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观点 | 张善文:《周易》是用来算卦占筮的吗(下)

乾元国学 2022-10-31


二、《周易》占筮的程序及方法


《系辞上传》指出:《周易》含有四方面“圣人之道”,其中一项是“占筮”,并在“大衍之数”章中专节概述了筮法的要旨。这节文字是: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音蛇shé)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音乐lè)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


这几句话说得十分简单扼要,初学者理解起来颇为不易。朱熹《周易本义》卷首所载的一篇《筮仪》,即以上述几句话为提纲,详细解说了《周易》筮法的基本程序。下面依照这篇《筮仪》所叙,对《易》筮过程作一分析。


(一)一变


首先,准备50根蓍(音师shī)草(旧时称为“灵草”,专供占筮之用,气味芬香,可避免虫咬),放在圆木筒中;再准备一个方形木盘,盘中刻两个大槽,大槽左侧又刻三个小槽。这就是占筮用的所有工具。占筮时,筮者两手拿起50根蓍策,用左手取出其中的一根返回木筒中(留一策不用以象太极,叫做“虚一不用”)亦即《系辞上传》说的“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大衍”,犹言“广为衍绎”)。再用左右手随意把49策分为两部分,置于木盘上的左右两大槽中,象征“天地”阴阳两仪,这是“第一营”(营,犹言“经营”),亦即《系辞上传》说的“分而为二以象两”。


其次,用左手取出左大槽中的蓍草,再用右手从右大槽的蓍策中取出一根挂在左手手指之间,配合左右大槽的蓍策而象征“天地人”三才,这是“第二营”,亦即《系辞上传》说的“挂一以象三”。


再次,用右手四策一组地分算左手的蓍策,称为“揲四”,象征一年四季,这是“第三营”的前半部分,即《系辞上传》说的“揲之以四以象四时”。


再次,将“揲四”所余的蓍策(或一策、或二策、或三策、或四策)夹扐(演蓍时挂蓍草于手指间曰扐)在左手无名指间,象征岁时中的“闰月”,这是“第四营”的前半部分,即《系辞上传》说“归奇于扐以象闰”。


再次,用右手将“过揲之策”(即前头已经揲算过的蓍策)放回木盘上的左大槽中,并取出右大槽中的蓍策,用左手如上述之法四策一组地揲算,这是“第三营”的后半部分。


再次,将此次“揲四”所余的蓍策(或一策、或二策、或三策、或四策)夹扐在左手中指之间,象征岁时五年之后出现第二次“闰月”,这是“第四营”的后半部分,即《系辞上传》说的“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


经过上述的六道程序,“四营”已告一个段落,就可以把右手的“过揲之策”也放回木盘的右大槽中,并将左手指间“一挂二扐”之策放在木盘左侧的第一小槽中,这就是“一变”。检查“一变”的结果,须看左手三指间的“一挂二扐”之数,这时,两次夹扐的余策,左大槽若余一策则右大槽必余三策,左余二策则右亦二策,左余三策则右必一策,左余四策则右亦四策;合“一挂二扐”之策,则非五即九,即为“一变”的结果。《周易》占筮的起步就在第一变,事实上,第一变的所有程序为以后的每一变展示了可资依循的最基本模式。所以,对第一变的情况,我们要予以足够的重视。这一情况可以列表示如:


第一变所得挂扐之数表


(二)二变


“一变”之后,将左右两大槽的“一变”过揲之策合在一起,再按“一变”的程序“分二、挂一、揲四、归奇”而如法四营一周,然后把“一挂二扐”之策放在木盘左侧的第二小槽中,这就完成了“二变”。“二变”的结果,也须看左手三指间的“一挂二扐”之数,这时,两次夹扐的余策,与第一变颇不同,即左大槽若余一策则右大槽必余二策,左余二策则右必余一策,左余三策则右必余四策,左余四策则右必余三策。因此,合而计之,第二变所得挂扐之策的总数,非四即八。这一情况也可以列表示如:


第二变所得挂扐之数表


(三)三变


“二变”之后,再将左右两大槽的“二变”过揲之策合在一起,又按“一变”、“二变”的程序“四营”,然后把“一挂二扐”之策放在木盘左侧的第三小槽中,这就完成了“三变”。“三变”的结果,仍须看左手三指间的“一挂二扐”之数,这时,两次夹扐的余策,与第二变完全相同,即左大槽若余一策则右大槽必余二策,左余二策则右必余一策,左余三策则右必余四策,左余四策则右必余三策。因此,合而计之,第三变所得挂扐之策的总数,也是非四即八。这一情况也可以列表示如:


