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WeChat ID ytfjls Intro 读历史即是读人心!我是袁腾飞,让我们一起品味文化,做有文同学。 《三国演义》在中国妇孺皆知。书中猛将如云,谋士如雨,他们的故事经过戏曲、评书、影视等艺术形式的演绎,更加荡气回肠,令人击节赞叹。   此书虽名为“三国”,但“演义”的大部分故事其实都生在东汉末年,七分实三分虚。书一开篇,就讲述了汉灵帝死后,大将军何进谋诛宦官失败,进而贼子进京,祸乱朝廷的故事。这事是怎么生的呢?灵帝当皇上二十多年,一味追求享乐,荒淫无道,卖官鬻爵,不理朝政。他平日喜欢和宫女一起游泳,估计脑子进了不少水,甚至将身边的阉贼认作了父母! 这样一个昏君,还曾自我感觉良好地问大臣:“你看朕跟桓帝比,是个什么样的皇帝呀?”灵帝当然觉得自己比桓帝有出息,他心想:“我多有经济头脑呀,知道卖官能赚钱。桓帝知道吗?他不会卖官,也不懂经营,我当然比他更出色!”那个大臣回答:“陛下与先帝一样,都是尧、舜一般的皇帝。”这话乍一听是好话,捧皇上呢,但实际上是骂桓帝是乌龟,灵帝是王八,您二位是一丘之貉,一路货色,半斤对八两。灵帝贪酒好色,三十出头就挂了。“灵”是他的谥号,《逸周书·谥法解》云:“乱而不损曰灵”,这是个恶谥,意思是他虽然扰乱了朝纲,但国家在他手里毕竟没有灭亡。灵帝一死,千疮百孔的烂摊子就留给了后人——黑暗的政治,祸端四起的外交……其中连绵不断的羌人反叛,最令东汉政府头疼。羌是一个非常古老的民族。东汉初年匈奴被扫平之后,羌人就成了东汉西面最严重的威胁。顺帝之前,羌人的反抗大都是小打小闹。顺帝在位时,直接接触西羌的并州官员极其残暴,“到州之日,多所扰”(《后汉书·西羌传》)。   由于东汉朝廷没有一套稳定的民族政策,所以政策执行成什么样,全看官员的个人作风,因此并州官员暴虐羌人的现象,非常普遍。羌人的仇恨日益深切,其对东汉朝廷的反抗更是此起彼伏。桓帝以前,羌人就爆了三次大规模暴动。东汉朝廷为了镇压羌人的反抗,十余年间花费了八十余亿铜钱的军费,结果呢?   “诸将多断盗牢禀,私自润入,皆以珍宝货赂左右,上下放纵,不恤军事,士卒不得其死者,白骨相望于野。”这笔巨资最后大都被将领截留,用来贿赂皇帝的近臣了。可怜士卒不被体恤,枉死者不计其数。东汉的社会矛盾日益尖锐。除了羌族,其他少数民族也纷纷揭竿而起,反抗东汉朝廷的残暴统治。顺帝末年,“杨、徐剧贼寇扰州郡,西羌、鲜卑,及日南蛮夷,攻城暴掠,赋敛烦数,官民困竭”(《后汉书·皇后纪》)。   东汉朝廷陷入了四面楚歌的困境,隐患重重,而其中最大的隐患则是鲜卑。史书记载,鲜卑寇边之事连年不断,搞得朝廷手忙脚乱,疲于应付。   统治者无休无止的贪欲,外戚、宦官之间长期的争斗以及连年的战事,最后都转化为了对老百姓的盘剥,社会贫富分化日益严重。当时的豪强地主富得流油,家里能养三四百名食客,馆舍遍布州郡,田亩连于方国。尤其是位居要津的达官显宦,他们利用手中权势聚敛财物的功力,令人咂舌。灵帝在位时,有个小小的县令倚仗他爹是朝中要员,贪污了上千万铜钱。还有个地方官富及十世,捞的钱十辈子都花不完。财富都聚集到了这些人手中,老百姓就只够喝西北风了。东汉末年,民生凋敝,百姓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命都维持不下去的时候,人伦惨剧就要上演了。《后汉书·桓帝纪》记载,夏四月“京师旱,任城、梁国饥,民相食”。四年后,“二月,司隶、冀州饥,人相食”。人开始吃人,连夫妻也互相吃,孩子一生下来就要杀掉,因为根本养不起,社会彻底不和谐了。一个县令,基层干部,都能贪污几千万,弄几十套房,养好几百人伺候他,而老百姓呢?盖不起房,上不起学,连大夫都请不起。   压迫越厉害,反抗就越猛烈。当时流传着一句民谣:“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吏不必可畏,小民从来不可轻。”老百姓也是人,衣食住行得不到满足,日子过不下去的时候,就会揭竿而起,找口饭吃。民间的反抗愈演愈烈。被派去镇压反叛者的戍卒,甚至还有反过头来帮反叛者一起反朝廷的,与陈胜、吴广有一拼。这一时期的反抗运动,大部分都被朝廷的军队和豪强大族的私人武装联合镇压了。但是紧接着,规模浩大的黄巾之乱爆了。 Author requires users to follow Official Account before leaving a comment Write a comment Write a comment Loading Most upvoted comments above Learn about writing a valuable comment Scan QR Code via WeChat to follow Official Account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