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三个华政人眼中的这五年

主页喵&主页白 华政青年 2021-01-18

主页按:6月8日,我们即将迎来华东政法大学第二次党代会的召开。回首过去五年,华政又有哪些不同?三个华政人分别以学生、教师、校友身份,用亲生经历的故事,真实记录母校的发展与变化。



学生罗灿:我与华政的这五年

罗灿


我叫罗灿,现在是法律学院诉讼法专业的研究生。我是一名土生土长的华政青年,本科期间在华政经济法学院学习,在美丽的松江校区生活了四年,如今又在古朴的长宁校区学习了两年。可以说,我是华政这五年的亲身参与者和见证者,很高兴能够向大家叙说我眼中的华政这五年。


要说魔都对青年具有无限的魅力,那必定是因为这个城市像我们青年一样每天都在成长,它生机勃勃、斗志昂扬,它激励我们年轻一代敢于去追逐属于自己的梦想。魔都的年轻化、科技化、创新化和国际化不仅体现在它高耸的摩天大楼、繁荣的资本市场、自动化的洋山码头,它的这些特点已经深深刻入到生活在魔都里的每一个人的骨子里,华政也不例外。

过去的五年,是华政走向科技化的五年,我们的生活和学习环境都在变得更加美丽。

五年里,学校持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注重改善学生生活的硬设施。松江的五期公寓自2013年就陆续装上了空调,我们不需要像学长学姐那样为暑期留校实习无处可居而苦恼;宿舍楼下增设了优雅舒适的自习室和咖啡吧,我们不再担心在蚊虫叮咬的环境中学习,甚至闲暇时还可以约三俩好友一同谈笑品茗。


五年里,我见证了那栋象征华政青年团学摇篮的六艺馆从它落桩到建成的完整过程,眼瞅着极具哥特式建筑风格的现代化教学大楼明实楼的拔地而起,也时刻在关注着明法楼旁那片正在不断崛起的新空间。我们生活的校园环境在不断得到改善,而华政也把魔都的科技感融入到了学生生活的各处。


五年里,学校也在努力加强学生生活的软环境建设,“智慧校园”是我在华政的六年生活中离不开的主题词。校园一卡通集合饭卡、借书卡、浴卡和晨跑卡的功能于一体,让我们摆脱多卡在手的烦恼,体验“一卡在手,全程无忧”的便捷感;数字化校园平台打通教学管理系统、财务平台、图书馆等不同网站之间的墙壁,让我们只要输入账号密码一次就可以轻松搞定各种问题;VR校史馆融合悠久历史和前沿科技,让我们能够置身华政历史的每一个精神瞬间,感受属于华政人的激荡65年。现在,长宁校区的道路铺上沥青、装上路灯,古朴的校园也有华灯初上的现代感;松江校区的食堂换了菜品、添了设施,忙碌的学习生活之余又多了对探索美食新天地的期待。


校园环境的美丽,是这五年里,我对华政最直观的印象。


过去的五年,是华政不断创新、迈向国际化的五年,我们的学习平台和学习资源都在不断被丰富。

五年里,学校坚持以教书育人为己任,重视学生学习成长平台的塑造。推广教师坐班答疑制度、鼓励教授为本科生上课、打造本科教学激励计划、建立知行杯和挑战杯专项科研培育机制、创新华政金秋学术文化节等品牌活动,一系列教学和科研举措的实施,让我们有更多的机会能够同博学儒雅的教授们交流和请教,能够在老师们的指导下在学术科研高峰上不断取得新突破。文伯书院是学校近五年里的创新改革亮点,一年的书院制学习能够让本科生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的特点和特长、了解不同专业的教学特色和发展路径,以便让自己从容地选择适合自己的特色道路,这是本着为学生负责思想的直接体现。


五年里,学校坚持国际化办学方针,注重卓越人才的培养和培育。华政有很多国际化课堂,由国际知名大学教授采用远程实时教学方式为我们提供全英文授课;有一大批国际访问学者每年来华政开展交流,为我们开设各类精品涉外课程供学生选读;有诸多同境外高校合作办学的项目,只要我们自己足够优秀,都有机会申请到国外的知名学府开展交流。在为我们提供良好的学习平台的同时,学校也重视对贫困生和少数民族学生的帮扶工作。不断完善勤助体系,增设各类奖学金、助学金和教育基金,开放多种勤工助学岗位、成立互助社团、举办各类特色多样的技能培训课程,这些都为我们贫困学子提供了更多自立自强的成长机会。


学生是学校的主人翁,教书育人是学校的根本职责,致力于打造更加丰富的学习平台,是五年里我对华政最感激的努力。

过去的五年,是华政人文情怀不断丰富的五年,在我们的学习之外更多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母校的依依不舍。

