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错,揭开华政宝藏的面纱,远不止格致楼!
记者:孙子腾
编辑:韩松余
今天,就让长宁校区的守护人为大家演绎这些“宝藏”的前世今生,一一揭开他们的神秘面纱。
邹韬奋像
沿着主干道缓缓前行,在道路中央的纪念祠堂后,静静屹立于华东政法大学长宁校区韬奋楼庭院中间的是近代中国著名记者,出版家邹韬奋的铜像。
邹韬奋原名荫书,出生于1895年,江西渡口村委会沙塘村人。1919年,邹韬奋破格考入了上海圣约翰大学文科三年级学习。顺利毕业获得文学学士学位后,邹韬奋于1926年担任《生活》周刊的编辑并且大刀阔斧地对《生活》周刊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让《生活》周刊在七年间发展成了名誉海内外的著名刊物。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邹韬奋悲愤不已,连续发表文章号召“抗日救国。”1933年邹韬奋积极投入民主运动,但是也因此被国民党列入暗杀名单,不得不逃亡海外。1935年,为了帮助在国内越发严峻形势中的爱国志士,邹韬奋毅然回国创立《大众生活》周刊号召抗日,并且积极推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但1936年11月23日,南京国民政府以“危害民国”罪在上海逮捕了救国会领导人沈钧儒,邹韬奋等七人。开庭审理的当天,法院门口挤满了来瞻仰七君子的群众。邹韬奋在被审讯时慷慨激昂地据理驳斥,令法院当局哑口无言。最终,在七七事变的影响下,国民政府终于不得不释放了这七位爱国领袖。
在新中国成立后,为了纪念这位曾经的校友为国家做出的巨大贡献,圣约翰大学诸位师生与政府协商将施怀堂改为韬奋楼。
中国共产党考虑到邹韬奋遗嘱中的入党意愿,追认他为共产党员,毛泽东亲自为其题词。邹韬奋百年诞辰之际,该题词被其子邹家华重新记录雕刻于字匾之上,并悬于韬奋楼入口处,伴随着庭院中央的铜像,纪念着这位伟人的一生。
思颜堂
离开了韬奋楼,重回主道上,不远处就有一栋略显破旧的老式建筑,这便是思颜堂。
圣约翰大学的思颜堂在建立之时,是中国教会学校中的特例,因为这一栋建筑的名字是用来纪念一位中国人,也是约大创办之初出力最多的颜永京牧师。
颜永京相传是孔门弟子颜渊的后人,因受到美籍教师赏识被带回美国建阳学院深造。1861年,颜永京毕业,成为第一个在国外获得硕士学位的中国人。回国后,颜永京为还留学债务,相继担任上海英国领事馆的翻译,公共租界工部局通事等职务。1870年,颜永京成为没管过圣公会差会在华的新会长,1878年来到上海协助圣约翰书院办学。因为曾受过良好西式教育,颜永京总是为了华人利益四处奔走,赢得了国人的交口称赞。
其中影响最为著名的是“华人与狗不得入内”事件。1868年,上海第一个正式公园,外滩公园建成,但外滩公园门口,竖着的牌子上写的第一条规定却规定了华人不允许入内。1886年7月下旬,颜永京与另外五名牧师身穿西装,手持《圣经》,来到外滩公园门口和平抗议,他们打出“请拿下侮辱我们的牌子”的标语,面对巡捕棍棒神色自若,不为所动,反复朗诵《圣经》中的那句“使我们战胜了世界的,就是我们的信心。”被捕后,此事引起中国群众的巨大反响,纷纷声援,最后工部局不得不宣布华人允许入内。
此外,1913年,孙中山总统曾应邀来到圣约翰大学思颜堂举行期末仪式,在思颜堂上孙中山获得了师生的激烈欢呼,畅谈科学教育,并引用《圣经》在最后总结“已见光明,应为人导。”赞扬圣约翰大学为教育事业的贡献的同时,也强调了科教兴国的重要性。
东风楼
走到道路尽头,在华东政法大学长宁校区的深处,坐落着一栋东风楼。
第一次听到这楼的名字令人联想到的便是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的那句“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荣毅仁曾在此驻足,誓要复兴中华。邹韬奋也从此地迈出了抗日救亡的步伐。李煜悲愤的亡国之痛在这栋古朴的建筑面前似乎跃然于心间。
然而经历过岁月磨砺的东风楼,那时并非这个名字。东风楼原名西门堂,1923年圣玛丽女中外迁之后,圣约翰大学拆除该校的校舍思丁堂进行新校舍施工,于1924年12月13日建成,因美国公谊会教友西门遗孀捐助5万美元,而命名为西门堂,作为圣约翰附中的校舍使用。
1967年,随着文化大革命的影响进一步扩大,为了响应党的号召,西门堂被改名东风堂。此名取自毛泽东在1957年演讲时那句著名的“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这句话本出自于曹雪芹的《红楼梦》,指封建家族里对立的双方中一方压过另一方,现在则是比喻正义力量压倒邪恶势力。在那个时代更多指的是西方帝国主义势力与共产主义之间的斗争。
此时命名为东风楼代替西门堂自然也让大家将两者联系,将中国历史的点点滴滴铭记于此。
六三楼
抄东风楼门口的小路返回,不知不觉来到了长宁校区的花园中,这里会看到一栋朴实无华的建筑,六三楼。
六三楼现在虽然只是长宁校区的保安处,但究其根源,也有一段五卅惨案和六三事件的历史。
1925年5月30日,上海学生两千余人在租界内发表演说,散发传单,抗议日本纱厂资本家暴力镇压工人罢工,打死工人顾正红,最终学生被逮捕了近一百人。为响应学生号召大量老百姓来到南京路老闸巡捕房门首,要求释放被捕学生,并高呼“打到帝国主义”的口号,英国巡捕不顾人群开枪射击打死打伤数十人,逮捕一百五十余人。
孟宪承等教授与学生闻讯后群情激奋,奈何校长卜舫济坚决立场,特于六月一日开会,要求全校禁止任何形式的声援行为。六月三日,愤怒的学生们前往国旗处想要升旗致哀,校长卜舫济却提前将国旗拿走,师生们随即派出代表与校长交涉,奈何校长态度强硬。因此师生不得不改变原计划来到大会堂集合,集体为在五卅惨案中死去的百姓默哀,谁料想,校长卜舫济不依不饶带领外籍教师多人闯入会堂,当场宣布,“集会立刻解散,学校立刻放假,学生立刻离开学校。”以孟宪承教授为首的师生们当即表示抗议,在校长卜舫济无视他们的抗议之后,孟宪承等十七位中国教师当机立断宣布脱离圣约翰大学,并在不久后成立了光华大学。
孟宪承等人的行为充分展现了当年圣约翰大学知识分子高尚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为了纪念这一事件,开会的大楼解放后被师生们命名为六三楼。
长宁校区的这些宝藏古物,只是“华政宝藏”的冰山一角,并未因为位于市中心就沾染上了商业与金钱的气息。它们承载着老一辈圣约翰大学师生时刻坚守的校训“light and truth”在这座青春洋溢的大学中,熏陶着每一位前来求知的学子。
无论历史变迁,亦或是校区改造,这些古楼就如同《国家宝藏》中的那副《千里江山图》一般,以矿物为色,千年不改分毫。华政学子之精神,也将在这片土地上如此长存。
近期精彩回顾
END
源||华政青年记者团、百度百科
图片||孙子腾
华政精神永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