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研学】东北抗联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及路径

2017-10-30 延学笃行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经典导读

东北抗联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在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过程中形成的精神风貌,是中国抗战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精神在特定历史时期的升华。东北抗日联军在 14 年的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中取得的辉煌战绩,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感天动地的英雄史诗,铸就了伟大的东北抗联精神。在当今时代,东北抗联精神不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过时,相反,东北抗联精神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力量源泉,对于加强当代青年尤其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价值。


东北抗联精神的内涵

1.理想信念是东北抗联精神的灵魂

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东北抗联精神的灵魂。数以千万的东北抗联将士坚守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抗战必胜的信念。“九一八”事变爆发后,面对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中国共产党挺身而出,派出一批又一批的党员干部来到东北,传播马克思主义信仰,发展党员,扩大党员队伍,开展抗日救国运动。在有的东北抗联部队共产党员的比例高达 50%,这些用科学信仰武装起来的抗联将士,成为抗联队伍的坚强核心。面对敌人的军事“讨伐”、经济封锁、政治“分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杨靖宇鼓励战士:“革命,就像浪潮一样,有时高,有时低。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总会胜利的!”正是有了这样的信仰信念,支撑着、鼓舞着东北抗联将士在艰苦的环境中坚持了 14 年。


2.爱国主义是东北抗联精神的核心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组织、领导下,汉族、满族、朝鲜族、蒙古族、回族等各族人民组成抗日武装,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拿起武器奔赴疆场,在东北大地燃起了熊熊的抗日烽火。无数的中华优秀儿女正是在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的感召下,抛头颅,洒热血,用自己的生命和热血谱写了一曲曲爱国主义的壮美篇章。抗日民族英雄赵尚志在《十年血战还需争取最后一朝》诗中写道“献身为抗日救国真荣耀,抵挡那倭寇匪徒的残暴,纵然阵亡了无数英豪,十年血战还需争取最后一朝。”抗联战士于天放在日记中写道“东北是我的家乡故土,我爱东北,我爱家乡,无论敌人怎样的凶恶残暴,我宁愿埋死故土,也不离开东北一步。”


3.艰苦奋斗是东北抗联精神的基石

艰苦奋斗精神是东北抗日联军突破重重困难、取得胜利的基石,是东北抗日联军抗日斗争最重要的特征。1938 年中国共产党六届六中全会称赞东北抗日联军是“在冰天雪地与敌周旋七年多的不怕困苦艰难奋斗之模范。”1945 年 9 月东北局书记彭真听取东北抗联的汇报后,动情地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二十余年的历史中,最为艰苦的时期有三,第一是两万五千里长征,第二是工农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南方的红军的三年游击战争,第三是东北抗日联军的十四年苦斗。”东北抗日联军的处境之悲惨、战斗之残酷、生活之艰苦,即使是身临其境者也难以描述。但是,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伟大的东北抗联战士经受住了生命极限的考验,突破重重困难,但为此付出惨重代价,东北抗联部队人员由原来的 3 万多人锐减到不足 2000 人。



4.不畏牺牲是东北抗联精神的气概

东北抗联的不畏牺牲精神就是在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东北抗联将士不畏流血牺牲、顽强战斗的革命英雄气概。在14年的艰苦抗战中,无数抗联战士用不畏牺牲的精神震撼着日本侵略者,以血肉之躯英勇杀敌。杨靖宇将军在身处绝境,只身一人拼死战斗,直到壮烈殉国。当抛开他的腹部时,日本人震惊了!杨靖宇将军腹中除了未消化的草根、树皮和棉絮外,没有一粒粮食!东北抗联第一路军第三方面军指挥陈翰章在1940年12月被1000 多日伪军包围,誓死不降,当他的双眼被敌人挖出时,仍在怒骂敌人,直到牺牲,人靠着身后的苍松,没有倒下!在东北抗日战争期间,抗联将士,不畏强敌,孤军奋战,据不完全统计,有上千名东北抗日联军指挥员英勇牺牲,军以上领导干部就有38 位,师级干部 100 多位,更有“难以计数的抗联战士血洒疆场,他们的名字鲜为人知,但他们的光辉业绩永存。”


