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农创客故事搬上大荧幕!热播剧《我们这十年·心之所向》的原型找到了!就在建德→

这是热播剧《我们这十年》的片花,其中,《心之所向》单元讲述了一群年轻人返乡创业的故事,剧本取材于建德几位农创客的现实故事,本周,我们前往建德,寻找剧中人的真实原型。

演员聂远,观众的“老熟人”,在《我们这十年》中,他饰演方新桅,以为要在村里实现现代化、机械化种植的农民企业家。

在建德大同镇,我们找到了这一人物的原型——郎学渊。

郎学渊,80后,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宁波打拼,成立了年销售额达350万美元的服装外贸公司。但老家农村,始终有些东西在牵动着他。

2014年,郎学渊了解到,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升,但育秧环节始终是村民们增产增收的一道关卡。


2019年,郎学渊将一条育秧流水线引进村里,但要把育秧工厂要办起来压力不小。

郎学渊 杭州建德农创客

有很多这种反对的声音,我为什么要去他那边育秧?他那个东西今年弄起来究竟怎么样?我们自己心里也没底。

在大同镇,我们见到了这条流水线,全程自动化,电脑温控,种子出芽率90%左右。

郎学渊 杭州建德农创客

种田也需要相信科学,秧苗的质量也提高了,包括后续的抗病虫害能力,田间管护成本降低,而且最关键的就是粮食产量提高到10%~20%左右。我们能够达到每亩减本增效200元到300元左右。

2020年,郎学渊回到家乡。妻儿则留在了宁波。他说非常感谢妻子对他返乡的支持。


在家人的支持下,郎学渊还计划引入精量播种机,从播到收,稻田将实现全程的科技加持。

在剧中,翟子路扮演的陈楚江一心想去大城市发展,父亲却只想让他在家里种地。电视剧里,陈楚江是个农业小白,而他的原型饶成芳,是一位有着十多年历练的种粮大户。

2008年,19岁的饶成芳连水稻和小麦也分不清,一心只想在杭州工作生活,却被父亲叫回家来,成了建德最早返乡的年轻人之一。


农业有学不完的东西。从农作物到农机,饶成芳都要从零学起。


拖拉机、收割机,烘干机,每个机器饶成芳都下了苦功夫,但只会用农机种田,饶成芳并不满足。2016年,趁着建德大同镇打造稻香小镇,饶成芳创立了自己的品牌“名门稻府”。

饶成芳 杭州建德农创客

我们种粮大户不能光靠补贴,自己要造血。我一年辛辛苦苦种起来的水稻,我为什么要低价去销呢?品质的话也不差,我们自己创造品牌。我说既然我们要做水稻的话,我们就要做“名门望族”一类的。

最近这六年,饶成芳一直在尝试新品种植,得过省市级品鉴比赛金奖。最多时,他的稻田里有87个水稻品种。 


广撒网,厚累积,农民饶成芳有了一批忠实粉丝,“名门稻府”的销路一路看涨。

我们要寻访的最后一位她——原雨扮演的农创客严瑾,把农旅融合项目办得风生水起。

2012年10月,恰逢村里招标,又鼓励大学生创业,叶瑾就在大岩慈镇吴山村租了500亩林地,山上是山茶、果树,农田种水稻、番薯,2017年,农场面积拓展到了1200亩,叶瑾顺势办起了民宿,打造农旅融合的综合农场。


在这里,客人可以割稻、喂羊,抓龙虾,野趣十足。2022年这片农场扩张到了3500余亩,为附近80多户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为村集体和村民们增收120多万元,也吸引了越来越多年轻人加入。

叶瑾 杭州建德农创客

我们村有座桥就叫飞凤桥,我小的时候读书从这座桥走出去的,然后再从大学毕业,我就从这座桥走回来了。从荒山荒田开始,然后到现在的就是三产融合的这种梦想庄园,名字一直叫飞凤。如果说在飞凤这个平台上,我能够培养出这么多年轻人,他们出去能够独当一面,对于我来说我都特别开心。 



推荐阅读

记者丨毛汪蕾 赵栢唯 建德台

来源 | 周末面孔

编辑 | 江翊骐

责编 | 许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