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孩子们,我们很好,你们呢?

2016-09-15 主页哞 华政青年
初心

人民教师是光荣的,她是用生命在歌唱……


2015年9月7日,伴随着清脆的上课铃声,坐落于云南山区的华政附属麦地小学开学了。华东政法大学首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也开启了315天的教师生涯。

支教团由我校学生马行知、蒋雨达、马春辉组成,分别担任语文、数学教学工作及第二课堂教学任务。



▲我校支教团成员与学生


为了响应团中央“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践行华政人“正义温暖” 的誓言,更好的建设华政附属小学,我校团委选派三名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前去支教。他们怀揣“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身难忘的好事”的信念,翻过崇山峻岭,梦想着用微不足道的行动,点亮山区孩子的人生。



▲翻山越岭,穿过深林、浓雾,来到心心念念的山那边



▲在这里我们把困难看成柴,随手劈了才是青春


陪伴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一年的时间也长,也不长……



▲支教老师蒋雨达给学生洗头



▲支教老师马行知送脚受伤的学生去医务室


在教学工作上,支教团被受援学校委以重任,每人每周超过13课时,由于缺少教师,支教团成员均从事三门以上学科的教学。支教团成员还担任了麦地小学第二课堂建设任务,组织元旦运动会、六一晚会等32次课外活动,撰写新闻稿30余篇。



▲少队辅导员马春辉带领新队员宣誓




▲深夜,我们陪伴学生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六一晚会


此外,在与外界联络中,累计得到社会助学金27000余元、图书300余册、新旧衣物47箱、文具及生活用品若干。在校团委 “改善学生学习、生活条件”理念引导下,我校团委为全校230名学生每人发放运动鞋一双,社会发展学院团委为每位学生发放洗漱用品一套。今年六一儿童节,10名麦地学校的孩子参加“游学”项目,《上海法治报》等媒体报道了此事。



▲10名麦地学生来到华政松江校区



▲社会发展学院发放的洗漱用品


始终

一年后,当华政麦地附属小学发生变化时,往事只能回味……



▲支教团成员蒋雨达耐心答疑



▲在支教团成员马行知的课堂上


支教期间,支教团成员积极主动深入教学一线,一年教学成果喜人,所教科目中,四年级数学平均分由39分提升到74分,三年级语文平均分由51分提升到62分,五年级数学在全镇各小学的排名进步2名。

在华东政法大学校内外各方面共同努力下,学生思想意识也有很大变化,逐渐端正学习动机,逐步由理想有梦想,甚至有一名四年级学生说:“我的梦想是考进华东政法大学。”


▲今年教师节,支教老师们收到了来自千里之外的问候。


成长

支教一年,收获一生。一年支教经历对支教团成员的人生意义非凡。


马行知感叹:到云南才知道何为“习惯”,麦地学校学生习惯冬天穿凉鞋、拖鞋,习惯在有开水的情况下喝生水,而当走进这些学生家庭中才渐渐感受到,生活习惯其实是物质匮乏的无奈,是对生存环境的妥协;在云南明白了何为“生活”,生活就是不断地为吃喝“折腾”,比如想早晨喝粥,得提前一天淘米,泡起来,煮粥,喝粥,还有痛苦的刷锅。



▲打篮球的时候,学生“习惯”光着脚


支教团成员马春辉作诗一首:

“昔日戏言离别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夏末秋初假已尽,行囊犹存未忍开。

还想旧语怜子弟,也曾因梦站讲台。

诚知桃李人人育,也待芬芳在別年。”

至今他没打开学生临行时的“小礼物”,因为怕回想起学生的影子,徒增伤感。



▲临别时支教老师马春辉与学生合影留念


支教团成员蒋雨达回想起那时,和学生夕阳下追逐打闹、宿舍畅里快谈心,不禁企盼能够在麦地的时间可以长一点,再长一点。在蒋老师心中,和孩子们相处久了,内心变得不那么以结果为导向,慢慢开始享受这浮华社会中的最后一寸净土。

当孩子们诉说起渴望外面的世界,渴望大学的高等教育,渴望成为书本上那个大写的“人”时,才发现这个世界上用来衡量价值的不仅仅是金钱,更是那种不经意间改变他们人生的那种满足与自豪




💕原来“教师”二字真的可以像那温润而不刺眼的光,温暖孩子们的心,照亮孩子们的路。


近期精彩回顾

年度本科生奖学金评定开始啦!赶紧pk起来!

【睡前必读】近期三项重要通知

【寻人启事】内附“走失”人员详细资料+照片



END

作者||马行知


我们长期招新,有兴趣戳这里!


华政青年研究生记者团也招兵买马啦!




回复关键字25基本菜价 |华政神题 | 新生 | 社会实践 |  华政履历 | 毕业MV | 南山南 | 左手右手|即可阅读详细信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