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青埂连载49】赵匡胤卷 第十一章 杯酒释兵权 2 韩重赟 :皈依佛门

2016-11-25 段海辉 袁腾飞



投稿/段海辉


注:本稿件《大宋三百年之赵匡胤》为长篇连载,简称《赵匡胤卷》每日更新。往期连载请回复关键词「赵匡胤」。


· · ·


依据《长编》的记载,解决禁军将领兵权的谋划是赵普的手笔。

平灭二李叛乱后,赵匡胤想要结束五代以来混乱的局面,于是他就问计于赵普:天下自唐末以来,八姓称帝,战斗不息,生灵涂炭,原因何在?我想让天下无战事,为国家长治久安计,应该怎么办?

赵普答道:陛下有这种想法,实在是天地人神的福气。五代战乱频仍,兵戈不止,原因很简单,藩镇太重,君弱臣强。现在如果想要彻底解决问题,也没有其他办法,只有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然就安定了。

赵普的话还没有说完,赵匡胤打断了:你不要再说了,我知道怎么做了。

这次君臣对话,赵普提出了中央集权的弱藩计划: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这个计划将成为大宋初期对待藩镇和地方节度使的行动纲领。


 

为什么赵匡胤在赵普说出了:藩镇太重,需要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的时候,赵匡胤打断了他:卿勿复言,吾已谕矣。

赵匡胤知道,赵普是个老成的政治家,但是这个人比较狠毒。对于柴荣的小儿子,他要求斩草除根。而赵匡胤,是个很宽厚仁慈的人。

一方面他比较重感情,对自己同甘共苦的兄弟下狠手,他是不愿意的。另一方面,这些兄弟们威望很高,功劳很大,对皇权存在着威胁。

赵匡胤要解除威胁,也不想让兄弟们身首异处。所以他想到了经济赎买的办法:你们交出军权,我保证你们的荣华富贵,我们结成儿女亲家,大家都是亲戚。

赵匡胤很真诚,将领们也没心怀芥蒂。皇帝如此厚待他们,他们只有感恩的份。

赵匡胤跟历史上杀功臣的开国者们,不一样,他宽厚仁和,很讲情义,对于自己的能力有着充分的自信,所以采取了和平的方式解决功臣问题。

赵匡胤于功臣的处理,彰显着人性和理性的光辉。

 

四、爪牙领兵


赵匡胤一举解决了禁军将领的兵权问题,但是谁来替补是个问题,对于兵权,赵匡胤做到了严防死打。

杯酒释兵权之后,赵匡胤把两司变为三衙。



殿前司的老大都点检不再任命,点检做天子,赵匡胤做过的位置,显然不适合再给别人做,所以慕容延钊都点检挂名1年多后,被免职,从此这个职位长期空缺。殿前副都点检,在高怀德解职后,也不再设置。

所以殿前司的实际最高长官是殿前都指挥使,史称殿帅。

对于侍卫司,因为本来就不是赵匡胤的班底,所以赵匡胤将侍卫司大幅削弱,一分为二。韩令坤石守信张令铎解职以后,对应的官职全部不再设置,侍卫司的前三军职(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都虞侯)全部长期空缺。

从此禁军系统变成了三衙:殿前司,侍卫军步军衙门,侍卫军马军衙门。

三衙在编制上大体属于平级单位。三衙的最高长官分别为殿前都指挥使,马军都指挥使,步军都指挥使,分别简称为殿帅,马帅,步帅。

 


两司变三衙后,权力还是很大:三衙手握重兵,调兵权和掌兵权还是合一的。

赵匡胤决定,再度削减三衙的权力。赵匡胤设置枢密院,最高长官为枢密使,掌管调兵权。这样,掌兵权和调兵权分离。遇有战事,按照皇帝最高指示,枢密院指定将军率领士兵前去应敌。这样一来,就从制度上把手握重兵的禁军将领画地为牢,他们再也没有机会兴风作浪。

最初,禁军职能就是保卫京城,到了赵匡胤时代,除了拱卫京师之外,还要到重镇和边境驻防。大宋20万禁军,地方10万,京城10万,力量大致相当。

为了防止禁军将领跟士兵打成一片,赵匡胤还实行更戍法,每隔几年,禁军将领要换防。这样导致了将不知兵,兵不知将的局面,削弱了军队战斗力。但是也有力地防止土皇帝的再现,对于国家的安定有积极意义。

