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航前,猜我们在“大风车”里发现了什么
关于我国首座深远海浮式风电平台
肯定有很多人期待了解更多
对这位备受瞩目的“明星”
小编也挺好奇的
好奇风机之大,究竟大几何?
好奇平台为什么能站得这么稳?
好奇塔筒里面都有些什么?
好奇怎么让这个整体高度超200米
吃水总重达11000吨的大家伙
乖乖听话、稳立海中?
走!那就让我们一起
去探寻“大风车”里到底有什么奥秘
初次见到这个高耸入云的大家伙
记者就迫不及待地
“欲与风叶试比高”
记者1.65米的身高并不算矮
但在长度差不多46个她的风叶面前
也忍不住发生了“哇”的感叹
仅单支风叶的长度就是76.6米
旋转起来叶轮直径近158米
总重量约200吨
风车转动一圈的扫风面积近20000平方米
约等于2.7个标准足球场的大小
而要让这么一个“大家伙”
顺利“入职”文昌油田海域
并且能扛得住17级台风
“健康工作”25年之久
项目团队在稳定性上下了大功夫
“海油观澜号”底部的三角形浮式基础
由3个边立柱和1个中间立柱构成
它对上提供浮力支撑风机和塔筒
在水面以下连接系泊系统将浮式平台锚固
重量达4000吨
是名副其实的“压舱石”
风机就放置在中间的立柱上
这样的设计有利于
减少风机与浮体结构的相互扰动
使风机的运行更平稳
结构重量更优化
同时,垂荡舱设计
就好像让浮体穿了一条连衣裙
水下部分如同裙摆般增加了抓水能力
静稳定+动稳定
稳定加倍,可靠加倍!
接下来
就让我们跟着记者
顺着风机塔筒一路向上
去探寻风机的“内心世界”
首先,见到的是风机的“大脑”
在塔筒的底部和顶部的机舱
都有一个操作柜
两个操作柜合称为主控系统
控制整个风机的运行,监测风机状态
当风机在海上安家之后
实时数据将会通过“大脑”传递到
安装在数公里外海上平台的中控室
“海油观澜号”将成为一个
无人驻守的自动化平台
悬挂在塔筒壁上的40根电缆
就是风机的“大动脉”
风机的发电、变电、输送
全部都要靠它们
这些“大动脉”让风机运作起来
真正成为“有生命”的平台
风机在海上“追风”
就像向日葵追着太阳
机舱方向会随着风而转动
在扭缆层有帮助电缆复位理顺的装置
以防风机转动时将体内的电缆扭断
从扭缆层攀爬向上大约十米左右
就可以进入到风机内部最顶端的位置
这里安排着一圈红色的刹车片和偏航电机
当风机头部因为追着风而转动时
它既可以调整机舱的角度
以保证最大限度地汲取风能
又可以在海况极其恶劣时及时锁住机舱
保护风机的安全
而在顶部存放着的发电机
就是风机的“心脏”
当记者来到风机最顶端
已经是一百多米的高空之上
遥望着蓝天和大海
没有任何摇晃的感觉
文昌油田海域情况复杂
如果遇上台风
长时间不能工作怎么办?
别担心!
平台安装了光伏发电板
若遇到不能工作的情况
就用光伏电板来为风机内部设备供电
避免长时间断电后
风机丧失润滑、除湿的功能
而造成机体损坏
平台最顶端还安装有超声波测风仪
可以实时监测到风的风力和风向
并传输到“大脑”主控系统中
想要向更深更蓝处进发
就要直面深海提出的挑战
再用一张图来深入了解一下
“海油观澜号”吧!
中国海油积极推动风电挺进深远海
“海油观澜号”的启航只是一个开始
它将助力形成海上风电
与油气田区域电力系统互补供电的新模式
形成油气勘探开发与新能源产业
融合发展的新思路
助力我国加快构建清洁低碳能源体系
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风电产业链和供应链
更多推荐
视频 | 中国海油新闻中心
文字 | 陈熠文 冯建悦 马赛
图片 | 李浩玮 刘力炜 李雪松 黄叶舟 黎相登
制作 | 高舒淇 张雨
编辑 | 高舒淇
监制 | 冯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