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教授的书房No.4:金可可老师的求书之路

主页翊 华政青年 2021-01-18

记者:严文豪 叶晨颖 查遇阳

编辑:刘玉璐

他是上海市十大青年法学家,现任华东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作为一名学者,同时也是一名教师,他活跃在学术和教学的最前沿,他的民法课常常爆满,他是许多学生心中的最佳教师……

本期教授的书房,华小青有幸邀请到金可可老师作嘉宾,让我们走进这位民法教授的书房,一窥金老师深厚的知识底蕴与严谨的治学态度。


如果要用一个词语形容金可可教授的书房,汗牛充栋丝毫不为过。满墙满柜放不下,从地下车库到阳台俯拾皆是。

步入金老师的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客厅南面正对着我们装满书册的柜子,往里走客厅的北面竟也是塞得满满当当的书柜。这还只是客厅,上了二楼进了书房,更是令人叹为观止。


小小的书房,面积虽不大,除了中间的一方书桌,整个书房俨然被书包围,就连阳台上的空间也被各国的法律书籍填满。“这一块是德国法、这一格是日本、台湾地区……”金老师如数家珍般向我们介绍书房里的书籍,其中大部分是关于法学研究的著作,德文书占了很大比重。这些书与金老师有着怎样的故事,我们充满了好奇。


求书若渴的学者

据金老师介绍,这些德文书籍主要是他在德国留学期间取得的,一部分放在家中,还有很大一部分藏于学校的德文民法图书室中。

金老师和德国法律书籍曾有过一段佳话。2010年金老师结束了近两年的访问学者旅程,从德国科隆回国的同时,一次性带回了重达2.5吨的文献资料,其中包括有几百卷德国帝国法院和联邦法院的民事裁判集撑。


谈起从德国收集整理法律书籍的初衷,金老师表示这源于被德国法学研究的精细和先进程度所折服

“去了德国之后发现他们法学研究的水准很高,研究极为细致缜密,说句夸张的话,基本上能想到的问题似乎都认真研究过了”金老师感慨道,“当时信息技术还没现在这么先进,我担心回国后没有资料使用,就不停地买书、复印和扫描。”


在德国访问学习期间,金老师获得了联邦总理奖学金,还与这一届来自中、美、俄的30位奖学金获得者一起受到了总理默克尔的接见。奖学金还另外提供每个月500欧元的助手津贴,金老师以此雇用了一位德国助手专门为其借书。“书的数量太多,而且分散在各个研究所。我每周开一份书单给他,让他到各个研究所帮我把书借过来。然后我再请个几位中国留学生以勤工俭学的方式帮我复印和扫描,慢慢积累。”


德国法律书籍价格较高,动辄上百欧元、几百欧元,购书是一件很奢侈的事。但幸运的是,有时金老师能得到德国友人的帮助解决这个难题。“2700欧的奖学金,也买不了很多书。后来我通过朋友联系上了德国波恩大学法学系图书馆的馆长,他把一些多余的书低价卖给我,比如刚刚说的联邦法院民事裁判集。”

于是,通过不断地购买、复印、扫描,金老师积累了一大批德文图书资源并成功运回国内,藏于学校和家中,并建立了德文民法图书室。“我不仅想建设自己的图书馆,还想为学校建设一个国内最好的民法图书室。”金老师说。


目前,华东政法大学的德文民法图书室可能已经是全国最为丰富的德文民法书库,文献资料初步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搜集,这对华政师生的民法研究与学习有所裨益。“在科隆待了近两年,收集书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比学术研究还多。我不希望再让同事、学生还要花费时间精力去收集资料了,应该用学校的资源给他们创造良好的环境。”金老师说,“现在我们同事想要的书基本都有,这对学者来说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华政德文民法图书室的建设,也对促进教学研究质量的提高贡献了重要力量。“我们华政的民法教学之所以比较精细,很大程度上就是强调比较法与本土法律实践的结合,比较法上主要是借鉴德国比较多。”金老师说。


对于如何对待这些来之不易的法学研究资源,金老师也同我们分享了他的态度:要积极学习外语,要对他国学术抱有开放的态度。“一定要学习德文、日文,不仅是学术研究,搞好实务也需要外文知识的支撑。我们没碰到过的问题,别人几百年来都研究过了。有时候碰到一个新问题没有方向,一看德国文献,人家都分析过了。”金老师说,“中国法学研究同法制发达的国家差距还很大,我们一定要开放。(民法)没有意识形态可分,比如合同的订立、履行之类的事情,技术性很强,全世界都有共同讨论、沟通的基础,不能区分国内国外。”金老师表示,一味排斥外国法学,往往是因为没有深入了解其价值。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是我们对待他国学术研究应有的态度。