五年里,学生的校园活动充满了激情、热情和更为珍贵的人文情怀。“红五月”的赛场上、新生迎新会的舞台上、百团大战的人山人海里,都无不闪现着属于年轻学子的青春活力和如火热情;近处,在上海的ATP网球大师赛、金砖国家外长论坛现场,远处,在云南麦地山坳里的华政附属小学,都无不有华政志愿者挥洒汗水、无私奉献、敢于担当的激情和责任;诸如《茶花女》、《哈姆雷特》、《千手观音》、《牡丹亭》等一大批“高雅艺术进校园”,叶辛、六小龄童、尼格买提等文化艺术界明星大牛齐聚“名家大讲堂”,陈兴良、何勤华、叶青等法学名家教授同95后青年学子“与信仰对话”,不知不觉中对人文情怀的塑造成为全体华政青年成长学习中的一门潜移默化的必修课。


五年里,学校对毕业生群体给予了更多的关注,激发了毕业生对母校的归属感。一年举办2到3场大型就业招聘会、在全国各地成立校友会、打造“我与校长共进午餐”品牌、送给毕业生一份专属礼物、举行隆重的全校性毕业典礼以及设计独具创意的毕业留影墙等,都无不体现着学校在教书育人的最后一课上教会我们要更加自信、更加优雅的走出校门,去拥抱属于我们自己的美好未来。


所谓母校,就是那个自己一天骂个三四遍还不准别人骂的地方。华政在这五年里,有太多的美好瞬间、有太多值得我们去回味和感动的时刻,又会有太多被我们莘莘学子所寄予的希望,这些瞬间和时刻是华政人过去五年里在“逆境中崛起、忧患中奋进”的华政精神感召下的不断创造,那些希望相信也会在下一个“辉煌中卓越”的五年为我们所实现。


教师喻包庆:老教师感受新变化

喻包庆

作为一名入职华政10年的老教师,我深切地感受到,近几年来,在新一届校党政领导班子的领导下,学校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变化。


第一,学校管理现代化不断推进。

近几年来,学校在战略管理、基础管理和日常管理三大方面,转变管理理念,增强服务意识,创新体制机制,从而使得管理人员的素质不断提升,管理水平不断提高。首先,人情关怀更加突显。在各个部门、各种场合,我都明显感受到领导和同事的温暖和关怀。校领导平易近人、嘘寒问暖、关心发展,学院同事关系融洽、互帮互助、团结友爱。2017年9月,我因肾结石三次体外碎石无效后改为住院手术治疗。我们学院领导得知后对我进行了看望慰问,并且安排人员到医院陪伴,使我感受到了家庭般的温暖。其次,民主氛围更加浓厚。比如,我们马克思主义学院,从党代表、学院领导的选举,到学院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都是在大家广泛参与、热烈讨论、积极投票的基础上完成的。再次,法治保障更加坚实。学校完善了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各项规章制度,修改完善了华东政法大学章程,从而构建了学校管理结构的科学民主的保障机制。比如,根据上海市教委要求和学校安排,我们学院严格执行本科教师教学激励计划,教师按时完成坐班答疑、自习辅导任务,做到课堂教学与课外辅导相统一;各教研室申请学校教研室团队激励计划,真正做到全员参与,全员投入本科教学。通过建立健全集体备课制度、听课制度和教学督导制度等,构建了切实有效的教学质量提升体系。


第二,学校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

加大了优质海外人才的引进力度,非常重视将优质海外资源融入到学校发展的全过程、全领域。在学校的教师招聘公告中,许多岗位的招聘都会附加上“海外学习背景优先”的条件。而且,通过与海归人才的交流,使我受益匪浅。比如,毕业于莫斯科大学政治系的李旭博士,现在是我教研室的同事,通过和她的交流,对我的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观念产生了较大冲击。在走出去方面,学校承载了更多的国家使命,主动和“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以及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等方面相对接,鼓励把教师、学生和资源送出去,积极推进国际交流,学习他国先进的理念和知识,并积极参与国际立法和其他规则的制定、评估与认证。比如,2014年4月,我到美国加州克莱蒙参加了第八届“生态文明国际论坛”;2017年10月,到莫斯科大学学术交流,这拓展了我的国际视野,也提升了我的学术素养和水平。此外,近年来,进入到华政学习的国外留学生人数有明显增加。


