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教授的书房No.5:“宝藏老师”陈越峰的读书之路!

主页糖 华政青年 2021-01-18

 记者:郑洁、汪静怡、赵婷婷


他是上海交通大学法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博士后,上海市“曙光学者”(2017)。在教书育人的同时,他还兼任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法学会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会理事、国家铁路局法律类专家、最高人民法院国际海事司法上海基地特邀咨询员、最高人民法院-浙江大学行政审判案例研究基地研究员、中共上海市崇明区委-崇明区人民政府法律顾问等多项学术和社会职务。

本期教授的书房,华小青有幸邀请到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副院长,行政法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陈越峰教授。接下来让我们走进陈教授的书房,听他讲述读书的故事吧。



说读书故事


谈到读书,陈老师唏嘘不已:“现在看来,读书是触手可及的,但对以前的我来说,读书是真的来之不易。


“我在工厂工作了五年,我们厂里有一个自来水厂,每年需要清理一次过滤用的砂石。清理的时候需要从一个大约五十公分左右,只能容纳一个人钻进去的口进去。整个清理工作大概要一整天,基本上中间只进出一次,吃个午饭。这个工作太苦了,工友们都不愿意干。最后车间主任说谁干这个活,干完以后放假三天,还是没人愿意干。我说我来。那时我中专毕业后在工厂做技术员。刚进去清理的时候要坐在砂石上,拿着一把短锹,把砂石挖出来,从那个口子抛出去。因为我个子比较高,在里面干活的时候,腰必须弯着,到后面沙子逐渐清出去了,才能逐渐直起腰。进去之后就只有你一个人,机械重复地挖沙,相当辛苦。”明明说着艰难的往事,陈老师却笑弯了眼睛:“但是,每次我做到后面都很开心,不光是因为身体稍微舒服一点了,更因为接下来我有三天时间,可以去市里的图书馆读书了!”



陈老师看着自己的书架感慨道:“那个时候,我觉得用艰辛的劳动去换读书的时间是非常值得的。相比之下,现在就很幸福了,工作就是读书,随时可以读书,买书的时候也再犹豫。不是有个说法叫‘财务自由首先是菜场自由’吗?我感觉现在基本上实现了‘买书的自由’。有时出版社的编辑和学界朋友们还会惠赐图书、著作。我是真诚地为此感到无比的幸福。”


与华政结缘

 陈老师的求学经历非常坎坷,用他的话来说就是——考过几乎所有的升学考试,除了高考;读过几乎所有的学段,除了全日制高中和全日制本科。


1995年,刚到工厂工作的陈老师感到迷茫。“当时,公务员的工资还很低,能在效益好的工厂工作算是很不错了,很多人就觉得一辈子就这样,也挺好的。我的父母亲也希望我就好好工作。但我总觉得18岁就进了工厂,书还没读完,还是应该回到学校。”阳光从窗外偷跑进来,调皮地躲在陈老师身后。“那时读路遥的《人生》《平凡的世界》,有激励、也有触动。但回到学校要学什么呢?有朋友说去学一门技术吧,但可惜我的动手能力不太强。也没有老师可以请教,后来自己琢磨,自己是一个相对比较谨慎的人,思维还算缜密,喜欢控制风险,偏好确定性。我想,应该是适合学法律的。当时《今日说法》是热门节目,每期都看得津津有味,有时自己的想法与专家的意见居然能不谋而合,于是就决定去学法律了。”


1999年,陈老师通过成人高考考上了华政的专科班。自此,跟华政结下了不解之缘。其后,在华政自学考试法律专业本科,获得了法学学士学位,自学英语,考研,在华政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读研,考博,到交大法学院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读博士,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后回到华政工作。


陈老师在跨年级、跨学校的公法研读会上与研究生共同研讨



2010年起,在华政学报编辑部担任专职编辑;2015年,通过校内招聘转聘教学科研岗位,进入法律学院任教。“我很喜欢站在讲台上。”陈老师的眼里满是笑意,“每学期,两三百位同学愿意把最宝贵的青春时光交给你,来学习行政法,这是莫大的信任,也是难得的机缘,既感到责任重大,又感动幸福无边。”