漫漫求索的法律人

在介绍书房的同时,金老师也与记者们分享了自己学习法律的大学生涯。令人不免有些惊讶的是,如今在法学领域已经有所建树的金老师,当年并没有对法律产生太多兴趣

“我本科就读于91级华政法学系,当时对法律还没什么兴趣;1995年毕业后我在一个公司担任法务工作;97年我考上了华政国际法专业的研究生。当时之所以选择国际法,只是因为当时这个专业的录取难度比较大,我想给自己一个挑战而已。”金老师说。


喜欢挑战的金老师在研究生期间发现民法在法律中又是最为复杂、最“考验智力”的,于是便开始钻研民法,并为此而学习了德语。“做研究生时,我去蹭张驰老师的课。我仍记得当时在韬奋楼里,几个学生围着张老师听课的情景。我听张老师讲课,发现民法很有意思,它所要求的思维精密度很高。于是我就慢慢开始学习民法。”金老师说。研究生之后,金老师考取了社科院的博士,开始在学界求索。


资深忠实的读者

 热爱读书,一直是金老师不能割舍的情怀,在本科时期,金老师就有着嗜书如命的一面。

“本科时期我买了很多书,半个宿舍都被我的书占领了。宿舍里的各种箱子、柜子,都放着我的书。我上铺床上的挡板都被书压垮掉。”金老师藏书、读书的爱好在此可见一斑。

说到读书的种类,金老师告诉记者:“虽然当时喜欢读的书很多,但是其中几乎没有法律书,其他的书倒是各个方面都有。哲学类的书我看的最多,文学、国学类的书我也很喜欢。”         


金老师讲到这里面露微笑,热情地与记者分享自己上学时钟爱的书。米兰·昆德拉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北京法源寺》、《万历十五年》、《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我和地坛》、《沉重的肉身》……金老师激动地向记者推荐各类书籍,囊括古今中外的各种经典,并讲述了他与其中一些书的故事。

“某一个秋天的下午,我读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白痴》,从图书馆出来,初秋的阳光下微有凉意的风,心中真是充满宁静与美感,这种心境的美好是终身难忘的。”金老师一边讲述故事,一边啧啧赞叹。


金老师说自己所读的书可以划分为两类,一类是用以修身养性的书一类是专业研究型的书籍。“修身养性的阅读不要求用做学问的方法,而要追求‘有所得’。无论看什么书,只要触动心里美的感受,或是打通某些心性上的关卡,那就是有所得。读这类书也没有什么统一的方法,只要你沉浸进去就行,”金老师告诉记者两类书的读书方法,“而读专业书籍则是最好有一些规范的方法。以读法律书为例,关键是要做读书笔记。法律书中涉及的概念比较抽象,需要同学们做笔记,慢慢读,慢慢琢磨,哪怕一天只读一两页。”金老师建议同学们对专业书籍进行“深阅读”,能够用自己的话、自己的逻辑体系归纳书中内容,而不是只对书籍留下一个浅印象。


金老师谈学习方法

采访接近尾声,记者邀请金老师谈一谈自己的学习方法。“我觉得学习首先要去除“方法论迷信主义”,好像有人告诉你一个方法,就有速成的捷径。学习最主要、最根本的道理与诀窍就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投入越多所获越多,”金老师说“所以,同学们要把自己的时间分配好,经常反思一下自己做了什么、对学习投入了多少,其实就可以知道自己学的好不好。总是在搞社团活动,在搞娱乐活动,怎么可能学的好呢?对学习的投入一定要足够,投入够了再去讲方法,所以现在我希望同学们先来比一比投入吧。”


对于一些同学在学习方面力不从心的忧虑,金老师也给出了他的解答:“很多同学觉得学民法很痛苦,自己的思维比不上其他同学。我希望这些同学不要灰心,只要坚持,就一定能进入到新的境界。之前有几个学生,当时连我都觉得很担心是不是没办法学好民法了,到大四突然就开窍了,他们就是靠不停地琢磨,最后忽然就通了。”


最后推荐

采访的最后,金老师与我们分享了一本他认为最值得推荐的书——《论语别裁》。金老师认为,这本书有助于同学们了解中华传统思想中对于知识和对于人生的态度,而且浅显易懂。

“中国文化中对待知识的态度和西方完全不一样。我们的传统文化要求要‘知行合一”,知识不是用来了解世界的,知识的目的是应用,学了是要运用的,不运用永远不会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近期精彩回顾


✦2018-2019中国大学生飞镖联赛(第一站)登陆华政!

✦周末生活大起底,玩转假期花样多

✦这8000个学生毕业时将有的“双份成绩单”,有你么?快加入这个平台吧


END

源||本科生记者团



跟着金老师一起阅读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