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华政老师的“父与子”故事

主页长老 华政青年 2021-01-18

记者:李明洋

编辑:韩松余

6月17号,是一个专属于父亲的节日。或许大多父亲的爱沉默而无言,在我国比起母亲节,父亲节都好像更鲜为人知。但父爱的伟大并不逊色于母爱,它也同样值得歌颂与纪念。因此,今年的父亲节,小编采访了李翔、吴桥、喻包庆三位老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作为教师的职业背后,与自己父亲之间的故事,以及他们为人父的体验。

 

李翔老师

李翔老师出生在农村,他的父亲是一名普通的农民。由于特殊的学习环境,李老师在初一就开始了住校的生活,一直持续到读博,因此,他与父亲总是聚少离多的。但是,相处时间少并没有在父子二人之间造成隔阂。直到现在,李老师每逢回家乡探望父亲时,总会和父亲分享一些自己的见闻,父亲也会和他聊一些村里村外的趣事,其乐融融。李老师告诉记者,他的父亲一直对他说的一句话就是:“走正道。”这是非常简洁的一句话,却对他的价值观、人生观都产生了巨大的、根本性的影响,在闲暇时光,李老师总会思考这句话里所包含的丰富内涵。


记者一走进李老师办公室,就发现办公桌旁边的书架上一幅小女孩的照片,这就是李老师的女儿。在谈起女儿时,李老师眉眼上都浮现出一丝温柔,他充满自豪地向我们展示印有女儿照片的台历,照片上,拿着太阳花的十岁女孩眉眼弯弯。李老师笑着说他见不到女儿时总是很想她,每天晚上他回家第一句话就问女儿:“有没有想我?”,然后女儿就调皮地回答:“没有”


“每次我都知道她会是这样的回答,但是我还是会问。”


李翔老师与女儿


李老师说,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他绝不会将自己代入老师的角色。当然,这也是因为李老师作为华政的教授,与同学的交流本身也十分平等的原因。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李翔老师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不会对她有非常刻意的引导和要求,他最核心的教育理念就是“身教胜于言传”,例如想要对孩子强调时间的观念、计划的重要性,那就从自己的实际行动中体现出来。“我觉得良好的自身形象是最为关键的。”

如何才算是一个好父亲?“好父亲的概念是十分抽象的,每个人的理解都是不一样的,这就像法律中的正义一样,他的概念很抽象,但也有很多的趋同。比如负责任、有爱心,都是好父亲的条件。”李翔老师说,从他的角度理解,做一个好父亲,一是陪伴孩子、二是有责任心。这也是他正在努力做到的。

 

吴桥老师

吴桥老师在接受采访时坦言自己之前并没有关注过父亲节的信息,“也许我一直不认为父亲身份有什么特别之处”。


在回忆起与父亲的相处时,吴桥老师告诉我们,他从父亲那里得到的最深刻的理解,就是父亲是他所获得的人生中的无私友谊的源泉。而谈论起与子女的相处时,吴桥老师告诉记者,他作为父亲身份而言的教育理念就是能及时微调孩子的前进方向直至孩子不再是“孩子”,也就是他的监护责任完成,而这个方向则是他认准的方向。在被问起在平时教育孩子时,吴老师是如何平衡父亲与老师这两种角色时,吴桥老师说:“教师是我职业,但是作为教师我只教授有限的课程,而面对朝夕相处的孩子我不可能是教师身份,我是他们的同伴而已,我们一起了解面对的一切,我不会提醒自己注意所谓的身份。在孩子面前我恢复我的顽童本色,我感觉到我孩子跟我之间的真正的友情和亲情正源于我跟他们的无身份差别的相处,什么叫做绝对信任,你只能在相处的时空延展中去点点滴滴地维持,不可能一劳永逸。”


对于吴桥老师来说,一个好父亲应该是怎样的呢?他给了我们一个充满哲理的答案:“首先,我确实具备父亲的身份,当我面对我的女儿和儿子时;但是作为男性还有其他身份,比如在父母面前我就是他们的儿子,在妻子面前我是她的丈夫;当然还有在其他不同时空的不同身份,但载体却是同一的,就是我个人。所以要问我认为怎样才算一个好父亲这样的问题,可以说在不同时空的答案是不一样的,如果只是一个话题,可以说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因为在人类的起点上貌似就没有父亲这样的概念,直至人类社会中的男性在社会活动中争取到了所谓父亲的位置,才有可能有今天这样的发问。此问题是无解的,或者说有很多答案。”