第三变所得挂扐之数表

(四)三变成一爻


三变完毕之后就可以根据三次变化所得挂扐之数的情况,并结合第三变的过揲之数,画下所成之爻,这就是“三变成一爻”。三次变化所得的“挂扐之数”的情况,无非“五”、“四”、“九”、“八”这四种概率。对于这四种因揲蓍过程所得出的特殊数字,古代易家又分别将之归纳为两种称呼——将五、四称作“奇”数(因为两数中均只含一个“四”,所以称“奇”;又因为这两数较“九”、“八”为少,所以也称“少”)。又将九、八称作“偶”数(因为两数中均含有两个“四”,所以称“偶”;又因为这两数较“五”、“四”为多,所以也称“多”)。这样,三次变化后可以推得出的成爻情况就有四类:


(1)三奇


如果三次变化所得挂扐之数为“三奇”(即“五、四、四”,也称“三少”),三者相加为十三,这样第三变之后所剩“过揲之策”为三十六策(即四十九减去十三),除以四得“九”,为“老阳”之数,画符号“□”表示,筮家也称为“重”。


为什么要把“过揲之数”除以四呢?推其因,盖每一变皆为“四营”而成,而“四营”的最关键步骤是“揲四”,即每四策一组地分算蓍策,故被揲算过的策数必然为四的倍数,而欲求其精约之结果,必当再用四除之。因此,将“过揲之数”除四,便得出每次变化的最终数字。


(2)三偶


如果三次变化所得挂扐之数为“三偶”(即“九、八、八”,也称“三多”),三者相加为二十五,这样第三变之后所剩“过揲之策”为二十四策(即四十九减去二十五),除以四得“六”,为“老阴”之数,画符号“×”表示,筮家也称为“交”。


(3)两偶一奇


如果三次变化所得挂扐之数为“两偶一奇”(即“九、八、四”,或“九、四、八”,或“五、八、八”,也称“两多一少”),三者相加二十一,这样第三变之后所剩“过揲之策”为二十八策(即四十九减去二十一),除以四得“七”为“少阳”之数,画符号“—”表示,筮家也称为“单”。


(4)两奇一偶


如果三次变化所得挂扐之数为“两奇一偶”(即“五、四、八”,或“五、八、四”,或“九、四、四”,也称“两少一多”),三者相加为十七,这样第三变之后所剩“过揲之策”为三十二策(即四十九减去十七),除以四得“八”,为“少阴”之数,画符号“--”表示,筮家也称为“拆”。


显而易见,三次变化之后,我们看到的蓍策揲算的现象均逃不过上述四种结果——其所得挂扐之数皆在三奇、三偶、两偶一奇、两奇一偶之间徘徊。数学是那样玄妙,又那样简单;而数学一旦与《易》筮结合起来,则又产生了何等扑朔迷离的色彩!但我们的任务却在于,让看似复杂万端的占筮之术重新回归到极为简单的数学原理之中,而最初步骤便是明了《易》筮“三变成一爻”之所以然。这一问题解决了,则有关筮法的一切疑难均将不复存在。简言之,《周易》的筮法凡三变必成一爻,所成之爻无非老阳、老阴、少阳、少阴(简称“阴阳老少”),用数字象征即是九、六、七、八,也合称为“重、交、单、拆”。


至若为什么把“阴阳老少”、“九六七八”的结果用“□”、“×”、“—”、“--”来表示,大概是古代筮家约定俗成的规范形式,至少从“—”和“--”的符号中我们看到了“阳”和“阴”的原始象征符号的沿承情况,而“□”和“×”则无疑也是两种被人们长期认可的标识记号。然而,把“九六七八”之数用“重交单拆”作为别称,初览之下,不禁令人颇为费解。其实,倘细为思考,此类别称也含藏着诸多可以令人心领神会的合理因素——“重”者,阳刚之重叠,故为“老阳”之别称;“交”者,阴柔之交叉,故为“老阴”之别称;“单”者,单纯之一阳,故为“少阳”之别称;“拆”者,由单纯一阳拆开而分出一阴,故为“少阴”之别称。依此思之,“重交单拆”之为“阴阳老少”、为“九六七八”,岂不是颇易理解了吗?当然,这只是笔者一己之见,尚未有切实可靠的文献史料依据,唯述此以与读者共相研讨,并俟来日进一步取证。


关于“三变成爻”的结果,我们也可以列表示如:


三变成一爻表


“三变成一爻”在《周易》蓍占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步骤,此后第四变至第十八变,均是前三变的重复循环。


