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面孔 | 丹青不老,映照千年!回望17年,那些“大系”背后的故事……
9月29日,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此次展览分“薪火相传 代代守护”、“千古丹青 寰宇共宝”、“创新转化 无界之境”三大板块,近2000件历代绘画精品集中亮相。6000平方米超大展厅、近2000件历代绘画精品、10组中国石窟寺群龛像、一面无可比拟的“万画墙”,国宝级作品一一亮相。
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国家级重大文化工程,起于浙江、成于浙江。这场“文化长跑”,历时17年之久。
从“寻”画到“拍”画,再到“印”画、“传”画……丹青不老,映照千年。本周的《周末面孔·读画》,回望17年,讲述“大系”背后的故事。
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收录的12405件(套)中国绘画藏品,其中1/4藏品流落在国外。为将它们汇编入册,十多位“大系”团队海外联络人出动,到全球70余家文博机构,开启寻画之旅。
陈伟英、许翾,一个驻扎在美国旧金山,一个驻扎在纽约。张文军,则驻扎在英国伦敦。2016年3月,从未接触过艺术出版领域的她们,接到了同一个任务。
时任浙江大学驻纽约联络处主任 许翾
和哪一些具体的博物馆联系,然后要拿到几百幅画(图像),半年以后就要出版了。
拿到“通关密令”,大家分头联系,拜访博物馆,但许多邮件石沉大海。
时任浙江大学驻伦敦办事处主任 张文军
馆藏的珍贵的绘画或者是一些资料把它拍成图像交给我们,这个过程是需要建立起相关的信任的。
三顾茅庐,全球“取经”。拿到目标图像后,接下来,图像精度就要“大系”团队的火眼金睛来考核。
时任浙江大学驻旧金山湾区联络处主任 陈伟英
石涛的《兰竹石图》,我们是很紧急的,她也马上就提供给我了。后来我们发现画作的精度没有达到我们的要求。
精度不符,出版质量就不达标。这意味着,藏品需要博物馆重新拍摄。一次次沟通、一份份信任积累 ,终于,有了一份份惊喜。
时任浙江大学驻伦敦办事处主任 张文军
大英博物馆其实是非常谨慎的,我们要的比较急,不断磨,他们同意直接拷给我们,380多幅的图像。
时任浙江大学驻旧金山湾区联络处主任 陈伟英
密歇根大学博物馆,我们要求的是4幅,他们又提供了16幅明清的馆藏,他说我们自己也在进行编目和拍摄工作,所以你们的就不需要再另外收钱了。我觉得他们非常真诚来帮助我们。
6年来,10多位海外联络人陆续为“大系”带回1900余件高精度绘画图像。上千封邮件、文档,记录了这段特殊的寻画之旅。
随着作品收录入册,《明画全集》《清画全集》陆续出版,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已涵盖了绝大部分传世的国宝级绘画珍品。而在法国、日本、印度,“大系”团队的寻画之旅,仍在继续。
时任浙江大学驻纽约联络处主任 许翾
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的、这样的一种艺术的瑰宝,在积贫积弱的时代散落到世界各地去了,我们现在相当于把它们迎回家。
在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中,有一块展区格外引人注目,它以3D高保真数字测量与重建技术等比例复制的10件(组)中国石窟寺群龛像。观众离石窟原址千里之遥,却如身临其境般,感受石窟的魅力。
刁常宇,44岁,浙大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从2000年开始,他投入石窟寺数字化工作。
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 刁常宇
这一次展览的石窟寺的复制品包括了来自于敦煌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大足石刻、麦积山、炳灵寺,还有杭州的飞来峰等等的一些石窟的文物。
石窟往往藏于复杂地理环境中,而一次完整数据采集,却要抵达它的角角落落采集、扫描。
浙江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 刁常宇
像龙门石窟、云冈石窟这样比较大型的石窟,还需要搭建脚手架,可能还要搭建很多层,一层一层地去做,然后这样才能把数据采集完整,对于一些隐蔽的部位,可能还需要借助一些辅助的拍摄装备,才能让相机和扫描仪能够采集到那些特定的角度。
刁常宇说,将石窟还原、展出,只是这项工作的一部分,数字化工作就像是把石窟搬进了计算机里,让石窟拥有了一份永久档案。
刁常宇
对于文物的保护来讲,其实是留了一个数字形态的备份,当本体受到一些不可抗力或者是极端意外的因素受到损坏或者是消失的时候,我们还有机会通过复制的方式把它重现出来,让更多的人都能有机会接触到这些优质的文物资源,能够和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当中的这些精致的图像资源能够实现更多的知识连接。
致谢所有成就“大系”的工作者们!
推荐阅读
来源 | 周末面孔
记者 | 吴爽 赵冠杰 毛汪蕾 顾俊捷 章韬 尹延志 黄利伟
编辑 | 尉司晨
责编 | 许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