吴桥老师与儿子


喻包庆老师

“作为儿子,我总是用适合自己的方式,爸爸妈妈能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在表达对他们的爱。”

喻包庆老师在采访中回忆,几年以来,父亲的身体状况不是很好,有时情绪容易激动。为及时解掌握父亲情况,使他放松情绪、减轻焦虑,喻老师几乎每天都要给父亲打电话,叮嘱他一些生活中的注意事项、告诉他自己在上海生活的点点滴滴,相互为对方寻找精神支撑和力量源泉。“我用自己独特的、自己可以接受、认可、又能够操作的方式表达对父亲的爱,这不是形式,更不是作秀,而是自己心灵的内在需要。在你表达对父亲爱的同时,自己内心也得到了一种巨大满足,感受到了被需要的喜悦。关心父亲是自己生命的需要,是渗入灵魂深处的爱。”


父亲对于喻老师的影响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喻老师说,从小到大,父亲一直在为家庭默默付出,他就像一座大山,为自己树立了一种权威,并源源不断地提供引导、帮助和支持。喻老师也潜移默化地受到了影响,他举了他童年时的一个例子:“父亲在为人处世方面,对我们三兄妹要求特别严格,他不断提醒我们要礼貌待人、诚信待人、帮助他人。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小时候基本每次回到家里,他首先会问,你今天在路上有没有遇见哪个熟悉的人?我说遇到了某某某,他马上又会问,你有没有和他打招呼呢?有一次,我在路上遇到一个小学老师,因为有一段距离,就没有去打招呼。父亲立刻批评我:你这样非常不礼貌,你应该立刻迎上去和他打招呼。这慢慢使我认识到,和熟人见面,首先应该礼貌打招呼。”


对于自己的孩子,喻老师内心则充满了愧疚,因为工作原因,现在读小学五年级的女儿幼年大多数时间都和外婆生活在一起,喻老师没能陪伴她的成长,感受她的喜怒哀乐,这也成了他心中的一大遗憾。


喻包庆老师与女儿


在谈论起与孩子的相处时,喻老师满脸都是笑意,他回忆道:“女儿曾经为爸爸妈妈画了一幅画,祝我们开心快乐。平时爸爸妈妈都有事时,女儿也会做饭、写作业、搞卫生,自己能很好地照顾自己,我真的感觉到女儿长大了,很欣慰、很快乐。”


谈到教育理念时,喻老师认为,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有自己独立的自由意志,孩子都愿意成长,但大多数孩子不愿意被父母强硬要求。父母不能用自己的意志支配操纵孩子,如果父母认为孩子做得不正确,可以慢慢引导,绝不能一味批评。父母生气,普遍是因为孩子没有达到父母的期望值,内心失落,担心产生蝴蝶效应,孩子越变越坏。然而这样的担心其实是多余的。喻老师在教育孩子之初也犯过一些错误,当时的他时常会按大人的行为处事规范去要求孩子,但是他发现这样做有很大的弊端。因此,喻老师开始阅读许多教育方面的书籍,渐渐明白了教育孩子不能刻意追求某种目标、将自己的想法强行渗透给孩子,这样反而会引起孩子的抵触情绪。


“其实,孩子不太会听你说什么,只会看你做什么,在我眼中,每天既可以是父亲节,也可以不是父亲节,将对父母亲和孩子的爱渗透到日常言行中,这对我来说才是最重要的。”


喻包庆老师与女儿和刚出生不久的小儿子


读完这些华政老师与自己父亲、孩子之间的故事,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感受到他们与平时不同的一面呢?阅读之余,也不要忘记在父亲节给爸爸打去一通电话,祝福他节日快乐,表达出你藏在心里已久的爱意吧!



近期精彩回顾


✦ 教授的书房NO2:听沈济时老师的读书人生

 爸爸、妈妈、母校,您牵挂的孩子啊今天长大啦!

 【视频+全文】叶青:在平凡的夜空中做最亮的星



END

源||本科生记者团


爸爸,节日快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