


【译文】

一个人如果喜欢别人,那么他必定被别人所喜欢;但是一个人如果讨厌别人,那么他自己也就将被人讨厌。苏东坡一生都将世上的人当做好人,这是他人生最大的优点。


而我一生却轻狂无礼,随意谩骂别人,但是,我对别人的才华和技能,哪怕一点点儿,我都会赞不绝口;对别人所做的一件小事或一句美言,我都会称道的。我将自已积蓄的几千两银子都分散赠送给别人,这是我对别人关爱的原因啊。而当我遇到困难时,我也时常会得到别人的关爱。我平生喜欢骂人,最喜欢骂的人又是秀才。现在细细想来才发现,秀才被人责骂,主要原因是心胸狭窄,但是,倘若他们心胸宽广,为人坦率,那么他们也就不是秀才了。而且只是一味辱骂秀才,也是冤枉委屈了他们,想想看,如今世界上哪里还有豁达坦率,心胸宽广的人呢?现在我年纪已大,应当谨慎小心,不能再轻狂无礼了。我关爱别人是优点,但辱骂别人就是缺点了。苏东坡就是因为生性耿直,不分权贵,语言尖刻,所以经常被贬官,苏东坡尚且如此,我又能好到哪里去呢?弟弟应该经常规劝我,免得我时常设骂别人,犯下不可饶恕的过错。


范县署中寄舍弟墨

刹院寺祖坟,是东门一枝大家公共的,我因葬父母无地,遂葬其傍。得风水力,成进士,作宦数年无恙。是众人之富贵福泽,我一人夺之也,于心安乎不安乎!


可怜我东门人,取鱼捞虾,撑船结网;破屋中吃秕糠,吸麦粥,察取荐叶蕴头蒋角煮之,旁贴养麦锅饼,便是美食,幼儿女争吵每一念及,真含泪欲落也。


汝持俸钱南归,可挨家比户,逐一散给。南门六家,竹横港十八家,下佃一家,派虽远,亦是一脉,皆当有所分惠。麒麟小叔祖亦安在?无父无母孤儿,村中人最能欺负,宜访求而慰问之。自曾祖父至我兄弟四代亲戚,有久而不相识面者,各赠二金,以相连续,此后便好来往。徐宗于、陆白义辈,是旧时同学,日夕相征逐者也。犹忆谈文古庙中,破廊败叶飕飕,至二三鼓不去;或又骑石狮子脊背上,论兵起舞,纵言天下事。


今皆落落未遇,亦当分俸以敦夙好。


凡人于文章学问,辄自谓己长,科名唾手而得,不知俱是侥幸。设我至今不第,又何处叫屈来,岂得以此骄倨朋友!


敦宗族,睦亲姻,念故交,大数既得;其余邻里乡党,相周相恤,汝自为之,务在金尽而止。愚兄更不必琐琐矣。


【译文】

东门一族的公有祖坟是刹寺院墓地,我把父母埋葬在刹寺院坟地的旁边,是因为我贫困没有地方埋葬他们。而我却得恩这块风水宝地的赐福,竟考中了进士。我做官多年却没有遇到任何麻烦,这是我将众人的福分恩惠一个人全部独占了,我心里怎能舒服呢?


我们东门一家多么困苦啊!他们在河中捕鱼捞虾,撑船织网,非常劳累!他们在破旧的房屋中吃糠喝粥,非常可怜!他们的美味佳肴就是荇叶、芋头、茭白一起煮熟,再加上几块荞麦锅贴,而他们的小儿女们就会为这美食争先恐后去抢夺。每当想起这些困苦的同族,我心里就会难过,泪流满面而无法自抑。


