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融媒体系列报道《中华家风》第二集《“灯”“豆”传家》开播 展现林则徐传世家风

关注我们获得更多精彩内容

  12月11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对台湾节目中心联合共青团中央宣传部,策划出品融媒体系列报道《中华家风》第二集《“灯”“豆”传家》,在总台央广“神州之声”、“中华之声”及“共青团中央微信”公众号、爱音斯坦FM等平台全网同步开播。该期节目由台湾双和医院物理治疗师林晋丞走进福州市林则徐纪念馆,带领观众探寻“林家的两件传家宝——青花煤油灯、素炒豆腐”背后的故事,感受林则徐传承百年的好家风。

  《中华家风》系列是在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台港澳节目委员会的指导下,以台湾青年嘉宾亲历视角展现中华家风。报道中,嘉宾既是寻访者也是受访者,通过他们走入宗祠古厝、探访名家旺族、采集家训掌故等方式,展现融在我们血液中、刻在我们骨髓里的家族品格,并阐释中华家风万古长青的优良传统及历久弥新的时代意义。《中华家风》第一季共有10集,于12月10日起连续推出,分别是《忧乐不朽》《灯豆传家》《国比家大》《耕读传家》《厚德滋养》《勤俭爱国》《家训不老》《傅爱如山》《清廉守节》《律己利世》。

  下面,让我们一起跟随台湾双和医院物理治疗师林晋丞的脚步,一起来看看《“灯”“豆”传家》究竟讲了哪些林则徐好家风?

     

在浩渺的宇宙中

有一颗耀眼的小行星

国际天文学史上

它罕见地被以一位

中国政治家的名字命名

这颗星叫

“林则徐星”

 

  林则徐1785年生于福州,中国近代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中华民族抵御外辱的伟大民族英雄,世界禁毒先驱。

 

林则徐名字

寄托了父母的厚望

 

  1785年8月30日子夜,福州左营司巷一间低矮破落的民房里,诞生了一个男婴。据说恰在此时,福建巡抚徐嗣曾坐轿鸣锣经过,初为人父的林宾日于是为新生儿取名“则徐”——“则”是“效法”的意思,父亲希望儿子长大后能像徐巡抚一样,做个正直爱民的清官。

 

长大后

林则徐成为了民族英雄、禁毒先驱

在福州

就有一座福建林则徐纪念馆

视频来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系列融媒体《中华家风》

 

林则徐纪念馆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

位于福州鼓楼区澳门路

三坊七巷附近



林家的两件传家宝



青花煤油灯

素炒豆腐

这背后有怎样的故事呢?

 

  林则徐第六代孙、林则徐基金会会长林祝光:

  我们后人后来也传承林公,过年过节时候也都炒一盘素炒豆腐。告诉孩子们,这是林公小时候吃的,叫大家不要忘记林公。而且,素炒豆腐应该是,豆腐方方正正,素炒清清淡淡,我们做人堂堂正正,做事清清白白。

 

父母的言传身教


  出身贫寒的林则徐,终没有辜负父亲的厚望。54年后,他因主持“虎门销烟”而彪炳史册;百余年来,他也因清廉刚正而为人称颂。

 

那么究竟是什么

让这个当时福州城内

再普通不过的平民家庭

养育出了一代民族英雄

  林则徐纪念馆副馆长林澕:

  林则徐父母的教育是潜移默化的一种影响,他父亲一生以教书为生,母亲以做手工来维持家计,对待乡邻能救济就救济,能够扶持的就帮助别人。宽厚、仁爱、勤俭、勤奋、克己的种种美德,从小在林则徐身上就得到了深深的影响,所以林则徐为官以后,为官清廉、关心民瘼,即使在逆境中他仍然能够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鞭策自己,这样的千古名言也被大家当作座右铭。

 

传承百年的好家风

 

父母的言传身教

在林则徐心中转化成了

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

而林则徐本人

也用淡泊、仁爱、勤勉的家风

身体力行,教育后代

 

  正因为林则徐一生恪守“十无益”格言,才能在昏暗腐朽的晚清社会中,如他的玄孙、台湾人林崇墉所说:“任事而不牟利,尽瘁而不热衷,临难而不退避,受屈而不怨尤”,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对自己如此

对后人亦如是

 

 

  1847年,宦海浮沉三十余年的林则徐,眼见三个儿子,长已成名,少亦举业,在病床上写下了《析产阄书》,为三个儿子分家产。

如今

170多年过去了

林公塑像静静矗立在

林则徐纪念馆“树德堂”中

深情凝望着后世的发展

 

他的“十无益”家训和清廉家风

穿越历史的烟云

激励着世代林家人

也浸润着这个伟大的时代

(来源:微信公众号“共青团中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