谈行政法学

“每年的课程开始,我都会和同学们先说一说行政法到底是什么。民法是市民社会的基本法,宪法行政法就是政治国家的基本法。民法处理的是私主体间的关系,而行政法规范的则是行政权的组织、行使和救济问题。”说到自己的专业学科,陈老师下意识坐直了身体,眼神专注,面色凝重。


“进入现代,不仅是中国,世界上主要法治国家,政府的作用都前所未有的扩大,政府职能前所未有地增加。但是国家不是目的,而纯粹是手段,国家的存在就是为了保障和增益公民基本权利和自由。因此,就更加需要审慎地授予和规范行政权。‘行政法学之父’奥托·迈耶教授说‘宪法消逝,行政法永存’,实际上揭示了行政法在日常政治中的关键作用,可见行政法对于实现国家目的的重要性。我希望有更多的青年才俊、法律研习者在未来能够选择公法,投身于政府法治、行政检察、行政审判事业,为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贡献智识和心力。”


当然,相比于民法、刑法研习,行政法对于在校生而言理解难度更大,因为生活常识和经验事实相对缺乏。所以,在行政法学教学和研习指导中,陈老师注重通识扩展和案例研习。“给本科同学上《行政法学》,课间会放音乐、MV、视频剪辑,都是认真挑选的,目的不只是为了调节放松,更是为了呈现作为行政调整对象的社会和需要行政权衡的各种价值和利益,还为了提供触类旁通的学习方法借鉴。这样,我的课程就形成了一个复调结构。”陈老师沉浸在讲述中,有些自得其乐的感觉。


“当然,这绝不是要减弱课程的专业性,而是要在通识性、开放性基础上提升体系性和专业性。“法条是静态的法,是法律论证的大前提。而判例则是动态的法,是对法条的完整运用。英美法系自不待言,大陆法系的行政法体系也主要是在行政法院判例基础上形成的。有体系地掌握法律知识离不开研读判例,也有助于更好地研读判例,真正掌握融贯于其中的关于法条解释和适用的法解释学和法学方法。我们听老师的讲授课,看体系性教科书,目的是掌握一个完整的法体系,这是作为法律知识的体系,要真正具备法条解释和适用的核心能力,还必须不断地做案例研习,这是法律论证的动态体系。当然,具体的研习方法也有多种,但无论是哪一种,都需要实际去做。德国的法科学生,本科阶段要做600个案例研习。一个部门法,如果做了100个案例研习、判例研读,那功底肯定就相当扎实了。”

 

陈老师指导研究生研习行政法、撰写硕士学位论文


对于当下同学们认为自己缺乏对现实生活的体验,是否难以学好法律的困惑,陈老师认为不需要太过担心。“如果把这个逻辑推到极致,是不是只有犯了罪,才能去学刑法。显然不是。无论是大陆法系还是英美法系,法学院的学生都是在学习怎么去解释、适用法律。我们学的不是如何调查复杂的案件事实,案件调查也不是法学院能教好的。但是,在给定案件事实中归纳出要件事实,再进一步讨论就这个要件事实来说,应当怎么适用法律,乃至于解释法律,进而完成法律论证。总体上,这是一个法律体系内的思辨过程。通过观察、实习可以增加一些感性认识,但总体上这不是法律研习的必要条件,更不是法律研习本身,没有必要投入过多的精力。”


谈读书

谈到应该读什么书、如何去挑选书目,陈老师认为每个人应该有一个自己的书单:“我始终觉得读书是一件非常个人的事情。一个人的阅读史,往往也是一个人的心灵史。


“任何一个人列出的书单都有可能是主观的,它可以为你提供选择,但你去读书一定是动因的,你的书单也一定是跟自己的目的连在一起的。有的人说,我阅读是希望经世致用;有的人说,我想通过阅读去更多地了解社会;有的人说,我想通过阅读来发现自己。每个人在自己的生活、学习、实践过程中,都会产生相应的内在或外在需求,由需求引导去相应地阅读,读了之后知行合一,在专业能力之外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整全的价值观体系,我以为这是我们读书所应追求的。就如孟子所说的,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


出于这样的考虑,陈老师一般不会刻意地列书单,而是根据自身需要去阅读书籍。总的来讲,陈老师的阅读大概分为三类:


一是专业书籍。不光是法学,陈老师认为人文和社会科学中其他门类著作也应当作为专业书籍来读。看到别人是怎样做研究的,对陈教授来说不仅是工作,更是乐趣。


二是典籍。“典籍是人类文明和智慧的结晶,研习其实是在传承文明,至少也有助于修身养性。”陈老师对我们说,“《论语》、《孟子》《传习录》等经典是一定会读的,每天晚上睡觉前都会翻一翻。其他的也会看,比如佛学的一些著作,我是把他们当作哲学作品来读,其中蕴涵着大智慧,很有意思。西方哲学也会读一读,感觉康德是集大成者,当然谈不上研究,只是多读一读。”


三是畅销书。“现在的书出得很多,不可能每一本都读过,但基本上各个领域畅销书或者比较有名的书,如果是我感兴趣的,都会去读一读。读畅销书,其实是二阶阅读,一则阅读著作本身,二则借以观察时代风向、体察世相人情。畅销书不一定要买纸质书。有时候会去读电子书,如果特别有感触,比如之前读的一本英国小说《每况愈下》,读完电子版之后,觉得非常有共鸣,就去买一本纸质版收藏。”



“以前老先生们会说书读完了,无书可读了。因为无非是中文的经史子集吗。工业化之后,特别是到了网络与信息时代,情况发生了重大变化”。陈老师认为,随着专业化和全球文化交流的加深,再也没有人敢说自己能读完、读懂所有书。


阅读纸质书籍也不再是获取信息唯一的手段,读电子书、看社交媒体,甚至于看电影、听音乐,都可以获得知识。在一些专门知识领域中,最前沿的知识往往不再以纸质书籍的形式承载,甚至都不是学术期刊,而是在一些专业网站上发表的。比如近些年获得数学菲尔兹奖的成果,基本上都是将论证过程发表在专业网站上,而不是投在学术期刊上。所以说,这个时代的书房,也许不再只是物质形态的房屋、书架和纸质图书,而是一部Kindle或谷歌图书馆,是整个网络。


陈老师建议:“同学们应该拥抱与融入网络与信息时代,但是不能在冲浪中载浮载沉,甚至随波逐流,而是要倍加珍惜注意力,保卫自己的时间,提升对信息和知识的辨识选择能力。未来更稀缺的、更重要的也许不是知识本身,而是获取和辨识知识的能力。此外,一定要提升外语水平,那样自己的视野就会更为开阔,从而能够浸润于全世界的文明成果之中。也即是王国维先生所说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才会有‘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一本书推荐

 “今天想给大家推荐的书是卡伦·霍妮所写的《我们内心的冲突》。这本书,知道它的人可能没有那么多,篇幅不长,但令我有很多感触,觉得有很大的帮助。霍妮教授是弗洛伊德的再传弟子。当时,弗洛伊德提出的很多假定和理论被认为是极其权威的学说,是不容许挑战的,挑战他的人都要出走。霍妮也是,她在研习的过程中产生怀疑,后来去了美国,通过实验证明了弗洛伊德的一些学说,比如冲突一定来源于生理层面的因素等理论是错的。我觉得这部书的创作过程体现了‘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以及创新不是空谈,是需要非常严谨扎实地去做出来的。”



“当然更重要的是这个成果。《我们内心的冲突》是霍妮在其学术研究的基础上所写的一部通俗好读的书。虽然同学们现在还没有工作,但在学校里也时不时会碰到各种的冲突。这部书就是在分析冲突的根源在哪里、它的表现形态是什么、怎么消解这些冲突。在现在这个众生喧哗、意见纷呈的时代,在这个资本、娱乐对我们冲击极大的时代,在我们有时无法把握自己时间的这个时代,静下心来去看一看,我们应该怎么来调适内心的冲突,最终让自己的自主性得以真正凸显,让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人,独立的人格能够得到保全。希望大家都能够通过阅读,发现自己,发展自己。


在评论区留下你与陈老师的故事,截止4月9日22点赞数最高的同学将获得陈老师赠书一本。



你还有想看哪位老师的读书故事呢?欢迎在评论区提出,提名点赞前三的同学,有机会获得下一次“教授的书房”的录制哟~




 近期精彩回顾

【下周预告】名家大讲堂、交大凯原友谊赛、志愿者办证敲章等你来!

 这两条重要通知,你必须知道!

 超萌!历经3年的华青微信表情包上架啦!


END

源||本科生记者团



通过阅读,发现自己,发展自己!


文章已于修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