你回去后,挨家挨户,拿着我的俸金,一一分散给他们。那些亲缘较远的同门,如南门六家、竹横港十八家、下佃的一家,虽然宗派较远,你也应该分给他们一些金银,因为我们毕竟是一个祖先啊!不知麒麟小叔祖现在在哪里?乡下人最喜欢欺侮无父无母的孤儿,你应当四处寻找他并且慰问安抚他。从我们这一代追溯到曾祖父,四代中的亲戚有许多好久不相往来,以致失去联系,甚至对面不相识,为了连续亲情,你可以每家送上二两银子,那么今后他们就会互相往来,互相关爱了。还有过去与我情同手足的陆白义、徐宗于两位同学,我很是惦念。我还记得那时候,我们在古庙中兴致勃勃地谈论天下文章。破庙的廊檐下,破败的落叶哀鸣着,而我们的谈兴却不受影响,一直持续到二三更天。有时候我们又骑在石狮背上,谈论兵法,翩翩起舞,尽情地谈论天下大事。


而现在,他们却仕途不顺,郁郁不得志,际遇坎坷,我们也应该为了加深旧日友情而分些俸银给他们,以减轻他们的生活压力。


关于文章和学问,所有的人都喜欢自吹自擂,认为自己技高一筹,认为科举考试很简单,得取功名易如反掌,却不知道其实人得取功名靠的仅仅是偶然的机遇啊!如果到现在我仍然没有考取功名,那么我要到哪里去诉满腹的委屈呢?所以,我怎么能以为自己高于朋友,并在朋友面前骄傲呢?


与同宗族的人友善相待,与乡邻和睦相处,体贴旧日朋友,我大致就做这些了。其他的乡邻朋友,你自己去考虑就行了,请务必送完所有的俸银。哥哥我就不再一一细说了。


诫弟“务农”

十月二十六日得家书,知新置田获秋稼五百斛,甚喜。而今而后,堪为农夫以没世矣!要须制碓、制磨、制筛罗簸箕、制大小扫帚,制升斗斛。


家中妇女,率诸婢妾,皆令习春揄蹂簸之事,便是一种靠田园长子孙气象。天寒冰冻时,穷亲戚朋友到门,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佐以酱姜一小碟,最是暖老温贫之具。暇日咽碎米饼,煮糊涂粥,双手捧碗,缩颈而啜之,霜晨雪早,得此周身俱暖。嗟乎!嗟乎!吾其长为农夫以没世乎!


我想天地间第一等人,只有农夫,而士为四民之末。农夫上者种田百亩,其次七八十亩,其次五六十亩,皆苦其身,勤其力,耕种收获,以养天下之人。使天下无农夫,举世皆饿死矣。我辈读书人,入则孝出则弟,守先待后,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所以又高于农夫一等。今则不然,一捧书本,便想中举、中进士、做官,如何攫取金钱,造大房屋、置多田产。起手便错走了路头,后来越做越坏,总没有个好结果。其不能发达者,乡里作恶,小头锐面,更不可当。夫束修自好者,岂无其人;经济自期,抗怀千古者,亦所在多有。而好人为坏人所累,遂令我辈开不得口;一开口,人便笑曰:汝辈书生,总是会说,他日居官,便不如此说了。所以忍气吞声,只得挨人笑骂。工人制器利用,贾人搬有运无,皆有便民之处,而士独于民大不便,无怪乎居四民之末也!且求居四民之末而亦不可得也!


愚兄平生最重农夫,新招佃地人,必须待之以礼。彼称我为主人,我称彼为客户,主客原是对待之义,我何贵而彼何贱乎?要体貌他,要怜悯他;有所借贷,要周全他;不能偿还,要宽让他。织女,衣之源也;牵牛,食之本也。在天星为最贵,天顾重之,而人反不重乎!其务本勤民,星象昭昭可鉴矣。吾邑妇人,不能织绸织布,然而主中馈,习针线,犹不失为勤谨。


近日颇有听鼓儿词,以斗叶为戏者,风俗荡轶,亟宜戒之。吾家业地虽有三百亩,总是典产,不可久恃。将来须买田二百亩,予兄弟二人,各得百亩足矣,亦古者一夫受田百亩之义也。若再求多,便是占人产业,莫大罪过。


