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走过21个春秋!今年荣获三项大奖!

华小青 华政青年 2021-11-24

记者:孔博文

编辑:朱芳婷

排版:刘微


三连奖!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荣获

“全国高校社科精品期刊”


“法学论坛”栏目荣获

“全国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栏目”


主编马长山教授被评为

“全国高校社科期刊优秀主编”



本届评优活动经教育部社科司批准于今年3月启动,旨在检阅办刊成绩,总结办刊经验,进一步探索期刊未来发展之路,以上3项荣誉的获得表明我校名栏建设工程取得突破性成果。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以下简称《学报》),创刊于1998年,2004年入选CSSCI法学来源期刊,2008年入选中文法律核心期刊,2013年入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法学核心期刊。现任主编马长山教授在接受采访时感慨:“《学报》创刊至今,已经过去了21个春秋。”



二十一年砥砺奋进

1985年,上海高等教育学会华东政法学院分会会刊《政法教育》创刊;1989年更名为《政法高教研究》;1998年经国家新闻出版署同意,转为正式的学报类期刊,《学报》也就由此诞生。其创刊时正值法学教育和法学研究的繁荣发展时期,封面题字由书法家王兴义老师撰写,首任主编是华政原校长、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会长何勤华教授。彼时杂志设有“法学论坛”“学术争鸣”“基础学科”“调查报告”及“学生论坛”等栏目。


旧封面

新封面


1998-2003年可算作初创时期,马老师回忆:“这段时期编辑部主要处在摸索探寻之中,没有稳定的作者群,栏目也经常变动,还时常遇到缺稿的情况,所以编辑们还得不时写点‘豆腐块儿’补充版面,可谓相当艰难,何勤华教授做出了重要贡献,是《学报》的开拓者。”


首任主编何勤华教授


2003-2015年,李秀清教授担任主编,《学报》进入稳定发展时期,连续获得多项重大成果,在学术界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可,是《学报》入选CSSCI法学来源期刊的重要贡献者

前任主编李秀清教授


2016年至今,马长山教授担任主编。

现任主编马长山教授


马老师将这段时期定义为“再出发”阶段。为继续提升《学报》的学术影响力,马老师主要做了三方面工作:一是加大“专题研讨”栏目的名家名作的约稿组稿力度,推进深度研究;二是创立“信息社会与未来法治”新栏目,刊发目前在互联网、人工智能、智慧社会领域的研究成果,聚焦前沿问题;三是探索与其他学术期刊联合征稿的选稿模式,提高《学报》的关注度。


今年1月,《学报》入选中国法学核心科研评价来源期刊(China Leg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简称CLSCI),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也实现了第三步跨越。


论文质量是唯一用稿标准

杂志的投稿和审稿通过《学报》在线系统进行,采用“三审双向”匿名评审制度,“三审”即编辑部初审、专家匿名评审和审稿会终审。编辑部初审时限自投稿之日起十个工作日;通过初审的稿件进入专家匿名评审阶段,时间大约为一个半月;通过二审的稿件进入终审程序,终审以审稿会的形式集体讨论决定。


关于投稿和用稿,马老师说:“我们欢迎个人单独署名,并且对投稿作者的职称没有任何要求,刊发的论文有相当比例是博士研究生和讲师的论文。这也反映出我们的用稿立场,那就是以论文质量为唯一的用稿标准。


由于起步较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立稳脚跟实属不易。马老师谈道:“我们靠的可能是两点:一是服务学术研究,二是同行评价。在选稿用稿上,其实我们与同类期刊没有太大差异,大家都有三审制度,都有规范的选稿流程。但幸运的地方可能在于,我们的编辑老师和审稿专家对《学报》都有一种‘爱’,所以愿意为她默默付出,不辞辛劳。身为主编,我为此很感动,也很感激。


编辑部成员


全力打造品牌栏目

学校对《学报》十分重视,支持力度也很大,每年都保证《学报》的办刊经费,关心《学报》编辑部的建设,为编辑人员进修学习、学术研究和学术活动提供良好条件。“这对提升《学报》办刊质量和影响力起到了关键作用”,马老师表示。


为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改变高校学报“千刊一面”状况,教育部曾启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刊、名栏建设工程”。经学校批准,2016年《学报》也启动了“名栏建设工程”。


马老师带领团队倾心打造优势特色的“品牌栏目”。现在《学报》的固定栏目有五个,分别是“专题研讨”“信息社会与未来法治”“法学论坛”“域外法苑”以及“评案论法”。其中,“法学论坛”聚焦法治建设中的重大前沿问题,拓展创新领域和学术热点;“专题研讨”注重专题策划和引导,加强对重大和疑难的法律、法治及法学问题的系统性、多角度的深度研讨。今年《学报》荣获“全国高校社科精品期刊”,“法学论坛”栏目荣获“全国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栏目”,就是该建设工程的标志性成果。


图为编辑部成员


纵观《学报》十年来文献的学科分布,马老师说:“可以发现我们以学校传统优势学科为依托,在法理法史、判例研究与法解释等方面刊发了不少优质的研究成果。”而在积极保持学校传统优势学科新增长的同时,“《学报》也在尽自己的努力密切追踪和呈现学术研究的前沿动态,尝试引领和推动学术研究的发展走向,在互联网法、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兴研究领域进行了不少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2018年《学报》新设“信息社会与未来法治”栏目,为有志从事信息社会、智能互联网、科技与法律等方面研究的学者提供有益的学术平台,以回应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飞速发展带来的各种难题和挑战。如今,“信息社会与未来法治”栏目创立近两年,在学界已形成品牌。“专题研讨”栏目更是如此。比如前段时间关于基因编辑的问题引发了热议,其实《学报》早在2018年第1期关于“科技与法律”的专题里就刊发了一组相关论文进行讨论。其中,朱振教授的《反对完美?——关于人类基因编辑的道德与法律哲学思考》引发了学界广泛关注。2019年第5期又刊发了“基因编辑与人类改进的限度”专题,进一步推动了对“基因编辑”问题的深入和理性思考。


尽管已经取得众多成绩,马老师和他的团队仍坚守着一颗平凡心,努力做出好选题,尽力争取优稿件,竭力支持青年才俊。在被问及本次获奖感触时,马老师认真答道:“感谢学校给予我们宽松的办刊环境,感恩学界同仁给与《学报》巨大的关怀和支持。我们将始终秉持《学报》的创刊立志:播撒学术的种子,扶植学术的幼苗,培育学术的秀木,致力于打造前沿性、创新性、高品位的学术发表平台。《学报》愿意做一块儿园地,让青年学人在这里施展才华;《学报》也将不断进取,跟青年学人一同成长。”


迄今为止21载,21年的砥砺前行让《华东政法大学学报》得到了更加广泛的认可,让其成为更多青年才俊得以绽放光彩的平台,这是在学校支持下,代代编辑部成员的共同努力。我们真诚地祝愿它能在往后的岁月里越办越好,再创佳绩!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在线网址:

欢迎老师同学们踊跃投稿!



近期精彩回顾

✦ 关于民法典,华政的四位民法老师都说了些什么?

✦ 借书周期变短了?考研图书放置点!图书馆的新变化请查收!

 揭秘!带你探索五期生活园区的这些宝藏之地



END

源||华政青年·融媒体中心

图源||《学报》编辑部、网络



祝越办越好!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