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这样神秘高雅又有情调的课你值得拥有!
于波老师的这门《葡萄酒品鉴与地理标志保护》公选课你可有耳闻?就让华小青带你走近这门神秘、高雅又有情调的课程,一起揭开神秘面纱!
法律人与葡萄酒文化的完美融合
首先让我们认识一下这门课程的授课老师——来自知识产权学院的于波老师吧!
于波老师可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华政人,于2002年进入华政学习,本科攻读国际法专业,硕士研究生攻读民商法学,博士研究生则是知识产权专业。
2011年,在华政读博期间,于老师获得了法国“埃菲尔”奖学金,并在法国开始了他的第二段博士生涯。三年半后,于波老师以“tres honorable”最高答辩评级获得了法国博士学位。截至目前,于老师是该校法学院毕业用时最短的外国留学生,甚至比绝大部分法国人毕业更快。如此看来,于老师真是一枚不折不扣的“法学学霸”啊!
2015年,于波老师从法国博士毕业回母校工作后,立马开展了一项“研究生知识产权英语晨读”的课外活动,每天早起带领研究生进行晨读,翻译最新的知识产权外文文献,即使假期也从不间断。于老师表示,举办这个活动的目的并非仅在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更在于培养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节奏。在日复一日的坚持中,同学们传承了华政人的艰苦奋斗精神,传承了华政的“帐篷精神”。了解了于波老师这样高度自律的求学态度,也就不奇怪于老师为何能在异国他乡取得那样优异的成绩了!
大家可能纳闷了,法学专业的于波老师是怎么和葡萄酒联系起来的?于老师最后又为什么会在华政开设一门有关葡萄酒品鉴的课程呢?这和于波老师的留学经历紧密相关。
于老师当年在法国读博期间,经常参加学校组织的鸡尾酒会,品尝了很多类型的法国葡萄酒,也学习了很多品鉴葡萄酒的方法。在一次次的酒杯穿梭中,于老师慢慢领略到了葡萄酒文化的魅力,同时也有了新的思考。
他觉得,鸡尾酒会自由、开放的社交氛围非常适合上海这种国际化都市。而华政地处大上海,又被誉为中国法学教育的“东方明珠”,如果华政学子能接触、掌握到这项技能,那么对于开拓视野,乃至对于未来的商务沟通都大有裨益。可见,回国前,于老师就已经萌生了开设这门课程的想法。而也正是因为于老师这高度的责任感和一颗时刻为华政着想的“华政心”,我们才有幸拥有了这样一门有趣而别致的课程。
听华小青说了这么多,
大家对于这门课是不是越来越有兴趣了?现在让华小青来为你详细介绍一下这门课程。
每节课都充实有趣!
《葡萄酒品鉴与地理标志保护》课程共分为8次课。第一次课,学习葡萄酒的发展历史、土壤类型、种植方式、酿酒流程等基础知识,学习持杯方式、开瓶方法、碰杯方式、倒酒技巧、配餐原则及用餐礼仪等配套技能,为以后的葡萄酒品鉴做好知识和技能储备。
第二次课,学习葡萄酒的系统品鉴方法,了解赤霞珠的品种特性和典型香气特征,对比品鉴来自全球三大代表性赤霞珠产区葡萄酒的风土特色,感受土壤、气候、酿酒工艺对同一葡萄品种的影响,了解不同国家的地理标志保护和葡萄酒分级制度。
第三次至第七次课,了解霞多丽、黑皮诺、雷司令、西拉的品种特性和典型香气特征,以及香槟和起泡酒的酿酒工艺和典型品鉴特征,学习苹果酸乳酸发酵、酒泥陈酿、生物动力法等酿酒工艺,反复操练葡萄酒系统品鉴方法并固化为品鉴习惯,对比理解不同国家的葡萄酒分级标准和地理标志保护制度。
第八次课,对全球代表性的地理标志案件进行解析,通过典型案例认识地理标志保护这一法律制度对葡萄酒、奶酪等各产业的影响,理解地理标志的运营在弘扬农业特色和保护农业传统中重要意义。
艺术中的法律
