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今日故事】华政研支团爱公益的姑娘,真美!

2017-05-19 主页毅 华政青年

记者:田雨时   编辑:田雨时


主页按:

在华政有一群人,他们是研究生支教团队员。他们中的每位同学都是从应届本科毕业生中通过自愿报名选拔产生,他们曾经都是优秀志愿者、学生骨干,学习成绩优良,而最关键的是他们都有一个同样的目标:毕业后先去西部支教一年,再返校读研。今天我们就先介绍一位今年的研支团成员:马思祺。

这个笑起来眉眼盈盈的姑娘,在大学的四年里把她满满的爱心渗透在生活的点点滴滴当中。

马思祺,法律学院民商法大四学生,现已通过司考,即将参加研支团赴云南支教,保研本校法本法硕,学生党员。

性格:热情开朗,热心公益,积极活跃于各社团、学生组织之中。

爱好:摄影、跑步、羽毛球

座右铭:努力之后,一切安排都是最好的安排。

爱公益—孩子的眼神让人内心澎湃

加入微公益,是马思祺第一次接触到志愿活动。

恰逢她加入的那一年,微公益成立了一项新活动。活动旨在帮助食堂工作人员的孩子们辅导功课,时间一般安排在下午五点,等孩子们放学到达食堂,辅导就可以开始。

活动地点设在一食堂二楼的拐角处,每天五点以后这里就会看到一群孩子在做作业,遇到不会的问题就举手示意,会有大一的同学来为他们解答。

这个时间段,孩子们放学了,但家长们却忙于工作,无暇照看孩子,这项重担就落在志愿者们身上。

这些孩子多就读于我校附近的小学,年级不等,成绩也参差不齐。在志愿者们的陪伴下,多数孩子会很认真地完成作业,一有问题就主动提问。“他们会真的很相信你,会把你当大姐姐,然后有什么问题都会问你。”在逐渐的相处中,孩子们的信任和真诚激起了马思祺内心的澎湃,“那时我开始觉得,做志愿活动特别有意义。”

活动通常排班是每周一次,但她实际辅导的次数更多。有的时候没有课,就惦记着过去看一看,站在旁边和家长聊聊天,反馈孩子们的学习情况,“也算是帮到了一点的”,她对自己这样说。


印象最深的还是那个叫刘劲豪的孩子。因为年级高、作业多,和其他孩子们不一样,刘劲豪最初和大家接触时十分沉默。大多数时候,他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也许是需要关注。马思祺看着他,尝试着去接触、去站在他的角度思考。一开始会刻意找些话题,聊一聊学校的生活、学到的知识,但时间久了,就越来越自然。慢慢地,在马思祺的关心下,刘劲豪不再一个人了,他融入了这个小群体。即使后来,因为学业繁忙的原因退出了,马思祺说,再次路过那里,遇到熟悉的小朋友,大家还是会热情地打招呼。

那时候她大一,他们小学。刚进校的时候,她一脸懵懂,却在看过孩子们的纯真笑脸后,一本满足,满目坚定。

爱法律—实践中体会书上的道理

“第一次带着自己的法学知识走向社会,和当事人接触,接触的过程中会更深刻地了解到法律对大多数人很重要,但他们却不会用。”

加入法援之后,马思祺进入了诉讼指导组,靠着点滴努力当上了副部。在组内,她负责的是排班、组织凝聚力和财务事宜,同时每周要到松江区人民法院导诉台值班。导诉台是法院内用于诉讼指导的地方。马思祺的工作是接待当事人,帮助他们整理材料,对不同诉讼者做出初步分流,以减轻法院的工作量。“一开始对诉讼程序不太了解,很懵,对所学知识也是一知半解。”后来多去了几次,在学姐学长的指导下,她才慢慢明白书上的道理:“为什么需要这些材料,这些材料在以后的诉讼过程中都起到些什么作用。”在提交材料的时候,很多人因为没有经验,立案的时候会缺很多材料,需要跑好几趟法院才立得了案。志愿者们就会尽可能多为当事人提供信息,让他们一次补全材料,帮他们节约时间。


有一次,一个很年轻的姑娘来帮公司立案,却忘了带公司的公章。马思祺审过材料后告诉她材料里缺少法人代表的证明,还需要公章。这个姑娘匆忙回去补全手续,才在法院立了案。在法援的这段时间,和当事人的近距离接触使马思祺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法律的重要性。那一年,她大二,在法援时间的过程过程中,她“真正感受到了学法律的意义。”


