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时期发展纪实4】我校翻译学科取得重要进展!

2016-09-26 主页芒 华政青年


华东政法大学外语系于1996年成立;2003年更名为外语学院。革故鼎新,继往开来,20周年既是外语学院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又是迈向新征程开创新辉煌的重要机遇。

历史上,华东政法大学的前身圣约翰大学曾以优质的外语教育闻名于华夏。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20年的辛勤耕耘后,华政外语学院现已发展成为一所具有英语、日语、翻译及德语等4个本科专业,2个硕士点(方向),具有鲜明特色的教学研究单位。如今,华政外语人立志在法律翻译、法律语言学、翻译史及国别研究与区域研究等重点领域做出独特的贡献。其中,翻译学科特别在师资队伍、学科建设、科研成果、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日益成长为国内该领域的学术研究重地和人才培养基地。


一、师资队伍


1.法律外语复合型师资队伍

高质量的复合型师资队伍为华政翻译专业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华政翻译专业目前共有专职教师8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2人,讲师4人,副高级以上职称占50%,拥有博士学位或博士在读的比例为75%,62.5%的教师具有海外留学或进修背景,100%的教师拥有丰富的口笔译实践经验,50%的教师具有法学、语言学和翻译学的多学科背景。



2.多个国家级市级奖项肯定

因其突出的学术成就,翻译学科带头人屈文生教授荣获2015年度教育部“长江学者”青年学者。屈教授是目前华政唯一一位获此殊荣的学者。全国目前仅有七位外国语言文学类的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和两位长江学者青年学者。此外,屈教授还获得了首届上海市外语界十大杰出人物、上海市“曙光学者”等奖项。



二、学科建设


1.翻译本科与硕士培养体系

凭借本校雄厚的法学教育背景和地处长三角都市圈中心的地缘优势,翻译学科不断探索培养法律翻译人才的创新模式,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英、汉两种语言技能,熟悉中西方文化,系统掌握法律综合知识的专业翻译人才。

外语学院于2011年建立翻译专业教研室,2016年正式成立翻译系。翻译专业于2011年开始招收翻译本科专业学生,2015年开始招收翻译专业硕士,目前已形成比较成熟的法律翻译本科与硕士培养体系。法律翻译学术型硕士点和博士点也已列入外语学院未来的建设目标。


2.法律翻译和翻译史两大方向

华政是华东地区最具影响力的政法类院校,也是传统的五院四系的政法类院校中最早开设翻译专业的高校。依托本校强大的法学专业优势,翻译学科着重建设“法律翻译”和“翻译史”两个方向。翻译专业教师已撰写并出版包括《从词典出发——法律术语译名统一与规范化的翻译史研究》、《法律翻译与法律移植》、《丁译<万国公法>研究》在内的相关研究专著6部,承担国家社科项目“法律术语译名统一与规范化研究”、“中英中美不平等条约翻译史研究(1842-1943)”及“二十世纪后半期美国译入老舍小说及其对中国文化形象构建”,司法部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近代法律辞书的编纂、修订与创新”,司法部青年项目“晚清国际条约术语翻译及其变迁研究”及教育部霍英东基金项目“中西法律交流的翻译史研究”等科研项目多项。


三、科研成果


1.科研成果发表与获奖

翻译学科教师科研成果丰硕,获得教育部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1项、上海市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专著类一等奖1项,中国法律文化研究成果奖二等奖一项。近三年翻译学科科研团队共发表论文39篇,其中,国内核心期刊(CSSCI)18篇,国际会议论文集5篇,权威刊物2篇,其中1篇被SSCI检索收录,另有1篇被A&HCI收录,发表的刊物有《符号学》(Semiotica)、《历史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中国翻译》等期刊。教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司法部项目2项。


2.代表性论文和专著成果

作为学科带头人,近五年来屈文生教授共发表A&HCI及CSSCI论文(译文)近30篇,其中权威刊《历史研究》2篇、A&HCI刊《符号学》(Semiotica)1篇,另有20余篇发表于《中国翻译》《学术研究》《法学》《比较法研究》等刊。共在商务印书馆、三联书店、法律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等出版《从词典出发》《普通法令状制度研究》等专著2部、《中世纪的法律与政治》等法学译著7部。有学者在《中国翻译》上撰文评价其专著《从词典出发:法律术语译名统一与规范化的翻译史研究》“对我国法律翻译、术语译名统一与规范化研究、翻译史及学科史研究具有里程碑意义”。