在一系列制度改革之后,赵匡胤选定了禁军的主要将领。到了建隆二年九月,中央禁军的领导班子形成。


殿前都指挥使(殿帅):韩重赟

殿前都虞侯:张琼

马军都指挥使(马帅):刘光义

步军都指挥使(步帅):崔彦进


 

中央禁军仅仅保留了四个领导,这四个人都有共同的特点:资历不高,威望很轻,才能平庸,很听话。总之,比较好管理,比较难成事。

他们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点,要么贪财,要么缺心眼,要么无谋。

他们都是赵匡胤的亲信,都是殿前司系统出来的干部,都是赵匡胤的亲兵出身,资历跟石守信等人比,都很低端。

这四个人中,韩重赟和刘光义都是义社十兄弟成员,崔彦进很单纯(纯质);张琼是赵匡胤的死忠粉,曾经替赵匡胤挡过如椽巨箭。

当然,赵匡胤为禁军选拔干部的时候,只要标准就是:地位不能高,威望不能重,不能够对皇权构成任何威胁,同时,也要很勇猛。           

所以对于禁军将领的挑选,他处心积虑,精挑细选。选中了这几个寡谋无机的爪牙之臣,但是即便是这些人,赵匡胤也不放心:对他们也进行了严密的监控,一旦发现他们有什么苗头,立马扼杀在摇篮里。


韩重赟:劫后余生


韩重赟,禁军高层大换血后唯一的留任者,平定李筠之乱后,他担任侍卫司马军都指挥使,现在,他出任殿帅,是禁军的三巨头之一。

韩重赟之所以在大家集体下滑的时候,逆流而上,获得提拔,完全是因为他比较低调,他很听话。他的资历名望在禁军中,还处于起步水平。

但是在禁军四大领导中,他有又是资格最老,威望最大的一个。

所以,他在任期内干了很多大事,带领几千精壮修葺皇城,带领几十万人堵住黄河决口,主持声势浩大的抗洪抢险工作,担任郊祀大典的仪仗队队长。

就是这么一个低调的人,在殿帅的位置上做了几件事情,就被人嫉妒。于是有人开始中伤他。中伤的罪名是:私自挑选殿前司亲军做心腹。

这个罪名正是赵匡胤的雷区,当年赵匡胤就是这么搞,后来培植实力,形成自己的班底,最后才兵变(或被逼)当皇帝的。

赵匡胤勃然大怒,感觉韩重赟要学习自己。不经查证,就起了杀心。按说这个情况下,韩重赟必死无疑。虽然我们是兄弟,但你要敢学习我,我就要你的命。


 

幸运的是,宰相赵普及时救下他,赵普进谏:陛下又不能亲自掌管禁军,肯定要交给人来管。陛下如果听信谗言,杀了韩重赟,那么人人畏惧,以后谁还敢替您掌管禁军呢。

即便如此,盛怒的皇帝还是想要诛杀韩重赟。在赵普的反复劝说下,才作罢。

劫后余生的韩重赟,不久以后被免除军职,出任彰德节度使(治所安阳)。

大难不死的韩重赟,经历过大起大落,经历过短暂的春风得意和险些丧命的危局以后,最终皈依佛门。在任节度使的六年时间,他大建佛寺,成为当地一害。对尔虞我诈、云诡波谲的官场生活,以及伴君如伴虎的畏惧,他厌倦了。能活下来,太不容易了。

对于禁军将领,赵匡胤精心挑选忠实易制的庸将,即便是庸将,赵匡胤也还是不放心。于是赵匡胤在军中安排间谍。

这些间谍,成了赵匡胤掌控禁军消息来源。


下期预告:

【青埂连载50】赵匡胤卷 第十一章 杯酒释兵权 3  张琼:死于谗言

主要讲述:作为赵匡胤的救命恩人,张琼为何死于非命?查清冤案后,赵匡胤为何不追究杀人凶手?

敬请期待...


精彩回顾


回复关键词「赵匡胤」看完整连载内容

或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 【青埂连载48】赵匡胤卷 第十一章 杯酒释兵权 1 杯酒释兵权

👉 【青埂连载47】赵匡胤卷 第十章 二李之乱 6 登时攻拔,恫吓南唐

👉 【青埂连载47】赵匡胤卷 第十章 二李之乱 6 登时攻拔,恫吓南唐

👉 【青埂连载46】赵匡胤卷 第十章 二李之乱 5 家贼难防:李重进的死穴

👉 【青埂连载45】赵匡胤卷 第十章 二李之乱 4 大王的困境:无处收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