(五)十八变成一卦


三变既成一爻,再将四十九根蓍策合为一处,如前三变之例反复揲算,每历三变均又成一爻,这样共经历18次变化就得六爻而形成一卦。其中开首三变所得为初爻,第四到六变所得为二爻,第七至九变所得为三爻,第十至十二变所得为四爻,第十三至十五变所得为五爻,第十六至十八变所得为上爻。这就是《周易》筮法“四营成一变”、“三变成一爻”、“十八变成一卦”的大体程式。现在俗语中常说的“女大十八变”,即是从筮法用语中套用来的。


(六)依卦推论的法式


根据上文所述程序揲算出一卦之后,古人又是怎样推断吉凶的呢?原来,揲筮所得的卦形中,有可变之爻,有不变之爻,其中“老阳”、“老阴”可变,“少阳”、“少阴”不变。《周易》占筮,原则是占动爻不占静爻,亦即占“九”、“六”,不占“七”、“八”,所以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的阳爻和阴爻均用“九”、“六”表示。这样,在筮得的卦形中,若有一爻或数爻为“动爻”(即“老阳”或“老阴”),其爻阴可变阳,阳可变阴,该卦就变成另一卦;此时,筮得的卦形称“本卦”,所变的卦形称“之卦”,某卦变成某卦即称“某之某”(如“《否》之《观》”、“《明夷》之《泰》”等即是)。占筮时,便是依据筮得卦形的变或不变情况,占断吉凶利弊。关于占断的细则,前人说法不一。南宋朱熹与其学生蔡元定合撰《易学启蒙》一书,归纳出七条筮占法式,可资参考:


(1)一爻


变卦中若有一爻变动,就用“本卦”变爻的爻辞占断吉凶。


(2)二爻


变卦中若有二爻变动,就用“本卦”两个变爻的爻辞占断吉凶,但以居上的一爻为主。


(3)三爻


变卦中若有三爻变动,就用“本卦”及“之卦”的卦辞占断吉凶,以本卦为主而以之卦为辅。


(4)四爻


变卦中若有四爻变动,就用“之卦”的两个不变爻的爻辞占断吉凶,但以居下的一爻为主。


(5)五爻


变卦中若有五爻变动,就用“之卦”的一个不变爻的爻辞占断吉凶。


(6)六爻


变卦中若六爻皆变动,分两种情况:如果筮得六爻皆为纯老阳或纯老阴,卦成《乾》、《坤》,则《乾》卦以“用九”文辞占断,《坤》卦以“用六”文辞占断;其他六爻皆变,就用“之卦”的卦辞占断。


(7)六爻皆不变


卦中若六爻皆不变动,就用“本卦”的卦辞占断吉凶。


当然,上述七条只是朱熹和蔡元定总结出来的筮占法则,与《左传》、《国语》所载筮例有的相合,有的不甚相合。这是因为古代筮法常常是缘象求占,方法灵活,不能执一而定,并且筮家在占断吉凶时往往兼取“互体”以及八卦的诸多喻象来相互配合而作出解说。


《周易》筮法,不仅在先秦时代颇为盛行,即使秦汉以后也常被人们运用。尚秉和先生撰《周易古筮考》一书,就从历代史籍中辑录了不少这类筮案。如其中一则唐代的资料是这样说的:


唐代有个叫路宴的人,夜间上厕所,有强盗埋伏在厕所旁。路宴忽然心生惊悸,急忙举烛火照出强盗埋伏之处。强盗拔剑现身,说道:“请别惊怕,我是受命前来刺杀您的。但我也懂得辨明是非忠邪,我已经知道您是个正直不阿的人,所以今天不会杀您。”说完就收剑回身而去。路宴惊魂未定,于是每天昼夜惶恐戒备,以防再遭刺客暗算。一天,请一位名董贺的人替他算卦,占得《夬》卦第二爻变动,董贺说:“根据卦象和爻辞的意思,确实有人想加害您,但现在灾难已经过去了,您只要守持中正之德,必能长保平安,不用忧虑。”后来路宴果然不再碰到祸患。


在这则例子中,由于筮得《夬》卦第二爻变动,董贺即用“本卦”变爻的爻辞占断吉凶。《夬》卦九二爻辞作:“惕号,莫夜有戎,勿恤。”其大意是:“时刻戒惕呼号,尽管深夜出现兵戎之事,也不必忧虑。”内容正与路宴的情况相合。所以董贺劝告路宴可以免忧。此类例子,在各个时代的历史资料中颇为常见,足知《易》筮对人们的影响之大。


三、《周易》筮法的发展及其流变


先秦时代的《周易》占筮法流传到西汉之后,又有较大的发展与各种变异,乃至流为民间术士愈演愈繁的种种《易》占手段。这方面的情况颇为复杂,此处择取较重要者略作简介。


(一)焦赣《易林》筮法


西汉焦赣,字延寿,写了一部《易林》。此书按每卦均可以变成六十四卦中任何一卦的规律,排成4096种卦变次序,每一种卦变都附有一则韵体文辞,称为“林辞”,供人占筮之用。