这门课程以葡萄酒品鉴为切入点,让同学们在品鉴中感受葡萄酒文化,提高生活情趣和商务沟通能力,也让同学真切感受到地理标志保护制度对于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同时,通过这门课程的教学,同学们还能够学习到知识产权法和商标法的理论知识。
在华小青看来,这门课程的“独到之处”有二:
一是,高度创新,实现了品鉴与法律的完美融合。通过品鉴葡萄酒的风土特色,能够直观深刻地理解地理标志的保护对象和意义;通过学习地理标志保护制度,能够加深对葡萄酒风土特色的认同和尊重。葡萄酒品鉴与地理标志保护,相得益彰,融为一体,完美融合。
二是,注重实操,实现了技巧与情趣的完美融合。每次品鉴课,每次三款酒,对系统品鉴方法的21次刻意训练,能够确保同学“侃侃而谈”地独立品鉴。熟练而专业的品鉴,一旦养成习惯之后,品鉴的便不只是葡萄酒,不只是风土特色,更是品鉴人的生活情趣。品鉴技巧与生活情趣,互为条件,互相润泽,完美融合。
这样巧妙的结合,真是让华小青不禁感叹“妙啊”!
课程体验,他们有话说
按照姓氏拼音先后顺序排列@
冯晨音:
曾经,我一直对“红酒是一门艺术和学问”的观点持中立态度,甚至有些不以为然,总觉得葡萄酒无非就是采摘、酿造、装瓶上桌的一系列过程,红酒和红酒之间似乎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后来,我便抱着新鲜尝试的心态和对葡萄酒的好奇,凭借着闪电般的手速幸运地选到了于波老师的葡萄酒品鉴与地理标志保护。这门课不仅让我了然了自己对葡萄酒的误解,还令我用另一种眼光对待生活,体验生活中的艺术。
@
郭佳宁:葡萄酒品鉴是门实操性很强的课程,除了第一周是关于葡萄酒的一些历史和常识之外,每次课老师都会带我们品同一品种的三款葡萄酒,然后你会发现每个人对于酒的感受是不同的,有的人会喜欢有些奇怪的矿石的味道,有的人却难以接受。上课会喝酒,并且老师会举例不同的酒配什么样的餐食,每当这个时候就觉得好哈。老师上课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同学们拥有一个有深度的爱好,这不仅是提高生活的品味,其实也是掌握一门必要的社交礼仪。大学里大都是理论性的课程,像这样真正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素养能力的课程真的却很难得,实名安利这门课呀!
@
吴亦婧:葡萄酒文化作为具有8000多年历史沉淀的学问,具有深厚的品位与内涵,通过系统的学习,我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潜移默化的陶冶情操,进而塑造出一个艺术性与科学性兼备的兴趣爱好。以专业的爱好来享受生活的愉悦正是于波老师以他的人格魅力言传身教给我们的宝贵人生经验。随着葡萄酒在现代生活中的普及,葡萄酒文化素养作为个人文化素养的组成部分也越来越得到广泛重视,能够有此荣幸在研究生期间选修一门相关课程,了解葡萄酒的历史、学习葡萄酒的分级制度、掌握葡萄酒的品鉴礼仪、熟悉葡萄酒的酿造工艺,实在是枯燥学习生活中的一抹别样色彩。
@
衷培圆:葡萄酒是有生命的酒,自从它被酿成酒的那一刻开始,她便像一个婴儿,每一天都在慢慢成长,直到被启瓶,她的生命被接受,被赞美,被欣赏。“总有人情似酒香”希望这门课程能够带给更多的同学享之不尽的快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希望曲终人不散。看了这么多,你是否对于波老师的《葡萄酒品鉴与地理标志保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呢?品味葡萄酒,品的也是百味人生和高雅意趣。这样寓教于乐的“网红”课程在华政开设,华政学子真的是越来越幸福了!
END
源||华政青年·融媒体中心