天下无田无业者多矣,我独何人,贪求无厌,穷民将何所措足乎!或曰:世上连阡越陌,数百顷有余者,子将奈何?应之曰:他自做他家事,我自做我家事,世道盛则一德遵王,风俗偷则不同为恶,亦板桥之家法也。哥哥字。


【译文】

十月二十六日收到家信,知晓家中新购买田地收获秋谷五百担,非常高兴。从今以后,可以当一辈子的农夫了。今后需要再添置碓、磨筛罗、簸箕、大小扫帚、升斗斛等各种器具。


家中成年女子要带领婢妾,从事春米扬糠等家务劳动,这就是一种依靠田园教养子孙的景气。天寒地冻,穷亲戚、朋友登门时,要先泡一大碗炒米送上,加一小碟酱、姜等作料,这是暖和老人抚慰穷人的最好办法。空闲时日就吃碎米饼。霜雪天的早晨,双手捧着碗,缩着头颈喝着刚煮好的糊涂粥,全身都会暖和起来。啊!我要做一辈子农夫了!


我认为世间第一等人,只有农夫,而读书人为农工商之末等。上等农夫能种田百亩,中等七八十亩,下等五六十亩。他们苦其身,勤其力,干的都是苦力活。耕种所得,能养活天下的人。假如天下没有农夫,整个世间的人都会饿死了。我们这些读书人,在家孝顺父母,出门尊敬长辈,遵守圣贤的教诲,以培养后代,得志了就让百姓得到恩惠,不得志就加强自身修养,为世人楷模,所以这样的读书人,又得高于农夫一等。现在不是这样了,有的读书人,一捧起书本就妄想中举、中进士、做官,怎样索取金钱、建造大房子,多置田产。一开始就走错了道路,后来越干越凶,总是没有好结果的。那些不能发达兴旺的人,就在乡里作恶多端,为非作歹,头上长角,身上长刺,闹得更凶。洁身自好的人,也并非没有,希望自己能治理国家,反对怀古法古的人,也大有人在。但是往往好人受坏人的牵累,于是使我们这些人不得开口,一开口,就有人讥笑说:你们这些书生,总是会说,有朝一日做了官,就不这样说了。所以,只得忍气吞声,挨人笑骂。工人能制造器具可供使用;商人能搬运货物从有到无,都有便民的地方。唯独读书人不大便民,无怪乎列居四民之末!而且连四民之末也不够条件呢!


愚兄平生最器重农夫,对新招佃农,必须以礼相待。他称呼我“主人”,我称呼他“客户”,主客称谓本是相对的,为何主贵客贱呢?要体谅、怜悯他;有求借贷,就要成全他;不能偿还,要宽容他。曾经取笑唐人七夕诗,咏怀牛郎织女,都写相会离别等可怜的字句,其实很有失命名的本意。织女,衣的来源;牵牛,食的根本。在天那儿是最为贵重的东西,天那么看重他们,而人反倒不珍重啊!牛郎织女从事的本是为百姓尽力,星象的光明可以审察。我们村里的妇女,不能织绸织布,但是善于主持饮食、干针线活,还不失为勤快严谨。


近日听鼓儿词还很多,以斗叶为儿戏的人伤风败俗,放荡散失,应当极力禁止。我们家业地产虽有三百亩,都是抵押的房地产,不能永久依靠。将来须要买田二百亩,给兄弟二人,各得百亩就足够了,也算是符合古代丁男受田百亩的做法了,若再求多,就是等于占别人产业,这样罪过就很大。


天下无田无业的人多了,我却贪得无厌,算什么人!穷人将如何安排支撑生活呢?也许有人回答:世间田园连阡越陌,占有数百顷的人有的是,你又将如何呢?我的回答:他做他的事,我做我的事,世道兴盛则尽力为善,世俗败坏时则不同为恶,这也是我郑板桥的家规之一。哥哥字。



赞赏



推荐阅读

姓氏起源
字辈留言宗亲寻亲
寻找名人
家族往事宗亲名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