用《易林》占筮,也是先以揲蓍四营之法,经十八变成一卦,然后视“本卦”与“之卦”的情况寻找《易林》中相应的“某卦之某卦”的“林辞”来占断吉凶;若筮得“本卦”六爻皆不变,则取《易林》中的“本卦”的“林辞”来占断。这种筮法,沿用了先秦的揲蓍演卦程序,但不取卦爻辞占断,而是另编一套文辞作占断之用。


(二)京房筮法


西汉京房,字君明,是焦赣的学生。他跟从焦赣研究易学,尽得焦氏阴阳占筮的真传。为官期间,经常通过占筮来解说自然灾异和社会现象,并借以抨击朝政。焦赣曾预言:“学了我的阴阳占筮的道理,而招来杀身之祸的,必然是京房。”后来京房果然蒙遭用占筮“诽谤政治”的罪名被朝廷逮捕处死。


京房对《周易》筮法的发展与改造,大约体现于两方面:


一是发明了“金钱代蓍”法,也称“金钱卜”。其法是用三枚铜钱代替蓍草,一次同时掷下三钱,以有字之面为阴,无字之背为阳,若遇三枚皆背为“老阳”,即“三少”,其数为“九”;若遇三枚皆面为“老阴”,即“三多”,其数为“六”;若遇两枚面一枚背则为“少阳”,即“两多一少”,其数为“七”;若遇两枚背一枚面则为“少阴”,即“两少一多”,其数为“八”。这样,每掷一次得一爻,相当于“三变”;掷六次成一卦,相当于“十八变”。由于“金钱卜”的原理与蓍草揲卦无异,但操作程序却简便得多,所以汉以后在民间十分流行,街肆卦摊上的“卖卜先生”大都使用此法,以致原初用50根蓍草演卦的方法反而鲜为人知了。唐代诗人于鹄写过一首《江南曲》:“偶向江边采白蘋,还随女伴赛江神。众中不敢分明语,暗掷金钱卜远人。”(《全唐诗》卷十九《相和歌辞》)即言及“金钱代蓍”之事。足见当时的“金钱卜”似乎人人皆知,连年轻妇女思念远方的郎君,祝其早归,都用此法卜上一卦。


二是将五行、天干、地支与六十四卦的爻位相配合,并创造六亲、世应、飞伏等条例,纳入《周易》占筮的体系中,使筮法复杂化。后代题为郭璞撰的《洞林》及题麻衣道者撰的《火珠林》,均全盘沿用了京房的这些条例,在中国占卜史上流传了近两千年,至今一些喜好占筮的人仍在使用此法。


除焦赣、京房对《易》筮方法作了发展与改造之外,民间流行的各种筮法还很多。如相传北宋邵康节发明的“梅花易数”也是一种,其有用字画起卦的方法,如:求筮者随手用楷书写出两个字,然后计算各字的笔画数,以“先天”卦数“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为序,笔画超八画的从第九起再自“乾一、兑二”算下去,每字的最后一画算至哪一卦就成为其字的卦象,而以上字为内卦,下字为外卦,组成一个六画卦形;然后把两字笔画数的总和除以六,若余一则以初爻为占断,余二则以二爻为占断,余三则以三爻为占断,余四则以四爻为占断,余五则以五爻为占断,若整除则以上爻为占断。此类占筮方法,于古无征,只能看作是后人创造出来的用以依附《周易》占断吉凶的新方术而已。


总之,自《周易》筮法创立以后,对后代影响至大,其发展流变也十分广泛多样。作为研究《周易》者,有必要了解这一历史状况,探讨《易》筮产生、发展、演变的背景,从而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的一条重要线索有较为明晰的认识。但如果盲目地崇拜《易》筮,一味对之津津乐道,奉为至宝,以至弃置《周易》的经传而不读,则显然是舍本求末之举,在今天的时代是十分不足取的。这一点,初读《周易》者务必明确,以免误入歧途。


原载《周易入门》上海古籍出版社2021年版

乾元周易高级研修班

乾元周易高级研修班,继承北大易学传统,义理与象数并重,通解易学正道。通过回归经典,通俗晓畅的感受《周易》当中所蕴含的精神和哲学思想。“极深研几”、“穷神知化”对天道运行的客观规律,推天道以明人事,明体而达用


课程咨询:13716322500(微信同号)

课程详情请点击 乾元周易高级研修班

乾元国学

喜欢的话

请转发或点再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