5.团结合作是东北抗联精神的硕果

在东北人民抗日斗争期间,中、朝、苏人民面对共同敌人日本帝国主义,并肩作战,一致抗敌,谱写了团结御侮的国际合作篇章。1910年日本占领朝鲜,大批朝鲜民众流亡到东北。1931年日本占领中国东北,东北成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中、朝两国人民深受日本帝国主义的压迫与奴役。日本侵略者成为中朝两国共同的斗争目标。以金日成、崔庸健、金策为代表的朝鲜共产主义者,与东北人民一道并肩作战,用鲜血凝成了中朝两国兄弟般的友谊。中、苏两国是国际反法西斯战线重要的同盟国家。在抗击日本法西斯方面目标是一致的,尤其是苏联百万红军出兵东北的战斗中,中、朝战士和苏军将士一道,消灭了大批的日伪军,取得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在中、朝、苏三国人民通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过程中,彼此默契配合,共同战斗,建立了不朽的丰功伟绩。



东北抗联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1.弘扬东北抗联精神有助于坚定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

理想指引方向,信念决定成败。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旨在培养大学生“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从目前来看,当代大学生对实现“中国梦”的理想信念是坚定的,但具体到每一个大学生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个人梦”与“中国梦”相脱离、推崇道德理想但认知与实践相“断裂”、注重职业理想但模糊性矛盾性突出、追求生活理想但个人化务实化倾向明显等问题。因此,弘扬东北抗联的坚定理想信念的精神品质是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需要。东北抗联将士在极端艰苦的情况下坚持抗战必胜的信念不动摇,前赴后继,为抗战胜利流尽了最后一滴血。东北抗联将士是当代大学生学习的榜样,他们坚定如磐的理想信念是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内容。


2.弘扬东北抗联精神有助于增强当代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当前,高校开展的爱国主义教育有效地培育了当代大学生正确的爱国主义观念、理性的爱国主义行为,但仍存在部分大学生对国情、党情不够了解,或者了解不够深入;对民族认同淡化,存在部分学生民族融合淡化的趋向;对历史认同度弱化,部分大学生历史认同性虚无成为不可忽视的事实;对爱国主义实践参与度偏低,情理合一、知行合一表现力不足等问题。弘扬东北抗联将士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加强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需要。东北抗日联军由汉、回、满、朝鲜等多民族构成,为了打败日本侵略者这个共同目标集结在一起,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进行着爱国主义实践。尽管时过境迁,爱国的方式有不同,但当代大学生仍然可以从东北抗联将士身上感受浓烈的爱国热情,增强自己的爱国意识。


3.弘扬东北抗联精神有助于培养当代大学生艰苦奋斗的品质

对大学生进行艰苦奋斗的精神教育,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发展,一个民族的生存。根据问卷调查显示,不少当代大学生存在着对艰苦奋斗精神缺乏正确的理解,在思想上没有正确领会艰苦奋斗精神的内涵。不少大学生确定了理想目标,却不为之努力奋斗;不少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铺张浪费,追求享受,难有勤俭节约的意识;不少大学生缺乏吃苦耐劳意识,安于现状,满足于现状,缺乏积极向上的奋斗状态。因此,弘扬东北抗联将士的艰苦奋斗精神对当代大学生仍然是十分必要的。东北抗联将士的艰苦奋斗精神是进行大学生艰苦奋斗教育的有效载体。虽时代不同,但当代大学生艰苦奋斗的品质不能丢。


4.弘扬东北抗联精神增强当代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

在“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当代大学生创业创新的意识有了显著的增强,不少高校通过大学生创业创新项目孵化了不少创业大学生明星。根据调查显示,近七成的大学生缺少创业意识,近四成的学生认为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是自己创业的最大障碍,不到两成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富有创新精神,超过 75%的大学生认为若创业失败后将放弃创业。这些问题的出现跟目前我国教育更多重视的是学生的智力发展、知识储备、人格健康等方面的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弘扬东北抗联将士的创业精神将有利于当代大学生创业创新意识的培养。东北抗日联军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艰苦创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这种创业精神是值得当代大学生学习和借鉴的。大学生可以从中汲取创业创新的力量,感悟创业的艰辛,懂得坚持的可贵。


