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坞在即!看他们“临行密密缝”
2月10日,虽已过立春
海油工程青岛场地
凛冽的海风却没有半分松劲儿
海水卖力地拍打着坞门
仿佛迫不及待地要瞧上一瞧
与海水一墙之隔的船坞里
“海油观澜号”的下部浮体拔地而起
数百名工人围着它精雕细琢
“海油观澜号”是我国首个水深超100米、离岸距离超100公里的“双百”深远海浮式风电项目,下部浮体对上提供浮力支撑风机和塔筒,在水面以下连接系泊系统将浮式平台锚固。
目前,浮体结构已经完成总装。脚手架拆除、打磨补漆、气密和强度试验等一系列收尾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海油观澜号”项目质量安全负责人孙红军介绍,浮体结构于去年12月20日封顶。春节期间,200多名工人坚守岗位,加快施工进度,为出坞做准备。
“观水有术,必观其澜”
“海油观澜号”的名字取自《孟子》
它的意思是说观看水的方法
一定要看它波澜壮阔的一面
“观澜”意指它将屹立于深海中
为海上平台提供绿色电力
“海油观澜号”的浮体结构由30个组块像“搭积木”一样组装而成,三个边立柱与中间立柱在横撑和斜撑的支持下组成了稳定的三角结构。
除此之外,浮体结构上有一条非常明显的颜色分界线,不同的颜色是根据项目投产后的水位进行划分的——用深色和浅色将平台标识为大气区、飞溅区和全浸区,以便确定不同的防腐方案和板材厚度。
在顶层甲板上
记者发现了几个直径不足一米的通道
频繁有工人通过直梯进出
现场的安全监督介绍,这是“人孔”,是工人进入舱内作业的通道。由于立柱舱内属于密闭空间,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并取得《有限空间授权证》才能进入舱内作业。每一个“人孔”附近都会放置一块有限空间记录板,并由专人值守记录。
每一班作业人员在进入舱室前都会将授权证插入板上指定位置,两人一组进行密闭空间作业,并在规定时间内进行换班。
甲板上数台嗡嗡作响的抽风机和送风机,分别连接着通风带通向“人孔”深处,为舱内提供新鲜空气。每隔30分钟,舱内会有专人进行气体检测并记录,确保氧气含量符合标准,以保障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
海油工程项目组总工程师杨小龙介绍,立柱内部还分布着许多大小不等、作用不同的舱室,每个舱内都有压载、排载、通风、测深四根各司其职的管线。
“海油观澜号”投产后,浮体结构有一半以上位于海水中,对结构的气密性和强度要求极高。目前,部分舱室正在进行气密和强度试验。
站在甲板上向下望去,船坞里有9条锚链,锚链由直径为13.2厘米的链环相扣而成,每根长度达50米。为了便于日后的海上作业,一部分锚链在施工阶段就已经在浮体上预装了。
当收尾工作全部完成后,船坞将被清空,项目组将根据潮汐情况确定倾斜试验的时间以得到浮体结构准确的重量和重心。
完成倾斜试验后,这个“大家伙”将出坞前往珠海,历时半个多月与“伙伴们”汇合,完成与风机和塔筒的一体化集成,随后载着“大风车”抵达深海,为海上油气生产平台提供源源不断的绿色电力。
去年,中国海油提出“争当我国深远海风电开发领军者”,作为中国海油实施绿色发展跨越工程的标志性项目之一,“海油观澜号”将见证中国海油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道路上迎来波澜壮阔的前景。
更多推荐
文字 | 房瑗 冯建悦
图片 | 杨帆 刘力炜 马赛 侯宪鹏
牛天军 温加元 王洪超
编辑 | 高舒淇
监制 | 冯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