爱集体—策划活动是件开心的事

班里的组织委员,她一做就是三年。去年,同学们忙着复习司考。马思祺就主动帮班干部分担工作。班里参评“上海市五四红旗团支部”,互访互评和答辩活动她都有参加。互评互访活动以小组为单位,每组12个创建单位,主体为各高校或是各单位的团支部。我校被分在第11组。小组内部会选择几个单位进行参观,了解创建情况并做分享交流。在最后一次互访后,各组根据情况互相打分,称为互评。“我们是组内第一”,在介绍完这一复杂流程后,马思祺轻描淡写地说了句。2014年,1305团支部创建了班级微信公众号,并以此为契机成功创建了“上海市五四红旗团支部”,是我校优秀团支部的代表。去年同学们备战研究生时,马思祺肩负起班级微信公众号运营的工作。“因为当时大家都在复习考研,为了促进大家的英语学习,就以团支部的名义开展了”一个“二十一天背单词打卡”活动。马思祺建了个群让参与的同学每日打卡,并专门制作了表格:“每天有打卡的(同学)涂成黄色,没打卡的涂成红色”。完成的同学还能得到奖励。虽然参与的人数不多,但最终都坚持下来。“那段时间每天早晚提醒大家,帮助他们坚持打卡学英语,能帮到大家我觉得自己还是蛮开心的。”这一年,她大三,在促成同学们养成好习惯的过程中,马思祺看到了自己的价值所在。


爱生活—“记录是我热爱的方式”

马思祺喜欢读书,各类书都喜欢,推理小说尤甚。她偏爱东野圭吾,也喜欢《死亡如此多情》,喜欢感受人生百态。“对我影响最大的一本书是张德芬的《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书让马思祺开始真正地观察自己、思考自己所处的状态。她开始打破以经验为主的处事之道,跳出浮躁的“我”,找到真正的“我”。这倒还是颇有些禅道的意味。大四这一年,她慢慢调整自己的状态,生活习惯也越来越健康。从以前的不规律晚跑,到这学期开始每周三四次绕着学校跑,她开始用脚步丈量华政。开始的时候,是边跑边听“你妹电台”。到后来,马思祺慢慢习惯并享受跑步时大脑放空的状态,“只感受身体的累,而不用考虑乱七八糟的事。”有时下雨不能跑步,为了保持运动量,她会去打羽毛球或游泳,或者参加户外骑行。

以记录回报生活,是她热爱的方式。“从2016年1月1号开始一直到今天,我每天都会记录自己今天做了哪些事,时间都用在了什么地方。”思祺把每天的时间安排做成表格,每周一个,帮助自己有效利用时间。她会根据事件的分类,把每个时段涂成不同的颜色。到了月底,她还会进行一次总结。这种“34枚金币时间管理法”让马思祺正视自己的时间,进而更有效地安排时间。马思祺还有一个个人公众号,她在上面记录着自己的生活。其中有一个系列,是关于爸爸做的饭的,非常受读者欢迎。

“我爸做饭特别好吃,而且非常用心。”爸爸愿意耗上很多时间慢慢为家人做一道菜,红烧牛尾、紫薯煎饼、翡翠饺子……这些色香味俱全的菜肴还上过华青的推送。受《拜托了冰箱》和《花样厨师》影响,马思祺也想把爸爸做的菜记录下来,顺便“推广出去”。

“以前不怎么和父母交流,也不会表达对他们的爱,所以我觉得记录本身就是很好的方式。”马思祺的文章发到朋友圈后,得到了很好的反响。“我爸妈虽然表面上不会表达,但还是蛮开心的。而且身边也有好多同学羡慕我有一个做饭很好吃的老爸。”

如今的她,已经大四,即将远赴云南支教一年。和父亲一样,马思祺虽然不擅表达感情,却愿意用心去感受生命的点滴,认真对待热爱的事。她的真诚、爱心散发着温暖的光芒,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或许正如室友评价的那样,她是一个“居家旅行必备”的姑娘,一个适合谈恋爱的好姑娘


最后安利一波学姐的微博:-偏偏似糖如蜜说来最动人,小编只能帮你到这里了……如果想了解更多关于华政研究生支教团的信息,也可以关注微博“华东政法大学研究生支教团”,了解更多他们的生活哦~

近期精彩回顾


【预告】华政青年四岁了!生日派对提前狂欢,礼包拿到手软!

【毕业季】快来看看2017届校团学骨干都去哪儿啦!

 粤语歌唱比赛没有你的加入?tan90°


END

源||华政青年本科生记者团


为优秀的学姐点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