5.弘扬东北抗联精神有助于加强当代大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

当代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当代大学生在行为方式上的独立性是比较突出的,凡事容易以个人为中心,往往忽视团队的力量,而当代大学生的团队精神主要是建立在共同爱好与兴趣基础上的,自由性较强。大学生团队精神培养侧重在加强高校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配合能力,团队精神主要运用是在学校科研项目和社团当中,帮助大学生获得学习进步。这样的团队精神的培养存在局限性,与企业要求的团队精神相去甚远。弘扬东北抗联将士的团结协作精神就是要让当代大学生学习其团结合作的方式方法,学习其在艰苦条件下共同作战的战略战术,增强当代大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



东北抗联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1.将东北抗联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中去,形成弘扬东北抗联精神的主导力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长期以来,将东北抗联精神融入课堂教学显得明显不足,仅用有限的篇幅进行描述性的介绍,未把东北抗联精神真正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去。作为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形态之一的东北抗联精神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革命精神一样,是激励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应充分体现出来,尤其是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中更应凸显出来,占有一定的授课学时。对于东北抗联精神融入课堂教学应采取专题讲授、课堂谈论、视频播放、实地参观等方式进行,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东北抗日联军形成、发展的历程作为重点,将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等抗联将领的事迹作为着力点,将东北抗联将士呈现出来的精神作为落脚点,以鲜活生动的方式呈现在大学生面前,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弘扬东北抗联精神的主导力量。


2.将东北抗联精神融入校园文化中去,形成弘扬东北抗联精神的渗透力

在当今时代多元文化的背景下,高校校园文化受到多方面的冲击,尤其是西方文化的冲击尤为严重,不少大学生沉醉其中不能自拔,不能自觉抵制其中的诱惑。因此,要保持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就必须要优化校园文化育人环境,形成校园文化特色,保持校园文化向上向善的主导方向,以优秀的人文精神塑造高校校园文化的整体氛围。而作为中华民族精神重要组成部分的东北抗联精神恰恰是建设优秀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东北抗联精神的学习活动,将东北抗联将士的精神品质转化为大学生的内在品格。将东北抗联精神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东北抗联人物事迹与学生思想引领相结合,积极构建以思想、学术为基本内容的东北抗联精神传播渠道,建设东北抗联精神育人环境,充分发挥东北抗联精神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渗透力。


3.将东北抗联精神融入新兴媒介中去,形成弘扬东北抗联精神的传播力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微博、微信、QQ、公众平台为主要内容的新兴媒介正在与现实社会相并立,成为影响大学生的一种全新生活方式。刷朋友圈、浏览好友空间、观看微电影成为了不少大学生每日必不可少的事情。不少大学生对网络世界的关注甚至超过了对周围人的关注。毫无疑问,新兴媒介的迅速发展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手段。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占领网络思想阵地,发出主流价值的声音。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东北抗联精神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占有一席之地。将东北抗联精神融入新兴媒体,旨在发挥新兴媒介在宣传东北抗联精神中的作用,采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传播制作方式,增强新兴媒介在宣传东北抗联精神中对大学生的吸引力,用东北抗日联军生动感人的事迹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网络生活中的份量,真正提升东北抗联精神在新兴媒介中的传播力。


4.将东北抗联精神融入社会实践中去,形成弘扬东北抗联精神的影响力

当 2015 年 9 月 3 日“东北抗联”英模部队方队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 周年阅兵式上通过检阅时,这支英雄的部队得到了世人的再次关注。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魏拯民、陈翰章等抗联英雄事迹再次走进我们,重温那段血与火的艰苦岁月。在高校“重走抗联路”的社会实践活动蓬勃开展,让大学生受益匪浅。通过大学生实地感受抗联将士经历的艰苦斗争,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将东北抗联精神融入大学生的社会实践中去,需要进行精心设计主题,细化实践方案,做好宣传动员,让每一名参加社会实践的学生了解东北抗日联军、知晓抗联事迹,无论是参观东北抗日联军的密营,还是东北抗日联军的遗物,都要将东北抗联精神融入其中,告诉学生,在极端艰苦的情况下,这些可爱可敬的英雄们是依靠什么力量在坚持。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感悟东北抗联精神的伟大,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汇报会上与同学分享东北抗联精神的实践体会。通过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方式,扩大东北抗联精神的影响力。

来源: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作者:陈松友、吕路军

责任编辑:吴晓峰

图文编辑:朴成国


“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


微信ID:weiybu长按二维码微信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