四、人才培养



1.“华政杯”全国法律翻译大赛

华政外语学院与全国翻译专业学位(MTI)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及教育部高等学校翻译专业(BTI)教学协作组合作举办“华政杯”全国法律翻译大赛。首届大赛于2010年举行,至今已成功举办七届,影响力日益扩大。大赛旨在构建全国性法律翻译竞赛平台,选拔并培养优势突出的法律翻译人才,满足市场对于高端法律外语人才的迫切需求。刚刚圆满落幕的第七届大赛得到法律翻译爱好者的踊跃支持,参赛人数及院校均创新高,共收到来自156所高校的学生及23位教师、律师、司法工作人员、公司职员、翻译从业者、自由职业者等636名选手的答卷。“华政杯”全国法律翻译大赛逐渐成为一项法律与翻译联姻的成功典范,在法学界、外语界及法律翻译业界,具有了较高的知名度,成为华东政法大学的一张新名片。

翻译学科近年取得的突出成绩获得国内主流媒体肯定,《文汇报》和《法制日报》等媒体对“华政杯”全国法律翻译大赛进行了专题报道,大赛决赛的参考译文刊登在商务印书馆《英语世界》。学院还与《英语世界》、《新民晚报》搭建人才培养合作平台,探索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新模式,将优秀学生推荐到杂志社、报社参与编译工作,推荐学生假期实习,先后有多名学生在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



2.法律翻译夏令营

为选拔全国优秀学子投身法律翻译事业,2016年7月16日至19日,第一届法律翻译夏令营成功举办。经选拔,共有来自26所高校的34名学子参加夏令营。夏令营期间,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指委秘书长、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高级翻译学院院长赵军峰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青年学者、上海市曙光学者屈文生教授,中国法律英语教学与测试研究会会长、中国政法大学张法连教授,浙江大学法律话语与翻译中心主任、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法学院双聘教授程乐以及香港理工大学李克兴教授,为学生做了精彩讲座。



3.专四专八及比赛获奖

通过科学的培养体系,华政翻译专业学生掌握了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和翻译实践能力,并且在各类考级考证以及各项比赛中获得了较好成绩。专业四级考试通过率稳定在97%以上,超过全国平均通过率近50个百分点,其中2011级、2012级学生通过率达到100%。2011级学生专业八级通过率达到100%,超过全国平均通过率60多个百分点。翻译专业积极鼓励优秀学生参加各类竞赛活动,并对学生予以悉心指导。近三年在全国及上海市各类竞赛中获得特等奖1项,一等奖6项,三等奖7项,包括“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全国总决赛二等奖、“外研社杯”全国英语写作大赛总决赛三等奖,“外研社杯”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精英邀请赛总决赛三等奖、“外研社杯”全国英语写作大赛上海赛区特等奖、“红牛杯”第四届上海市大学生商务英语挑战赛总决赛一等奖等。2015年,首届翻译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达到100%,主要流向为外企、涉外律所、翻译公司、银行、教育机构等单位。


五、服务社会


1.学会任职

除了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也是大学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主要职能。2016年1月20日,上海市法学会法学翻译研究会在华东政法大学成立。经首届法学翻译研究会理事会推选,何勤华教授当选名誉会长,屈文生教授当选研究会会长。首届理事会成员来自各大高校、政府机关、顶尖实务部门以及出版机构。同年,屈文生教授还当选了中国翻译协会法律翻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并在多个学术团体中担任社会兼职,包括担任中国法律语言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译协理事、中国英汉语对比研究会理事、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理事、上海法学会外国法与比较法学会理事、法律英语证书(LEC)全国统一考试委员会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地方性法规规章英文译审专家、《法学》(英文版)执行主编等。

2.学生实践

自2014年起,翻译专业学生参与到上海市政府、市外事办相关文件的翻译工作之中,承担了上海市浦东新区法院自贸区法庭的审判文书的翻译以及英文网站建设和新闻稿的翻译工作。华政外语学院与上海市外事翻译工作者协会签署合作协议,合作培养高端翻译人才。学院与上海市艺术博览会已有十多年的合作,每年组织志愿者参与检票、咨询、现场讲解、为海外展商提供现场翻译等服务。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语言是人类文化传承的工具,法学和外语的强强联合,法律和翻译的复合背景,正吸引着各方学子济济一堂。华政翻译,在华政这片浓厚的法学土壤里从无到有,茁壮成长,郁郁葱葱。


附:翻译专业硕士学位(MTI)硕导一览





近期精彩回顾


【华政骄傲】武警部队十佳“四会”政治教员2名来自华政!

再见!军训!你好!大学生活!

叶青:走进大学,你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END

本文系《华政青年报》周刊第40期、总第83

源||校团委理研会、青年力量工作室

记者||郭书谏

责任编辑||于志伟

指导老师||曹嬿、张晶星


我们长期招新,有兴趣戳这里!


华政青年研究生记者团也招兵买马啦!




回复关键字开学视频 |招新 |25基本菜价 |华政神题 |  华政履历 | 毕业MV | 南山南 | 左手右手|即可阅读详细信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