第三,学校研究型大学建设切实加强。

近年来,为进一步促进学校科研工作的开展,增强学科的学术影响和社会影响,对照国家“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和上海市“高峰高原”学科建设要求,实现“学术兴校”战略,把我校建设成为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具有鲜明法学特色的、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学校制定了新的科研工作纲要,有效激发了教师的科研兴趣和热情,取得了丰硕了科研成果,国家社科基金法学类课题立项数、司法部项目数持续名列全国第一,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和教育部重大项目取得历史性突破,上海市哲社项目立项数在上海市高校中名列前茅。2017年8月16日中国法学创新网发布了《2016年各学科十强分布》一文,其中华东政法大学排名第一。作为华政人,我感到非常骄傲和自豪。就我所在的马院而言,科研实力不断增强,使我们马院成功入选上海市首批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以及成为首家上海市属高校部校共建的马克思主义学院。为进一步搞好科研,协调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相互融合,我们马院坚持教学为主、教学科研并重,将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有机融合,鼓励教师之间进行科研团队协作,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激励教师将科研成果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第四,学校综合优势不断突显。

多年来,学校已经建设成为一所以法学学科为主,兼有经济学、管理学、文学、工学等学科的办学特色鲜明的多科性大学,被誉为“法学教育的东方明珠”。新一届校党委班子进一步把实现“法科一流、多科融合”作为学校发展的奋斗目标。近几年来,学校法科不断取得进步,多科融合的趋势明显增强,双学位和主辅修培养模式取得明显成效,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中彰显了华政特色。


我相信,在学校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全体华政人将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凝神聚力,进一步深化办学治校水平,深化推进内涵建设,持续提升整体办学实力,书写好建设一流大学的新时代新篇章。



     校友崔天送:华政,我始终凝望你


崔天送

欣闻母校华政即将召开第二次党代会,盛事将至,作为离校多年却几乎天天从万航渡路1575号门口经过的华政学子,或耳闻,或目睹着华政校园里的巨大变化,难掩激动之情。

这五年里,我听说:

母校新党委勇于担当,主动“谋势”、科学“谋划”、团结“谋事”,带领全体师生满怀激情投身学校事业发展,攻坚克难、拼搏有为,凝神聚力书写奋进之笔;

母校成为教育部首批认定的、上海唯一一所三大“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全满贯建设单位;

母校在全国政法院校中率先实施书院制改革,进一步探索“通识教育、养成教育、专业基础教育与专业提升教育”一体化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母校作为国内首个实行书院制改革的法学类院校,正式实施书院制教育改革计划,率先成立了文伯书院;

母校与最高人民检察院理论研究所和华东地区检察机关合作成立智库型研究机构——华东检察研究院;与国家检察官学院签订合作协议,助力国家检察事业发展;成立“一带一路”与法律外交研究院;

……

这五年里,我看见:

长宁校区的绿荫更加茂盛,红砖更添古味,黑瓦更见沉淀;河西食堂焕然一新的,格致楼重现走廊;

松江校区又添了很多新建筑,李昌钰博士的博物馆建成开放;

母校建校65周年的系列盛大活动相继亮相,各方嘉宾各地校友汇聚一堂;

优秀校友闪耀在各方大舞台,党的十九大上有他们自豪的身影,“法学教育的东方明珠”越加璀璨;

……

这五年里,我见证:

华政青年成长导师团的成立、各学院校友会的成立,并荣幸成为其中一员;

《华政报》、校广播台的历届校友相聚华政园;毕业十周年、相遇华政二十年的纪念活动;

华政刑事司法学院学生每年在上海公安边防总队训练基地为期一周的实训教学;

华政研究生院党总支、华政文伯书院党总支与上海公安边防总队训练基地党委的党建共建;

……


“凡你所在,皆为华政”,这是叶青校长与青年导师座谈时所说,也一直深刻在我们华政学子心里。母校这些年的发展壮大,与日俱增的声誉声望,不断增强的凝聚力、号召力,让我们油然而生自豪感、荣誉感。


曹文泽书记带领新一届党委班子,借助教育综合改革的大好时机,审时度势地提出“坚持依法治校,强化内涵发展,逐步把学校建成一所国际知名、国内领先,法科一流、多科融合,特色鲜明、创新发展,推动法治文明进步的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大学和令人向往的高雅学府”建设目标,让我们校友无限期待。在此,我祝愿母校第二次党代会胜利召开,祝愿母校欣欣向荣、熠熠生辉,勇猛精进迈入新时代。

华政,我就在不远处凝望你!



近期精彩回顾

 【聚焦党代会】党代会在即,学生党代表话心声

✦ 【青年之声】离校指南已到达,毕业生们请查收!

    200名华政志愿者服务定向户外挑战赛:从凌晨开始!


END



下一个五年,我们拭目以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